梁翠群
【摘要】幼兒時期是學習能力發(fā)展與成長至關重要的時期,作為幼兒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快樂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關鍵詞】幼兒;愉快教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幼兒園的小朋友好動好玩,做事憑興趣。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去想、去做、去學。根據(jù)這一心理特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設計快樂的教學氛圍,“以樂引趣,寓教于樂,以趣促學”,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變“苦”為“樂”,這一教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幼兒學習動機
小朋友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為了使幼兒全心全意投入學習,我在引入新課時,創(chuàng)設了情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誘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2+3=?”的時候,引入新課是通過講小故事:小紅家種了美麗的玫瑰花,左邊花盆開了2朵。右邊花盆開了3朵,請你們幫小紅算一算,她家里已開的玫瑰花有幾朵?這時,筆者又出示了課前準備好的兩張玫瑰花的圖面,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使他們積極投入了教學活動,小朋友很快便學會了“2+3=5”的知識。后來,在教“5以內數(shù)的計算”的練習課中,也編了一個“漫游數(shù)學花園”的故事,并繪制了一些精美的圖畫,例如,數(shù)學博士“面像”,“數(shù)學花園”的圖面,還有一幅由1一4的數(shù)字組成的“數(shù)學老人”的頭像,筆者一邊講述數(shù)學博士帶我們去游數(shù)學花園的經(jīng)過,小朋友一邊進行練習,使他們覺得自己真的在漫游花園一樣,氣氛十分活躍,這樣“5以內計算”的練習熟練地掌握了。所以說,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能使幼兒注意力集中,愉快的投入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辦法。
二、充分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培養(yǎng)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
幼兒的注意力易于分散,然而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具體實物和圖畫都有助于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如,在減法的教學中,筆者運用了實物,一盆水果共有5個。當筆者把這盆水果擺在教桌上,接著說:“小朋友,今天的減法教學就從這盆水果開始。”這時,幼兒都在議論,學習氣氛活躍,專注力也高度集中。于是,從盆中拿去2個果子問小朋友,盆中還有幾個果子?生動形象地幼兒理解減法的意義,大家齊答:盆中還有3個果子,我總結說,對了,這是“5”減去“2”等于“3”的結果。
在平時教學中,筆者都注意充分運用直觀教學,通過觀察和思考。使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手勢”也是直觀教學手段之一,如,在教學認識“小于、大于”符號時,幼兒很容易將“<”和“>”混淆使用,為了幫助他們克服這個困難,筆者用手勢示范,讓幼兒用小木棒模仿,加深理解,讓幼兒們用大點的木棒拼“>”,用小點的木棒拼“<”,這樣直觀形象的教學,使幼兒覺得新鮮,又易掌握,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果:不少幼兒對筆者說:“老師,您這樣教我們喜歡學,也記得牢?!?/p>
三、指導動手操作,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幼兒學習效率
俗話說:“智慧出于在手尖上?!贬槍τ變核季S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具體直觀形象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筆者盡量讓學生通過動手擺玩具,用腦想問題,動口講問題,在擺弄事物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例如,教幼兒學習等分時,在幼兒初步理解等分要領的基礎上,筆者讓幼兒通過操作來體驗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給幼兒提供一定的形狀的紙片,長短、粗細不一的繩子……讓幼兒用剪刀將其分割成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并利用分割后的各種物品去擺弄各種圖形,這樣幼兒在愉快操作中理解了等分、整體與部分的概念,有效地發(fā)展了幼兒思維的能力。又如,在進行4的加減運算教學時,筆者為每個幼兒都準備了一套學具,讓幼兒利用學具反復地擺弄,使幼兒在有趣的實踐中知道了1+3=4,3+1=4,2+2=4,4-1=3,4-3=1,4-2=2,還知道了4個1合起來是4,2個2合起來也是4,4可以分成4個1,可以分成2個2,可以分成3個1和1個3。筆者認為,教幼兒用手操作,不僅能使他們在樂中學,也能使幼兒從實踐中獲得知識,還能逐漸級煉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把游戲引進課堂,激發(fā)幼兒學習積極性
游戲是學生很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于是,筆者把游戲活動引進課堂,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幼兒認識“圓形”時,筆者找來了“鏡子、硬幣和紐扣”,讓三位小朋友的手各執(zhí)一枚藏在背后站在講臺上,扮演“鏡子”,“硬幣”和“鈕扣”。講課開始時,筆者說:“請‘鏡子、硬幣和‘鈕扣與小朋友們見面?!边@時,三個扮演的小朋友一齊出示各自拿著的物品,頓時課堂氣氛活躍。筆者接著問小朋友:“這些物品是什么形狀的”,小朋友回答:“是圓形的”。筆者說:“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圓形?!睘榱思由钚∨笥褜Α皥A形”的認識,筆者又提問:“小朋友想一想,你們能說出圓形的物品嗎?”小李說:“球是圓形的?!毙⊥跽f:“車輪是圓的?!毙£愓f:“橙子是圖形的。”小瑩說:“葡萄是圓的?!毙●R說:“月亮有時是圓的?!毙娬f:“數(shù)學學中的‘0字也是圓的”……此時,筆者及時肯定了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對的,使大家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為進一步拓展小朋友的知識,鼓勵小朋友回家之后,還可以細心想一想、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圓的東西。后來小朋友都說:“還有很多呢!”這樣的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幼兒學習興趣很深,教學效果好,更有效地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施愉快教學,“寓教于樂,以樂引趣,以趣促學”,激發(fā)小朋友樂學動機,才能使小朋友主動學習,學在樂中,樂在學中,變不想學到想學,達到全面提高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