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
摘 要:語文是一門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科目,漢語是我們的第一母語,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就要學好語文,繼續(xù)將我國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為了使學生可以更高效的學習語文,小學語文老師就要有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而經(jīng)驗都是從一個個教學方法中總結出來的。在總結中找出問題,找出前進的方向和動力?;诖耍疚木完P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經(jīng)驗總結
有效的教學就是老師擁有有效的教學設計,之后進行有效的實施,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的參與學習,可以自己去探尋問題,解決問題,在輕松活躍的環(huán)境中學會知識,提高成績,也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總結
1.1教學目標散亂
一部分小學語文老師總是依賴于各種教材參考書,并且依照教材參考書上的教學目標來進行設計教學內(nèi)容,而且會同時根據(jù)兩三本教材參考書,也沒有根據(jù)學生本身可掌握的情況來設計,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模糊不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很難理解,對較難的知識點會半知半解。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是非常雜亂無章的,教學質(zhì)量也會大大的下降,學生的成績也很難得到提升。因此,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可以稍微參考一本教材參考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理解不斷的改變教學內(nèi)容,始終要保證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1.2 語文老師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
有的小學語文老師天天教學時,接觸的只有課本和教材參考書,知識得不到更新。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最活潑,最有氣氛的,最輕松的,但是由于語文老師沒有課外知識,在課堂上只是講一些有關課本的知識,是極其死板的過程,沒有將課本知識進行延伸拓展,沒有涉及有趣的話題,導致語文課堂會變得越來越枯燥,學生沒有積極性參與學習,沒有學習的動力,甚至會厭惡語文這個學科。因此,語文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改變之前在講一篇課文時,首先根據(jù)教材參考書介紹相關的時代背景,然后解讀一些重點詞語,然后進行分段講解意思,最后進行總結。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毫無新意,沒有穿插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由此語文老師就可以先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喜歡什么就可以將喜歡的內(nèi)容轉化到教學方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
2.1備課理念的改變
語文老師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就是設計完美的教學目標。語文老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大滿貫課堂,不要一味的傳輸給學生知識,學生一節(jié)課可掌握的知識量不會是所有的。語文老師在備課時,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把課文本身的知識與其表達的內(nèi)容當做輔助,要明晰課文的重難點。
比如在《奇怪的石頭》備課過程中,語文老師可以帶一個不大不小的石頭去上課,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又可以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文章想要表達的主旨,學生要對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要有不斷探索的精神。《奇怪的石頭》這篇文章講的是我國一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在很小的時候?qū)Υ遄永锏囊粔K兒很大的石頭擁有了很強烈的好奇心,他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探索研究終于弄清楚了這塊兒大石頭的由來。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那種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zhì)。
2.2讓讀寫結合起來
小學語文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要朗讀,另外就是要會寫作。不斷的朗讀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讀完書之后就要能夠?qū)懗鲎约旱南敕?,寫出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真正學到的知識。
語文老師在對《升國旗》進行解說時要明確文章的重難點:可以準確無誤的朗誦課文、背誦課文;熟記生字。在讀中理解國旗的寄義,通曉尊敬國旗,酷愛國旗。正式上課后教師先提問了學生們有沒有人在天安門看過升旗,有沒有人懂得國旗的意義,然后學生們回答后,老師又播放了一個升國旗的小片段,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熟記本課生字時老師采取了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在學習詞語和學習詩歌時進行分散識字的方法,教師先進行比劃再讓學生猜,然后老師在讀出要寫的字,最后讓學生來書寫漢字。此時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的走動,提醒學生們的坐姿和握筆是否正確。學生從小就得養(yǎng)成量好的習慣,減少視力弱的現(xiàn)象。在學生們進行朗讀時,老師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自己報名將文章進行表演,找出一位同學作為旁白朗讀課文,再找出四名同學作為護旗手,再選取升旗手來進行升旗的模擬。在同學們表演完后,并讓他們講述自己在表演過程中的感受。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升國旗時,我們?yōu)槭裁幢仨毐3至⒄炊Y的姿勢。國旗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尊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作為中華兒女,國家未來的棟梁,一年級的學生們每個人都要敬仰國旗,敬服國旗。讓學生在感悟中讀好童謠,最終能夠背誦,而不是機械性的背誦。最后留下課堂作業(yè)讓學生們寫下對升國旗的感受,在下一堂課開始前,語文老師就可以安排幾名同學在講堂上朗讀自己所寫的感受,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2.3給予思維空間,尊重個性解讀
處于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人思維發(fā)展是空前的狀態(tài),小學生也對我們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而且在讀一篇文章時,一個人跟一個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發(fā)言的權利,語文老師不能扼殺學生的思維,要不斷的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否定學生的意思。但是如果某些學生的一些想法與社會所倡導的相反時,此時老師就要委婉地跟學生交流他的想法有誤,接下來要如何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語文老師在講《幸福是什么》一文時,先讓同學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所想的幸福是什么,是因為什么讓你得到了幸福。不同的職業(yè)就有不同的幸福,學生在學本節(jié)課后可以對將來樹立人生目標有重要的指導。
總結
小學語文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可以讓老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好的提升自己,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從而讓學生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錦秀.淺析關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