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紅
摘? 要:《西廂記》是我國最為經(jīng)典的古典戲曲之一,作品反映出了反封建禮教的思想,展現(xiàn)出了精湛唯美的藝術形式,得到了大眾的喜愛。它對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進行了表達,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成眷屬,對人民淳樸而美好的愿望進行充分的反映?!段鲙洝吠黄屏藗鹘y(tǒng)的體制并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變了元雜劇的一人獨唱的慣例,采取了輪唱方式,利用矛盾突出了主題,并且利用精彩的場面豐富了情節(jié)。本文對《西廂記》藝術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西廂記;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形式
王實甫是我國元代的戲曲作家,《西廂記》是其最為得意的作品,也是元雜劇的經(jīng)典劇目。當時很多文學作品都以唯美的愛情故事作為作品的主題,而對這一主題呈現(xiàn)最為成功的就是《西廂記》。和其他元代的雜劇作品相比較來說,《西廂記》創(chuàng)新了藝術形式,成為了文學史上千古流傳的不朽作品。
一、根據(jù)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打破了傳統(tǒng)體制的一本四折模式
《西廂記》的故事源自唐代元稹所著的《鶯鶯傳》,主要講述了張生和崔鶯鶯從戀愛到被拋棄的悲劇愛情故事,小說對張生的做法頗為贊許,反而對崔鶯鶯大肆指責,認為鶯鶯是妖孽,整篇文章都體現(xiàn)出來女人是禍水,男尊女卑的封建主義思想[1]。在宋代和金代,很多說唱藝術中常常能聽到崔鶯鶯的故事,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秦觀的作品《調(diào)笑令·鶯鶯》,利用了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調(diào)笑轉(zhuǎn)踏,對崔鶯鶯的愛情故事進行了描寫,作品雖然內(nèi)容上和原作極為接近,但是作者對崔鶯鶯的遭遇表現(xiàn)出了同情。歷史中記載了,當宋代和金代對抗時,南戲中也有了《鶯鶯西廂記》,但是沒有歷史記錄,無從考證其內(nèi)容。同時,北方有了董解元的作品《西廂記諸宮調(diào)》,這部作品顛覆了原作,將愛情悲劇變?yōu)閺埳痛搡L鶯一起和封建的家長抗爭,獲取了婚姻自由的愛情喜劇,同時也將張生刻畫為對愛情忠貞的正面形象,而崔鶯鶯則被描寫為勇于破除封建禮教,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新型女性形象,對男女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進行了贊揚,對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婚姻模式進行了抨擊,充滿了反封建的思想?!段鲙浿T宮調(diào)》用來五萬字來描寫了這個曲折婉轉(zhuǎn)的愛情故事,但是元雜劇在當時的通例為一本四折,不能容納下如此繁多的內(nèi)容,為了能夠?qū)适虑楣?jié)和人物感情波折更好的呈現(xiàn),王實甫的《西廂記》突破了元雜劇的慣例,進行了創(chuàng)新,最終完成了長篇的作品,共五本二十一折。
元雜劇的一本四折主唱為一個角色,其他的角色都是說白。而創(chuàng)新的五本作品改變了這一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法,在其中的幾本中,崔鶯鶯、張生和紅娘都有唱段。元雜劇常用的宮調(diào)為五宮、四調(diào),而王實甫的《西廂記》只用了其中的三宮、三調(diào),韻部用了十八個,而且一韻在一般情況下只用一次,同時使用多樣化的宮調(diào),并且用韻變化極多,極大地豐富了《西廂記》的音樂語言。創(chuàng)新的結構和音樂語言,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展現(xiàn)劇情[2]。
二、利用兩組互相制約的矛盾突出了主題
《西廂記》的劇情始終圍繞著能否使有情人成眷屬這一主題。故事結構有兩條主線,一條主線為張生崔鶯鶯、紅娘和老婦人相互之間的矛盾;另一條主線為崔鶯鶯、張生和紅娘的性格沖突。其中第一條主線體現(xiàn)了對封建禮教和門第觀念的蔑視,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和反抗傳統(tǒng)追求婚姻自由兩者直接的矛盾,這個矛盾在整個戲劇中都有體現(xiàn)。兩條主線聯(lián)系密切又互相制約,有極強的戲劇性。
三、詞章優(yōu)美,富有極強的語言技巧性
王實甫在作品中精心的設計了很多優(yōu)美的唱詞語言以及各種具有內(nèi)涵的道白語言,讓人物語言更具戲劇性和個性,能夠更好地營造戲劇氛圍,并且深層次的表達出人物的情感。王實甫的《西廂記》不僅是劇的語言,還包括詩的語言,將文學和戲劇進行結合,既體現(xiàn)出前期作品的本色又兼顧了后期作品的文學性,是語言的過渡時期,將通俗詼諧和文采清麗相結合,將語言的特色進行合理的融合。《西廂記》的語言另一特點是引用唐詩宋詞,并且賦予詩詞新的意境,給人以新鮮感[3]。比如將范仲淹的《蘇幕遮》中詠秋的名句:碧云天、黃葉地,進行改寫,將葉字由花字替換,變?yōu)楸淘铺?,黃花地,并在第四本中使用,形成了千古佳句。
四、利用精彩的戲劇場面展現(xiàn)劇情
戲劇講究結構完整,《西廂記》的首為主要人物出現(xiàn)并有了感情的交流,體現(xiàn)于驚艷到鬧齋;全劇之身為劇中的寺警和哭宴,全面的展示主要思想和人物的性格;全劇之尾為團圓和驚夢,呈現(xiàn)了故事的結局,并對劇中的懸念和沖突進行解釋。王實甫將復雜的情節(jié)展現(xiàn)了極為有條理,通過設置不同的場景從而做到情景交融,在景中融入情,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動進行展現(xiàn)。
《西廂記》具有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從二人一見傾心,遇到了孫飛虎搶親,危機化解后二人覺得婚姻有望,沒想到老婦人又賴婚,心情從幸福變?yōu)閼n郁,虧得紅娘一直在中間傳遞書簡。后來老婦人被迫同意二人的婚事,但是還是采取逼試想使二人分開。張生高中后,婚事已經(jīng)基本落定,又出現(xiàn)了爭婚的鄭恒,平添了波折。在這一過程中,雖然都是日常生活的描寫,但是劇情卻高潮迭起,表現(xiàn)豐富。
結束語:
《西廂記》在藝術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極大地影響了后期的戲曲和小說等藝術創(chuàng)造,湯顯祖?zhèn)鞒辛怂乃囆g形態(tài)和寫作手法寫出了《牡丹亭》,并且在很多文學巨作中也對這部作品稱贊有加,比如紅樓夢中黛玉和賈寶玉也表達出對作品的稱贊之情。將傳統(tǒng)的劇目進行創(chuàng)新的展現(xiàn),《西廂記》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藝術形式上都稱得上是不朽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黃曉玲. 論《西廂記》藝術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J]. 人文天下, 2018, No.122(12):5-6.
[2]郭愛榮. 王實甫《西廂記》中崔老夫人的形象分析[J]. 牡丹, 2017(8Z):30-32.
[3]陳芳. 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和《西廂記》的戲劇沖突說起——淺談中西文化差異[J]. 長江叢刊, 2017(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