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摘 要】讀寫教學幾乎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而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水平差異,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有效閱讀,并在此基礎(chǔ)上,從引導學生自由真實的寫作入手,對學生進行漸進的系統(tǒng)寫作訓練,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閱讀差異;有效指導;成功教育;讀寫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06-0096-02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yīng)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yīng)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盵1]這里的語文應(yīng)用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和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讀寫教學幾乎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而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
當下,電子產(chǎn)品對學生的閱讀造成了極大的沖擊。電腦、手機游戲和交友軟件占據(jù)了學生本不多的課余時間。他們對電子媒體的閱讀,主要是以消遣為主,形式碎片化。很多學生的狀態(tài)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不關(guān)注社會生活。而學生缺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直接體驗,又沒有大量閱讀作支撐的間接體驗,寫作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很多學生一到作文課,看到布置的題目就會感到頭疼,絞盡腦汁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形式老套、感情匱乏,缺乏高中生應(yīng)有的思想深度和辯證邏輯思維。結(jié)果是一個學期訓練下來,雖然是大、小作文各寫了不少,但實際水平并沒有提高。針對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癥結(jié),教師應(yīng)該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差異,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做一些新的嘗試,以有效指導讀寫訓練。
一、正視閱讀差異,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有效的閱讀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备咧猩纳砗退枷朐谥饾u成熟,經(jīng)過之前學習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閱讀內(nèi)容偏好。這個階段的閱讀差異既表現(xiàn)為閱讀量的差異、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又表現(xiàn)為閱讀偏好的差異。
閱讀量和閱讀理解能力是個體間的差異,而高中生的閱讀偏好則呈現(xiàn)出許多共性特點。根據(jù)對兩個班108名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超過60%的學生喜歡通過電子媒介閱讀網(wǎng)絡(luò)小說,男生偏好武俠、探險、科幻類,而女生多偏好情感類,這樣的閱讀可以讓他們在并不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外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得到幻想式的滿足;一半學生課外對紙媒的閱讀僅限于輕松休閑類和青春流行類的雜志和文摘類讀物,文章的閱讀以一篇為單位,不是一部;而不到30%的學生表示想看哲學類和名著經(jīng)典書籍。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的目的在于“立人”,“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地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對個人與社會、自然、國家關(guān)系的認識和思考。”[1]閱讀、鑒賞、創(chuàng)作是一體的,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基礎(chǔ),學生的閱讀如果以消遣為目的,審美品位傾向世俗化、功利化,將無助于寫作以及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寫作是以大量有益的閱讀為前提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詩說的是讀對寫的影響。對寫作來說,閱讀是借鑒前人或別人運用語言的經(jīng)驗。有這種借鑒,跟沒有大不相同。這種借鑒雖然不是寫好文章的唯一條件,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閱讀—積累—感悟”有機銜接,才會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教師首先應(yīng)該充分運用好教材資源,給學生的閱讀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入選教材的都是經(jīng)過時間和實踐檢驗的適合學生年齡和知識特點的好文章,指導學生學習相當數(shù)量的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對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有重要作用。課文里的講讀篇目要精講,教師既要引導學生閱讀、鑒賞、理解,也要教給他們閱讀、鑒賞、理解的方法。自讀課文不是次要的課文,只是更著重于引導學生自讀,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里都包括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師布置若干個不同難度的閱讀任務(wù),任務(wù)要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既不使學生感到難以完成,又要有一定的難度,不使學生感到難以完成,每一小組必須完成全部任務(wù),而小組成員則可以自由選擇完成哪個任務(wù),最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讓程度不同的學生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在課外閱讀內(nèi)容的指導上,長篇的整體閱讀應(yīng)以《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閱讀篇目為主。教師可以選擇日常的一些有益的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報刊雜志,如《中國新聞周刊》《南方周末》《讀者》《雜文選刊》《格言》《微型小說選刊》等,也可以列出書目推薦給學生。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既可以拓寬視野,感知人生世相,又可以從各方面接受規(guī)范語言的熏陶,得到思想上的凈化、精神上的享受。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抄報或PPT演示文稿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書讀多了、資料積累多了、語言有情趣了,寫作也就有了一個厚實的基礎(chǔ),作文教學也就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依托。
二、不限形式,引導學生自由真實的寫作
普通高中生的寫作水平要有所提高,從讀到寫還有一個過程,那就是必須讓他們敢寫、想寫。要想讓學生敢寫,就要解放思想,進行一種不打分的寬松練習,日記或周記性的隨筆就是這種練習的最好方法[2]。每天花上十多分鐘,寫一段不拘一格的文字,實在寫不出可以在閱讀比較的前提下抄一段自己欣賞的文字,讓閱讀成為一種必要,讓學生學會用筆來表達心聲并形成習慣,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寫出文采斐然的好文章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有印象的事情,看到聽到一句喜歡的感受深刻的話,以及看過的書報文章、電視節(jié)目,都能深入地挖掘展開來,寫出自己真實獨特的感受,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當下電子媒體雖然沖擊了對紙媒的閱讀,但有新聞攝取方便快捷的好處。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周找自己認為的熱點,也可以根據(jù)時事來限定話題,但不限定寫作的角度和形式,寫評論,摘抄,借鑒整合,多種形式并存,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從而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當下,讓文章充滿鮮活的時代氣息。
周記這種以小見大的做法,也擴展了思路,深刻了思想。配合周記的寫作,也為了給學生以“我會寫”的信心,教師在高一上學期布置大作文題目的時候,應(yīng)該盡量選擇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不在題目上做過多的限定,不給學生增加審題的難度,讓作文一般的學生也能做到有話可說,而那些語言表達能力強,又勤于思考的學生則能寫出自己的個性,展示他們的水平。這樣消除了對寫作的畏難心理之后,再由淺入深,讓學生接觸各類文體的寫作和各種表達方式表現(xiàn)技巧的應(yīng)用,體現(xiàn)出作文教學的計劃性、整體性和階梯性。比較系統(tǒng)、比較嚴格的訓練,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應(yīng)用所學到的各種知識,準確清晰、完整、敏捷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真正提高寫作能力。
三、進行成功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
為了保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對優(yōu)秀的習作進行總結(jié),以表揚鼓勵為主,除口頭表揚之外,還可以將好的作品印發(fā)出來供大家欣賞。表揚的范圍涉及要廣,有的同學整篇寫得都很好,就整篇采用;有的同學是寫了一個生動的片段,就采用該片段;而有的同學是寫了一句精彩的話。這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 使學生經(jīng)常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獲,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嘗到閱讀和寫作的甜頭,讓他們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改變,寫作帶來的快樂,帶來的榮譽和自信。
四、結(jié)語
教師要正視學生的閱讀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進而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閱讀,堅持賞識教育和成功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讓學生也會敞開心靈、張揚個性、筆下生風,寫出富創(chuàng)意的好文章,從而使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黃蕾.走出困境:作文多元化評改方法嘗試[J].考試周刊,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