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互動模式 《勞動法》 高職 教學匯總 運用
作者簡介:梅蒙,湖南勞動人事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勞動法、勞動關(guān)系。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10
高職院校的《勞動法》課程實踐性較強,且表現(xiàn)形式多樣,具體如辦法、細則、條款等等,很多教師和學生在初次接觸這些內(nèi)容時,都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無從下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會直接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其記憶和理解難度,不利于整體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鑒于上述情況,教師可嘗試將互動式教學法應用于《勞動法》課程教學中,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chǔ)[1]。
(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將互動教學模式應用于《勞動法》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與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案例進行對比,以強化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通過與教師的精彩互動,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nèi)容,同時還能使教學真正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對學生的法律思維進行啟發(fā),從而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主動的進行案件討論和分析,這樣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其法律知識體系進行鞏固,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加容易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2]。
(二)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勞動法》課程中的實踐應用,能夠強化師生之間的高效交流和互動,從而也有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ch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能夠?qū)Α秳趧臃ā废嚓P(guān)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同時還要能夠組織和引導學生對相關(guān)案例進行分析,與此同時,教師還要主動的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其能夠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在第一時間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溝通,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同時,也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今后學習和就業(yè)打下堅實基礎(chǔ)[3]。
(三)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在高職院校的《勞動法》課程中,對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應用,相比于以往的理論教學,更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實踐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將班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分析和探討,總結(jié)學習內(nèi)容。而教師則是扮演了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勞動法》是社會法中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能夠?qū)ι鐣怖孢M行有效維護,其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用來對企事業(yè)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利益進行平衡,使廣大勞動者都能平等地享有公民權(quán)益,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通過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也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懂得應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quán)益,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4]。
(一)診斷式
診斷式教學法與醫(yī)生為病人診斷病情的過程比較相似,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有由教師為學生提供教學案件,并讓所有的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扮演本次案件的負責人。在此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案例進行收集,并在課上進行甄別、篩選,選擇其中與《勞動法》相關(guān)的典型案例,之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演繹,建立“法律診所”,讓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咨詢和求助,共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為其提供有價值的法律援助,同時也能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法律常識,提高其法律意識和綜合能力[5]。
(二)互動討論式
在互動討論式教學之前,要求學生能夠?qū)Α秳趧臃ā废嚓P(guān)的知識有所掌握和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案例,通過學生表演和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對案件進行分析和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最后由教師對各組學生的意見進行總結(jié)和點評,通過對各組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觀察,由教師提出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糾正,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模擬法庭式
模擬法庭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法庭進行模擬,由學生和教師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要盡可能地與真實法庭相接近。正常情況下,該教學模式通常都會在《勞動法》教學的后半階段進行應用,這樣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進行考察。具體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和教師共同選擇法律案例,之后由小組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被告方、原告方、法官、雙方家屬、代理律師等等,從而讓學生對法庭中的相關(guān)法律程序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結(jié)束模擬法庭之后,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對案件進行回顧,分析整個案件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6]。
(四)專題討論式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基本上都是在課上直接聽教師講授,這樣將會大幅度降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并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將專題討論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勞動法》課程教學中,具體內(nèi)容闡述如下:
在進行專題討論式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將專題題目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準備資料,之后上臺講授,從而真正實現(xiàn)師生角色互換,這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主動學習意識。在正式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扮演學生的角色,認真傾聽學生所講解的內(nèi)容,并進行適當引導,在學生完成講解之后,由教師糾正學生的不足。例如,在對“勞動合同制定”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講解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制定專題,如“怎樣對求職者適用期合法權(quán)益進行保護?”,之后讓學生進行資料準備,并自行的對課件進行設(shè)計。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時還能讓學生對《勞動法》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主要是因為在正式講解之前,學生們通常需要翻閱《勞動法》的相關(guān)資料,為自己的課堂講授做準備,這樣也就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對相關(guān)法律知識的了解,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和學習效果更加顯著[7]。
(一)要注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互動教學模式的聯(lián)合應用
互動式教學法雖然是一種現(xiàn)代化先進的教學模式,但其并不能完全的取代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屬于成文法國家,因此,對于《勞動法》的學習,必須要從其基本制度、原則、特征、概念等方面入手,這些都屬于理論知識,之后再配合相應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法律素質(zhì)進行培養(yǎng),相輔相成,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二)要對教學案例進行合理選擇
在對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對案例進行合理選擇,依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會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因此,教師在對教學案例進行選擇時,既要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同時也不能過于復雜和繁瑣,而是要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情況相符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究。另外,教學案例的選擇還可以從學生們比較熱衷的話題入手,這樣更加有助于調(diào)動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敏感度,從而為教學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chǔ)[8]。
(三)教師要注意引導
實踐過程中,不論是專題討論還是案件分析,都要求教師能夠?qū)W生進行合理引導,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給出觀點和答案,以免對學生的思維發(fā)揮造成影響。另外,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教師則是選擇在恰當?shù)臅r間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例如,在學生討論過后教師再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要注意的問題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之后再提出其不足,以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凸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和價值。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勞動法》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由于學生初次接觸這些內(nèi)容,因此難免會感到手足無措,在此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轉(zhuǎn)變和創(chuàng)新,強化師生和生生互動,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何亞瓊,蘇英,侯鵬高.高職護理專業(y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模型導人互動法”的教學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54(19):2917-2919.
[2]徐素萍,李文全.互動式教學法在“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6,5(22):123-124.
[3]李干.我國無效勞動合同制度的歷史考察與理論辨析——與王碩博士商榷[J].河北法學,2016,17(1):122-135.
[4]杜寧寧.強者理念與弱者理念的對弈——論勞動法雙重視角的碰撞[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31(2):150-155.
[5]章惠琴.較量: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從勞動法視角反思我國外貿(mào)增長停滯現(xiàn)象[J].中國勞動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16,5(6):26-30.
[6]陳莉.“交往互動”教學模式在高職《規(guī)劃與招聘》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6,8(7):278-279.
[7]張萬,潘開昌.淺析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16,29(3):219-220.
[8]唐琍琍,陳成噸.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效果與評價指標體系分析——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閩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6,56(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