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敬東
“就這么旁逸斜出下去”,出自王曉莉的一篇散文,題目就叫《就這么旁逸斜出下去》,極具個性的一個題目。
王曉莉在文中寫道:“出單位門時,恰好園林工在修剪道兩旁的樹木……電剪刀哧哧作響,那些長在樹頂端或者樹身周邊的細(xì)嫩枝葉,隨之紛紛落馬。
…………
“樹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幾棵枝條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長的大部隊,而獨獨朝著左上角努力?一簇葉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開一個研討會般比別處熱鬧、喧騰許多?它們沒有成為樹的主干,沒有引領(lǐng)一棵樹生長的那股絕對力量。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說,它們不是‘主流。但是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一棵樹。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規(guī)則,該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營,像一律穿了病號服,像活了一生卻毫無故事的人?!?/p>
是啊,一堂課,若是一樣的教案,一樣的說辭,也“該是多么乏味啊”。
站在講臺上,我不喜歡照本宣科,也不愿意人云亦云;聽課,自然也不喜歡聽排練過多次的、表演式的公開課。我不刻意追求獨抒性靈,但也絕不排斥旁逸斜出。這樣,就會讓學(xué)生看到一個真實而又真切的教師個體:教師的感悟、教師的審美理念與教師的某個思維的瞬間。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p>
講授梁實秋《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的這段文字時,我就“旁逸斜出”了一下:“梁任公先生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了,很正常。倘若是敲了‘禿頭之后還是僵在那里,那就掉份了;但先生是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反而讓人更加欽佩與歡喜?!?/p>
梁任公先生的演講,真實得就像溪水一樣流淌,沿途遇到巖石,雖然遲滯了片刻,卻產(chǎn)生了水花,激起了漣漪。
波瀾不驚是一種美,跌宕起伏又何嘗不是美?
講臺不是舞臺,毋須反復(fù)的排練與刻意的表演,真實自然就好。在我看來,真實永遠(yuǎn)是課堂的第一要素?!罢嫔泼馈?,“真”就排在首位。就像武學(xué)三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中的“見自己”一樣,教師若失去了自我,便成了傳聲筒,這樣的課味同嚼蠟,又談何如沐春風(fēng)?
教師展現(xiàn)自我的同時,也成就了學(xué)生,使他們學(xué)會了閱讀,學(xué)會了思考,進(jìn)而還學(xué)會了思想。為此,我極其向往陳寅恪的授課境界:“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xiàn)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p>
不深入鉆研,談何講新?唯有不斷鉆研,才有可能獨抒性靈,見他人所未見,講他人所未講,從而漸漸形成自己的授課風(fēng)格。
比如說《鴻門宴》吧。在深入備課的時候,我于不經(jīng)意間產(chǎn)生了思想的火花,進(jìn)而提煉出自己的感悟?!而欓T宴》的開頭便說:“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dāng)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范增說劉邦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四個字:貪財好色。可攻破函谷關(guān),打進(jìn)咸陽后,劉邦卻一改惡習(xí),“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不貪財,也不好色了。為什么他能一改惡習(xí)呢?我忽然就想“旁逸斜出”一下。有學(xué)生說那是因為他有個夢想——一統(tǒng)天下。聽此回答,我很開心,便接著“旁逸斜出”:那你從中悟出了什么呢?
“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得先學(xué)會克制,懂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p>
“對啊?!蔽艺f,“夢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習(xí)性。我相信你們也一定能改變自己的陋習(xí),讓自己變得更克制、也更勤奮,因為你們也一樣有著美好的夢想?!?/p>
從臺下頻頻贊許的目光中,我知道他們可能會忘了這篇課文的某些語法現(xiàn)象,但我相信他們當(dāng)中一定有人會在某個瞬間,想起我的這句感悟,想起我這個旁逸斜出的瞬間。
此時的我,就像一個趕路的人,忽然間發(fā)現(xiàn)路旁有朵艷麗的野花,于是我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并隨手將之拍攝了下來,傳到微信上與我的朋友共享。
我自認(rèn)為這就是我與我身邊老師授課的最大不同之處吧。我總覺得老師除了教給學(xué)生以知識,還應(yīng)該教給他們以思想。為此,我極愿意花幾分鐘講授一些考試以外的東西,來幫助他們閱讀與思考。而這種能傳遞出思想的地方,教材中真是俯拾即是啊。
仍說《鴻門宴》吧。劉邦在文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怎么辦”,用原文中的話就是“為之奈何?”“且為之奈何?”
這話,項羽不會說,也絕對說不出。項羽只知逞強,哪會示弱?兵敗烏江,還說是天不佑他。
學(xué)會示弱,這是做領(lǐng)導(dǎo)的藝術(shù),也是做人的藝術(shù)。劉邦學(xué)會示弱,自然就激發(fā)了部下的聰明才智,同時也給了部下施展才華的契機;對于劉邦自身而言,又能集思廣益,化險為夷,轉(zhuǎn)敗為勝。
我們常人適時學(xué)會示弱,就能形成互助互愛的社會風(fēng)氣,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美麗。
適時恰當(dāng)?shù)摹芭砸菪背觥?,真的是一種美,美得讓人怦然心動,眼界大開。
(作者單位:安徽省黟縣中學(xué))
[責(zé)編張應(yī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