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明?王鸞?丁纖纖?楊與樂?黃文雨?楊杰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因此大學生不能只滿足于課本的內容,應該積極進行社會參與,了解社會現實,提升自身能力,推動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這就需要對大學生的社會參與現狀和如何促進大學生積極社會參與進行深入研究。本論文以黑龍江大學學生為樣本,調研了黑龍江大學學生的社會參與現狀。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社會參與;社會推動;政策推動
2009年,聯(lián)合國發(fā)言人在啟動國際青年的聲明中指出“社會參與對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社區(qū)和促進青年融入社會至關重要。因此,應該做出更大努力確保青年男女有機會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睍r值國務院印發(fā)《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強調提升青年志愿服務水平、促進青少年的社會融入和社會參與,激勵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青年社會參與的渠道和方式進一步豐富和暢通,實現積極有序、理性合法參與。大學生作為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應該緊跟社會步伐,積極進行社會參與。
一、社會參與概念界定
本文采納現代社會參與貢獻說,即“社會參與是指主體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現狀和活動的關心、了解與行為投入”33的概念,認為社會參與主體對社會各個方面,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工作等活動的意識參與和行為參與。 具體含義有三:第一,社會參與的研究對象為大學生,本論文以黑龍江大學學生為例,在此基礎上推演大學生群體;第二,社會參與的途徑是社會途徑,而不是由政府指派、命令、調遣的行政途徑,其中主要包括兼職、教師助理、勤工儉學項目、實習、志愿活動、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等途徑;第三,社會參與的目的是大學生主體積極社會實踐,幫助自身發(fā)展,協(xié)力推進社會良性運行。
二、黑龍江大學學生社會參與現狀及分析
為了解當今大學生社會參與的實際情況,我們以黑龍江大學學生為樣本,進行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社會參與的態(tài)度
黑龍江大學學生問卷調查顯示,大約85%的學生表示自己能積極主動的進行社會參與,他們認為大學期間進行社會參與對自身的發(fā)展及未來的就業(yè)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剩余15%是迫于學校和家庭的壓力不得不進行社會參與,他們中有87%認為社會參與對自身發(fā)展影響不大,13%認為沒有影響。
通過調查數據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可以認識到社會參與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對社會參與的認識不足,對此態(tài)度消極。
(二)社會參與的方式和目的
黑龍江大學學生進行社會參與的方式多樣、目的各不相同。
以參與志愿活動的方式進行社會參與的學生占比47.6%,他們大多以助人為樂、謀求自身發(fā)展及豐富大學生活為目的;參與社會兼職的同學占比29.7%,他們以賺取零花錢以及謀求自身發(fā)展為目的;參與勤工助學的學生最出乎意料,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以謀求自身發(fā)展為目的而不是為了賺取零花錢。這類學生中的大多家庭在溫飽線以上,并且他們之中的大部分會為自己制定長期的規(guī)劃并且按照計劃來執(zhí)行。(見圖一、圖二)
(三)社會參與的影響因素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我們總結出以下影響黑龍江大學學生進行社會參與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1.個人因素是影響學生進行社會參與的最主要因素,我們調查了學生自身對于發(fā)展的需求以及能力,經過問卷調查發(fā)現:有56.6%的學生有短期規(guī)劃,其中有38.5%的學生沒有克服懶惰,按時完成計劃的自制力;31%的學生有長期規(guī)劃,其中有17.8%的學生沒有按時按時完成計劃的自制力;還有12.4%的學生沒有規(guī)劃。
2.學校因素和社會資源因素是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重要客觀因素,學校相關政策、資源的提供、組織調配等對學生社會參與的機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調查發(fā)現有63.7%的學生表示社會參與機會不多,只能靠自己要積極爭取。
3.家庭因素是學生進行社會參與最主要的客觀因素,我們發(fā)現家庭經濟狀況和家庭教育狀況對學生社會參與程度有很大影響。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家庭處于貧困階段,家長沒有給出相應發(fā)展建議的學生,大部分對自身沒有發(fā)展規(guī)劃,自制力較差,消極面對社會參與活動,小部分能夠做到有計劃并持之以恒的完成,他們往往對社會參與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家庭處于溫飽階段的學生父母往往沒有對其發(fā)展的要求與規(guī)劃,并且我們發(fā)現消極被動面對社會參與的學生群體主要是家庭處于溫飽線上的;家長對學生發(fā)展提出建議和規(guī)劃,并且能督促孩子進行社會參與的家庭往往處于小康和富裕階段。
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教育狀況對大學生影響深刻,要想突破家庭格局帶來的局限就一定要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對社會參與的認識,促進社會參與,提升大學生的眼界、格局和能力。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研究我們得出結果:在黑龍江大學生群體之中,對自身發(fā)展有規(guī)劃,有執(zhí)行力,家庭處于溫飽線以上的同學往往會積極的進行社會參與并從中獲益。
三、如何促進大學生良好地進行社會參與
促進大學生良好地進行社會參與,培養(yǎng)高素質、有能力、社會化、現代化的優(yōu)質人才,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個人方面
自我因素是影響大學生進行社會參與的最主要因素。大學生自身的心態(tài)、毅力、社會參與的勇氣、興趣和自信等方面深刻影響著其社會參與狀況。在新時代發(fā)展過程中,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學會培養(yǎng)自己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主動加入到集體活動和社會參與中,增強自信心。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及時進行心理咨詢,遇到困難及時地向老師和同學傾訴與討論,合理宣泄消極情緒,認識和改變自己,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在社會參與中有所收獲。
(二)學校方面
學校應設立具有良好組織調配能力和管理監(jiān)督能力的校園辦事單位,來專門處理學生社會參與相關問題;學校應與有關企業(yè)和公共組織進行溝通與聯(lián)系,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參與機會;學校應該應時應景、及時有效地舉辦有關激勵和促進社會參與活動的講座和學生“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等校內外社會參與活動;學校應廣泛、及時聽取和采納相關有益的建議與意見,細化到學院、班級,了解和幫助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活躍基層團組織,激勵學生參與,引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廣泛舉辦社會參與活動的同時,合理且有針性地對學生開放,強調自主自愿參與,不逼迫不強迫,不過度要求形式,注重學生社會參與的過程與質量,并制定相應的“第二課堂成績單”等相關制度對學生形成合理激勵。
(三)社會方面
社會方面對大學生社會參與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企業(yè)、社區(qū)、公園、醫(yī)院及科研院等公共組織,應積極響應國家和時代的號召,開發(fā)具有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技能訓練機會的實習崗位,增加大學生社會參與選擇的多樣性,拓寬大學生社會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加強社會與學校的聯(lián)絡,為大學生提供場地、資金、技術等支持,促進大學生進行良好的社會參與,加強大學生社會經驗積累,提高大學生社會參與程度和社會化能力。
(四)政府方面
四、如何促進大學生良好地進行社會參與
促進大學生良好地進行社會參與,培養(yǎng)高素質、有能力、社會化、現代化的優(yōu)質人才,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個人方面
自我因素是影響大學生進行社會參與的最主要因素。大學生自身的心態(tài)、毅力、社會參與的勇氣、興趣和自信等方面深刻影響著其社會參與狀況。在新時代發(fā)展過程中,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學會培養(yǎng)自己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主動加入到集體活動和社會參與中,增強自信心。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及時進行心理咨詢,遇到困難及時地向老師和同學傾訴與討論,合理宣泄消極情緒,認識和改變自己,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在社會參與中有所收獲。
(二)學校方面
學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社會職能,是學生社會參與與成長成才道路上的關鍵一環(huán)。學校應設立具有良好組織調配能力和管理監(jiān)督能力的校園辦事單位,來專門處理學生社會參與相關問題;應與有關企業(yè)和公共組織進行溝通與聯(lián)系,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參與機會;應活躍基層團組織,重視青聯(lián)、青協(xié)、學生會和社團等學生團體,對有關文題進行有效溝通,應時應景、及時有效地舉辦有關激勵和促進社會參與活動的講座和學生“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等校內外社會參與活動;應廣泛、及時地聽取和采納相關有益的建議與意見,細化到學院、班級,了解和幫助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勵學生參與,引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廣泛舉辦社會參與活動的同時,合理且有針性地對學生開放,強調自主自愿參與,不逼迫不強迫,不過度要求形式,注重學生社會參與的過程與質量,并制定相應的“第二課堂成績單”等相關制度對學生形成合理激勵。
(三)社會方面
社會方面對大學生社會參與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企業(yè)、社區(qū)、公園、醫(yī)院及科研院等公共組織,應積極響應國家和時代的號召,開發(fā)具有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技能訓練機會的實習崗位,增加大學生社會參與選擇的多樣性,拓寬大學生社會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加強與學校的聯(lián)系,為大學生提供場地、資金、技術等支持,促進大學生進行良好的社會參與,加強大學生社會經驗積累,提高大學生社會參與程度和社會化能力。
(四)政府方面
政府在大學生社會參與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輕足重的作用,對于大學生社會參與方面的舉措深刻地影響著高校和社會方面;
第一、政府應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與國家精準扶貧、人才強國等戰(zhàn)略相呼應,對現有政策規(guī)劃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廣泛吸收和采納各方有益建議,并在深入了解當代大學生社會參與的現狀與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特點和大學生社會參與指導工作的實際,精準把握其新特征與新變化,對當代大學生社會參與的有效路徑進行進一步挖掘與拓展,制定具有指導意義和時代性、具有實踐價值、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生命力的政策制度。
第二、尊重大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共青團員示范作用,健全黨領導下的以共青團為主導的青年組織體系,引領大學生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群體在我國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貫徹和落實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對社會、高校和學生實行政策鼓勵,強化社會實踐教育,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經費投入,加強與學校和社會公共組織的聯(lián)系,實現個人、學校、社會和國家之間的聯(lián)動,將更多的社會資源給予大學生。
第四、構建大學生社會參與保障機制,建立科學的經費支持保障制度,完善社會參與經費使用申請、審核條件和劃撥程序,為開展有效的社會參與活動夯實物質經濟基礎。
第五、建立大學生社會參與的安全保障機制,制定相關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社會參與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完善應急反應運行機制,構建社會參與安全防護網等,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參與各方的擔憂和顧慮,促進社會參與的有效進行,提高社會參與的有序性,全方位為社會參與提供政治、經濟和文化保障,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增強大學生融入社會的信心。
第六、全面推行大學生志愿者實名注冊制度,規(guī)范大學生社會組織,培養(yǎng)和扶持以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類為重點的行為規(guī)范、運作有序、公信力強的多類大學生社會組織,引導大學生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fā)展。
第七、推進大學生信用體系建設,引導大學生踐行誠信理念,推動大學生社會參與可持續(xù)健康科學發(fā)展,為新時期建設貯備未來人才,適應培養(yǎng)現代化、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吳魯平 《90年代中國青年社會參與意識和行為》【J】.當代青年研究,1994(ZI):8.
[2] 李春梅,師曉娟.青年社會參與政策的現狀及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 2018 (7):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