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茁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在充分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同時,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切實深入到語文課堂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尤其隨著近年來教育改革不斷落實,新課程教育理念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關注合作學習對于小學學生個體發(fā)展及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等方面,這也意味著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革新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培養(yǎng)學生不斷提升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展能力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將對于新課改背景下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和探討,為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合作學習;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革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4-0137-02
1.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可行性分析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重要學科,無論是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方面,還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良好健康的身心發(fā)展方面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而言,教師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有效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以貼合小學學生發(fā)展趨勢的角度開展教學設計,有效引導學生提升課堂體驗感與參與度,從而切實提高和培養(yǎng)小學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團體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與此同時,在新課改背景下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還可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教法還可以緊緊抓住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注意力,在有效提升和調動小學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2.新課改背景下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合作學習教法;營造創(chuàng)新課堂氛圍
小學學生正處于個體發(fā)展階段中的基礎階段,因此其發(fā)展的特性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差異性,與此同時,由于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并未發(fā)展成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也不能夠完全或是長時間的進行集中,因此其需要通過貼合學生發(fā)展趨勢及學情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配合創(chuàng)新有趣的課堂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有效驅動學生深入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學習提供不竭的動力。比如,教師在講解《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時,就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教法,由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對于《爬山虎的腳》這一課進行自然段的分段及主旨的提取,再由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表自己對于課文的見解和總結內容,從而真正貫徹落實新課程發(fā)展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將教學的主體轉變?yōu)閷W生,使得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探索和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同時在合作交流學習進行得如火如荼的過程中,也能夠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思維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中,營造一種創(chuàng)新有趣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理,抓住學生語文學科學習思維。
(2)組織開展合作學習;落實因材施教原則
在新課程理念中要求要注重學生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差異性和不均衡性,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組織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有效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例如,在學習《秋天》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通過對于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對于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劃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對于《秋天》這一課時的預習與深入學習。此時一些學習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由于自身基礎較好,對于教材的解讀也更加通透,便可以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和對于課文的見解與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而對于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由于基礎較差且學習積極性不強,很可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但是通過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組織開展合作學習,能夠使得這部分學習較差的學生,在學習較為優(yōu)異學生的帶領和鼓勵下也能夠深入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從而重新樹立起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和目標。這種在學習掌握情況層次不同的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和交流,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協(xié)作,在有效貫徹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習成果開展教學探究,為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語文學科探索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3)深化合作學習過程;提升團結學習意識
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中提到的,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終身學習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和精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化合作學習的過程,有效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結學習意識,在切實提升小學學生綜合語文能力及素養(yǎng)的同時,發(fā)展小學學生綜合社會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對于學生進行及時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樹立互幫互助的團結學習精神。例如,在語文課堂《雷雨》這一課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探究在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場景上的不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課堂進行留白,保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深入思考并探究雷雨前后場景上的變化,通過組內間交流和小組外互相評比的模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意見的溝通與思維的碰撞,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親身參與到對于《雷雨》這篇課文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來。并通過不斷增強課堂討論與互動環(huán)節(jié),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潛移默化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習思維。
(4)精選合作內容;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斷踐行與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意識到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尤其對于小學學生而言,正處于生性好動和好奇心理較強的成長階段,需要通過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緊緊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來。因此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精選合作內容的方式,引導學生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環(huán)節(jié)深入探究課文背后的含義。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時內容時,僅憑學生自身對于文本的閱讀是無法有效發(fā)揮合作學習成效的。此時需要教師通過精選合作問題,提問學生“文章中講了魯迅先生的哪些事跡?”、“在通讀文章后,我們能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質?”、“對于本篇文章談談你的想法?”等系列問題,通過這一過程明確指出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導向和探究內容,從而有效輔助學生在解決教師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于課文文本的理解和掌握,體會作者背后的思想感情。與此同時,教師在對于學生合作問題的解決過程和成果應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從而有效調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為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語文學科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具備一定的語言性與人文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對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健全價值觀念進行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切實提升小學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在合作學習模式教學開展過程中深入貫徹落實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的能力。并通過學生對于語文文本閱讀和問題環(huán)節(jié)的探究活動,有效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語文學科綜合能力和團結學習意識及協(xié)作精神,為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尚晗.新課改下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07):84
[2]付洪濤.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