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木林
摘 要:縱觀古今,成才必先成人,課程教學亦越發(fā)重視素質教育對學生未來職業(yè)生涯的影響,大到國家,小至學校,社會各階層都努力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健康正義的三觀。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融入這一課題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4-0109-0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短短二十四字,是對人認識世界、融入社會的指引,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品行的鍛鑄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初中時期,學生的心智三觀等皆不甚成熟,容易受到不良言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發(fā)展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勢在必行。
1.理論與事例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領悟,單靠道德與法治教學理論學習遠遠不夠,一方面是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達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另一方面學生接觸的人和事具有極大的局限性,較大程度限制了學生的眼界和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上花些心思,把深奧隱晦的字眼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是事例,讓學生理解并吸收透徹。例如,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課時,法律對學生來說便是很模糊的字眼,教師在課程的學習中,可先把法律的定義給學生闡述,之后舉一些例子,向學生說明法律在生活中的定義,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掌握法律。接下來,教師可講述一些現(xiàn)今社會出現(xiàn)的一些觸犯法律的例子,引導學生逐步的指出罪犯的錯誤的行為與思想,進而告誡學生,引以為戒,幫助學生成長為思想端正,行為規(guī)范,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維護社會的公正法治,做到人人自由平等。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可掌握理論知識,更在心里筑起了法律的紅線,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警戒線不可逾越的道理,對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
2.教書與育人同步
社會對教師職責的要求,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人才,為國家發(fā)展注入新鮮血液。教書育人,看似簡單,實則責任重大。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時刻謹記四字箴言,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教育出品行美好的社會青年。例如,在學習《公共學習新平臺》時,教師除了在課堂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把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的觀念深深刻入學生腦中。可以通過播放一些新聞報道等方法告訴學生,要抵制網(wǎng)絡暴力,文明上網(wǎng),合理利用網(wǎng)絡,不迷戀網(wǎng)絡,綠色上網(wǎng),構建和諧的網(wǎng)絡世界。這些看似嘮叨的題外話,對學生的認知會產(chǎn)生劇烈的沖擊,鑄就學生自制、溫和的品行,有助于家庭和諧,社會和諧。
3.注重言傳身教
雖說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對學生而言,懵懂的青春期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和教師在一起的,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行為處事對學生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作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師,除了需要把文化傳授給學生,更需要以身作則,規(guī)范一言一行,用生活的點滴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很多情況下,行動遠遠比語言更有說服力,更加讓學生信服。例如,在開展《建設美好祖國》這一課程的學習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看到自身的愛國之心與社會責任感,再進行理論課程的學習。對初中學生來講,雖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卻無法感受到,也沒有途徑主動去承擔起國家賦予青年的責任。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紀錄片,講述個人的愛國情結與愛國行為等,激發(fā)起學生對國家的熱忱、對黨的信仰,進而慢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可養(yǎng)成閱讀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相關文件的習慣,進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時刻關注國家發(fā)展。
4.帶學生看世界
初中學生已不似初生嬰兒般對世界一無所知,學生的三觀已具有雛形,僅僅是理論的教導,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三觀作用甚微。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幫助,不斷的增加與外界的接觸,從而不斷地沖擊三觀,進而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指導。有句話叫做,人的世界有多大,取決于人的眼界有多廣,身處一成不變的圈子,只能擁有井底之蛙的思維和觀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要適當?shù)拇┎逡恍╅_闊學生眼界的環(huán)節(jié),打破學生固有圈子,糾正學生錯誤消極思想。例如,在學習《心系公共利益》時,教師有條件的話,可以聯(lián)系當?shù)氐墓娼M織,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比如,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給老人送溫暖等,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書寫實踐感悟,字數(shù)不限,唯一的要求需要真情實感,無論是消極還是積極,教師讀完后,根據(jù)大部分學生的想法,結合課程教學要求,融入平等友善等觀念,制作合適的教學方案開展文化課程的學習。如果沒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yǎng)學生服務集體,關愛弱小的意識,比如,在課程學習中,穿插一些服務他人的方法與途徑,鼓勵學生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做到拾金不昧等。通過打開學生的眼界,教師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透徹的了解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將會成長為有愛心,有集體意識,熱愛公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5.結束語
實踐證明,把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社會,教師,學生等各個階層的共同努力。成功的搭建這一模式,學生不僅擁有系統(tǒng)健全的知識體系,更將成為有道德、有理想、有內(nèi)涵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社會各階層的綜合素質將實現(xiàn)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汪月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探析[J].好家長,2019(13):76-76
[2]張洪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探析[J].祖國,2017(17):25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