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容 楊彬
摘要: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學科必須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能夠更好保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之外,還能夠更深入的挖掘?qū)W生的潛能,更好的提升語文考試的分值,學提升生語文綜合能力及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理解能力;短文閱讀;訓練;技巧
結合實踐和教學經(jīng)驗,我們都知道,在每一次的測驗中,語文試卷上都有一道“閱讀短文”的題目,從一年級開始是最簡單最基礎的短文,隨著年級的遞增,閱讀短文題目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高,考查內(nèi)容越來越多樣化,分值比例也很重,這類題最容易失分,也會拉開很大差距。針對這樣的現(xiàn)狀,應該如何幫助學生考好“短文閱讀”的題呢?我們有這樣一些訓練方法和應試技巧。
一、加強課外閱讀,注重平時訓練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課外閱讀興趣的最好時期,若是充分利用和把握這個重要階段,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對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所以在平時生活中,要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在書海中徜徉,享受閱讀的“潤物細無聲”,在日積月累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為“閱讀短文”題做好閱讀量的儲備。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平時的短文訓練,熟能生巧。訓練得多,見到的題型就多,考試遇到新題型,不會驚慌失措;訓練得多,做題越有技巧,拿到新短文,也能駕輕就熟;訓練得多,有了自己的一套答題模式,能節(jié)約更多時間……所以平時一定要加強訓練,每天堅持做閱讀短文題,日積月累,一定會有大大的驚喜。
二、看清短文題目,閱讀文末習題
做“短文閱讀”時, 不能急著答題, 首先要看清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題目這個文章的眼睛, 我們可以窺見文章的心靈,一般看了題目就大概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把猜測的主題中心放在心里。接著,我們也不要著急就開始通讀全文,而是把眼睛移到短文后面的思考題,看清每一道題在問什么,需要我們答什么,心中大概有個數(shù),再去通讀文章,讀文章時, 就要帶著文末的思考題,有目的地去邊讀邊思, 合理推想, 自問自解,一遍又一遍,依照思考難度,依次解決課后的思考題,如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靜下心來,再去分析文章的開頭、結尾、結構等, 各個方面都要引起有力的注意,始終相信“短文閱讀”,答案一定就在短文中。
三、聯(lián)系上下語境, 理解難懂詞句
結合學生學情特點,我們在三年級時就已經(jīng)系統(tǒng)學過了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例如:拆分法,借助近反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等。在“短文閱讀”中,就可以將學過的方法學以致用,理解了難懂詞語,有助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一是抓關鍵字理解。詞語中的關鍵字理解了, 整個詞語也就理解了; 二是“拆詞法”理解。先把整個詞語拆成一個個獨立的字, 然后把每個字根據(jù)字義擴展成一個詞語, 再把這些詞語組合起來, 連成一句通順的話,這就是該詞語的意思。理解句子時,先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 再聯(lián)系前后文, 想想作者為何這么說, 句子背后隱含著什么意思,結合上下語境和生活經(jīng)驗,準確理解句子和詞語在本篇短文中的意思。
四、理清文章線索,分清段落層次
理清文章的線索。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個自然段組成的一個整體, 這些自然段往往是借助一定的線索連接起來的,這些線索是理清文章段落層次的依據(jù)。文章的線索一般有這幾類:一、按時間順序為線索。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 基本上都是記敘文, 有的是敘事的, 有的是寫人的, 也有的是狀物的。這些文章大多都是以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的。二、以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為線索。以敘事為主的文章大都是以事情的“發(fā)生———經(jīng)過———高潮———結局”為順序來安排材料的。三、以空間位置的轉(zhuǎn)移為線索。分清段落層次。當閱讀游記、參觀記或?qū)懟顒拥奈恼聲r, 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往往以空間位置的轉(zhuǎn)移來組織材料。給這類文章分段時, 要特別注意區(qū)分文章的寫作順序, 是從遠到近、從外到內(nèi), 還是從上到下, 亦或是從整體到局部等等。分清段落層次。文章的線索只是文章結構的外部表現(xiàn),有時它和文章的內(nèi)部層次是同一的, 有時是相異的。在給文章分段時, 要注意依據(jù)文章的內(nèi)部層次。文章的內(nèi)部層次大致有以下幾種常見的組合方式:順承式、總分式、并列式、因果式。
五、用心閱讀全文,準確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要求準確、全面、簡潔。概括段意的句子要完整, 一般用陳述句的形式?;镜姆椒ㄊ牵阂?、直接引用文中的原句概括段意,這類句子一般是文中的中心句。二、提取關鍵詞句概括段意。就是把文章里重要的關鍵句子、詞語組合起來, 融合成概括性的一句話作為段意。三、合并層意概括段意。先將每個層次的層意概括出來,再把它們合并起來成為一段文章的段意。方法有了,運用是就根據(jù)短文的特點選擇使用。
六、做完不要心慌,還要靜心檢查
檢查是學習的好習慣,不管是什么題目,都應該仔仔細細地檢查,不讓粗心奪走辛苦思考的分數(shù)。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引導學生們是這樣來檢查的,“閱讀短文”檢查的方法:一、檢查是否漏題,挨著看每一道題,是否都有痕跡,不管是自己寫的文字,還是在文中圈畫打勾的題,一定看清留有痕跡,才能離開去看第二題,防止漏題。二、每道題再仔細做一次,檢查時,每一道題都在文中再去尋找答案,和第一次做時,答案一致就相信自己,如果有些不確定,就需要再多讀文章,保證每道題都不丟分。三、在短文中勾畫答案,每做一道題,我都要求學生把答案在文中勾畫出來,做好勾畫筆記,再往橫線上謄寫,這樣每次檢查時,學生就可以根據(jù)筆記去檢查,減少時間的浪費。養(yǎng)成仔細檢查的習慣是很難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堅持訓練,做好每一步。
綜上所述,只要掌握了方法,并且堅持訓練,“短文閱讀”這座大山會被我們的堅持不懈一點一點移走的,迎接我們的將是那充滿榮譽的高分和未來的光明世界。
參考文獻:
[1]孫春福.《“短文閱讀”的訓練和應試策略》2008年第四期.
[2]于春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4(2).
[3]劉冬霞 . 論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初探 [J].現(xiàn)代交際,2017(0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