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王玲玲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現階段我國的教學重心已經發(fā)生了轉變,從過去以學生分數為主的應試教育變成了強調學生能力提升的素質教育,在這種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教師需要將教學模式進行大規(guī)模的更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當中,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能力,強化學生素質。本文將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中使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實現高效教學。
關鍵詞:寓教于樂;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分析
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當中收獲知識,獲得能力的提升,學生在這種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
當前在我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已經應用了生活化教學方式,但是在教學方面仍然稍顯不足。因為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需要教師對數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內容有一定的理解,也需要教師能夠從多個角度去解讀教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化對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水平。但是目前的數學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還略顯不足,教師由于缺乏對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理念的轉換,習慣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教師無法有效地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單一教學模式中學生興趣缺乏,課堂教學效果難以提升,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很多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
雖然我國的新課程標準推行由來已久,但是在實踐落實情況方面還存在許多的不足,目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十分乏味,一些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卷面成績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水平,這就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標準存在差異。只用考試成績來考評學生的優(yōu)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適應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傳統教學模式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效率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難以提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寓教于樂教學的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當中,有很多能夠聯系生活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點,將教材中的內容做生活化的講解,聯系生活情境,將知識的理解難度降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應當積極發(fā)掘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點,利用學生的興趣點作為媒介,然后與生活關聯起來,拉近知識和生活的距離,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發(fā)揮情景教學的作用,用生活化教學消除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畏懼情緒,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聯系生活的情景化教學能夠讓學生身心放松,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幾何圖形》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很多生活中物品的構造,都利用了幾何圖形的特性。如自行車的構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讓自行車變得非常牢固、耐用。在講述這一特性的時候,教師利用生活中一些運用了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道具,讓學生進行穩(wěn)定度測試,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感受這一特點,在這種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認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二)情景化教學,強化學生能力
情景教學是寓教于樂的重要教學途徑之一,其中課堂情景劇的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知識應用的熟練度,讓學生在情景劇中切實地體會知識的應用過程。教師在備課當中,可以將一節(jié)課的知識轉化為一個生活場景或者是舞臺劇形式,在其中穿插數學知識的應用,在學生進行情景劇的出演過程當中,適時地配上教學講解,讓學生在與寓教于樂的環(huán)境當中,以輕松的心態(tài)去學習復雜的數學知識,可以大大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減法的應用》的時候,在備課的過程中,準備一些道具和一些道具紙幣,在課堂中搭建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售貨員和顧客,并且提出一些問題“如何用20元買到最多的鉛筆?”“10元錢最多可以買到幾個蘋果?”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道具開動腦筋去應用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認知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學習潛能以及知識聯想能力,大大深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多媒體教學,開闊學生視野
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有效融合是近年來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原因,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直觀地認清知識的本質,并且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數學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和歷史背景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通過多媒體開展的教學,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良好地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提升教學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圓》的過程當中,在教學結束后,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圓的延伸知識,如圓周率計算的發(fā)展過程,古代人是用怎樣的數學方法去研究圓的,從數學的歷史背景人手,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學生在這種濃厚的教學氛圍下,能夠大大提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嘗試利用“割圓法”去計算圓周率,和學生一起探討知識,師生之間形成融洽的知識討論氛圍,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對教學進行多元化的編排,通過興趣激發(fā)、情景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提升教學的宏觀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tài)中,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曉翠.寓教于樂,打造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旬,2019(8).
[2]屈啟林.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4).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