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磊
摘 要:微信小程序項目實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后仍無法較好地完成一個綜合實際工程項目的問題,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用性強、涵蓋知識點較全面的小程序項目案例作為教學主線進行授課,同時通過參加小程序大賽強化所學知識。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可有效加強學生綜合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
關鍵詞:微信小程序;項目實訓課;以賽促學;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DOI:10. 11907/rjdk. 192029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20)002-0233-03
英標:Design and Practice of WeChat Mini-Program Project Training Course
英作:ZHOU Xiao-lei
英單:(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 China)
Abstract:WeChat mini-program project training course is a highly practical course.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 can not complete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project well after learning a series of classroom knowledge poin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ewpoint of introducing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mini-program project cases covering knowledge poi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s the main line of teaching, whil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mini-program contest to strengthen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clas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effectively strengthens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team collaboration ability.
Key Words:WeChat mini-program;project training course;promoting studying with competition;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微信創(chuàng)始人張小龍[1]對于小程序的定義為:“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xiàn)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xiàn)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了太多應用,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p>
隨著互聯(lián)網與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fā)展,應用的形態(tài)也在不斷進化,從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時代PC端的Web應用,到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移動端的原生APP應用、H5跨端混合APP,以及微信的XX號(訂閱號、服務號、企業(yè)號等)與小程序應用,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2]。如今幾乎所有學生的手機上都會安裝微信應用,而且每天頻繁使用,使微信平臺具備大量穩(wěn)定的用戶群體[3]。在微信6.6.1版本主界面為使用過的小程序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入口,而且可以通過掃碼、搜索、公眾號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等方式進入,是一種不必安裝、即用即走的輕應用[4]。與原生APP相比,微信小程序平臺兼容性好,極大地降低了開發(fā)成本,縮短了開發(fā)周期,在學生群體中推廣速度也更快[5]。
微信小程序開發(fā)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6],如果仍然采用傳統(tǒng)課堂的授課模式,學生聽懂每個知識點的難度不大,但如何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做出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小程序產品才是難點所在[7-8]。因此,如何適當?shù)亻_展移動應用產品設計與開發(fā)教學,使培養(yǎng)出的學生能夠掌握市場需要的微信平臺開發(fā)知識、技術與技能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
1 課程開設基礎
微信小程序項目實訓課程已面向我校軟件工程專碩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授課。微信小程序開發(fā)技術基于前端開發(fā)的HTML5、CSS3以及JavaScript三大核心技術。
從學生層面,選課學生在大學期間幾乎都曾在課堂學習或自學過前端及后端開發(fā)相關知識,而且之前已系統(tǒng)學習了互聯(lián)網全棧開發(fā)以及互聯(lián)網產品界面與交互設計等先修課程;從教師層面,實訓課主講教師開設的課程有網頁設計基礎、移動平臺下的編程技術以及混合HTML5移動應用APP開發(fā)等,分別面向本科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以及研究生軟件工程專業(yè)開設,取得了較好效果。
因此,基于學生已掌握的先修基礎課程以及任課教師在相關方向扎實的教學基礎,開設微信小程序項目實訓課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已作好了充分準備。在已有課程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基于微信Web開發(fā)者工具平臺,采用基于實際案例的理論知識點講解與實操演練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開發(fā)真實的微信小程序項目并發(fā)布部署,引導學生掌握企業(yè)互聯(lián)網產品的設計思路與開發(fā)流程,同時積極探索以大賽為載體的實踐育人模式,通過組織學生參加“2019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fā)賽”[9],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項目實戰(zhàn)能力與專業(yè)技能,促進人才培養(yǎng)與產業(yè)需求緊密結合。
2 課程實施過程
本課程共計32學時(2學時/周,16周),實施過程共分為3個階段:①基于實際案例的小程序開發(fā)知識點講解;②選課學生自由組隊并確定參賽題目;③項目設計與實施并參加2019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fā)賽。每個階段具體工作開展描述如下:
2.1 基于實際案例的小程序開發(fā)知識點講解(第1-8周,共計16學時)
在該階段,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微信小程序開發(fā)前的準備工作、使用的開發(fā)工具及小程序目錄結構等基礎知識[10](約2學時),然后通過5個實際案例(約14學時)為學生講解小程序開發(fā)理論知識點,以實操演練的方式帶領學生開發(fā)真實的微信小程序項目并發(fā)布部署,讓學生先對小程序項目開發(fā)流程及思路有較為形象的認識與感受。具體課程安排與理論知識點如表1所示。
2.2 選課學生自由組隊確定參賽項目(前6周課余時間準備)
自2018年舉辦第一屆全國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fā)賽以來,該項賽事備受廣大師生關注?!?019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fā)賽”是由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與騰訊公司微信事業(yè)群聯(lián)合主辦,基于微信小程序平臺的創(chuàng)新應用開發(fā)設計競賽。大賽面向全球高校在校生開放,旨在通過競賽方式提升學生的微信小程序應用設計與開發(fā)能力,特別是運用微信生態(tài)開發(fā)技術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與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實現(xiàn)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用,推動微信生態(tài)體系的人才培養(yǎng)和產學研用。
在微信小程序項目實訓課一開始,教師即向學生傳達該項賽事,并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考慮組隊及參賽項目等事宜。在滿足參賽基本規(guī)則的基礎上,教師就參賽項目選題進行指導。例如,引導大家多從生活和學習的校園場景中加以考慮,發(fā)現(xiàn)痛點、分析原因、調研用戶需求、設計解決方案并進一步研發(fā)實施。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參加競賽強化課堂所學知識,真正感受一個軟件產品從0到1的產生過程,體會如何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通過觀察與思考校園中每天生活和學習的點點滴滴,在課程第6周,大家自由組成團隊,每隊3~4人,基本確立參賽項目選題,例如校內知識與信息分享小程序項目、社團/學生信息發(fā)布小程序項目、畢業(yè)設計課題雙選小程序項目等。
2.3 項目設計、實施與參賽(第7-16周)
每個團隊確定項目選題之后,進入到項目用戶需求研究、產品原型設計以及研發(fā)實施階段。教師首先為學生介紹目前業(yè)界成熟的互聯(lián)網產品團隊核心由產品團隊、研發(fā)團隊和運營團隊3個子團隊構成[11],以及每個團隊包括哪些崗位,需要哪些專業(yè)知識積累。結合軟件工程專業(yè)學生實際情況,將項目開展重點放在產品設計與研發(fā)上,并建議每個項目團隊成立模擬工作室,分為隊長、設計師、程序員以及測試員等項目崗位,分別由不同團隊成員根據(jù)自己的專長承擔相應崗位任務。每個階段具體實施過程描述如下:
(1)用戶需求研究階段(第7-8周課余時間準備)。在課程的第7周與第8周(共計約2周時間),大家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用戶需求研究相關工作。用戶需求研究工作整體可分為3部分——為什么要研究(明確研究目的)、研究什么問題(明確目標用戶、研究內容)、如何進行研究(確定研究方法、執(zhí)行安排等)[12]。
“為什么要研究”是指需要明確為什么要開發(fā)該小程序項目。可引導學生自問如下問題: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什么痛點問題促使我們去思考解決呢?小程序項目的達成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解決該痛點問題?例如,畢業(yè)設計雙選小程序項目選題的初衷是因為現(xiàn)有本科畢設雙選環(huán)節(jié)存在大量繁復的電子文檔手工統(tǒng)計工作,校內知識分享小程序項目以及社團/學生信息發(fā)布小程序項目是為了解決校內信息發(fā)布與獲取通道不順暢的痛點問題。
“研究什么問題”是指需要明確小程序產品目標用戶群的心理特征及行為數(shù)據(jù)等[13]。在該部分需要項目團隊成員緊密圍繞上個部分的研究目的開展用戶需求調查,將研究目標分解成要考察的具體問題或需要搜集的信息,深入挖掘問題根源。每個團隊根據(jù)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題,通過用戶對問題的回答,進一步明確研究內容。
“如何進行研究”是指需要明確上述用戶需求調查采取的具體方法,如用戶訪談、調查問卷、場景研究、背景調查等[14],確保研究團隊的時間安排、相關費用等都能得到基本控制。
在結束用戶需求調查之后,需要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適當?shù)臄?shù)據(jù)可視化方法進行輸出,從而提煉出產品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形成用戶需求文檔[15]。
(2)產品原型設計階段(第9周課余時間準備,課上展示討論)。確定產品的功能需求之后,項目團隊需要將功能需求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模型實現(xiàn)效果,作為后期開發(fā)的參考。項目團隊使用Axure、xiaopiu或Mockplus等原型制作工具,參考官網的“微信小程序設計指南”準則[16],同時結合先修的“互聯(lián)網產品界面與交互設計”課程知識,設計項目產品原型并進行展示與討論。對于有爭議的部分,采取用戶訪談或測試方式進行修正。
(3)項目研發(fā)實施階段(第10-16周)。項目團隊成員根據(jù)課堂上掌握的理論知識,根據(jù)原型設計階段生成的產品原型進行開發(fā),同時形成相應技術開發(fā)文檔,按照小程序設計大賽要求,上傳小程序作品及相關素材。技術開發(fā)過程中可繼續(xù)參考騰訊課堂小程序開發(fā)相關視頻教程以及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上的開發(fā)文檔資料[17]。每周上課時團隊成員匯報上周的項目開發(fā)進展情況,并總結開發(fā)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大家一起討論,教師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對開發(fā)過程提出指導意見。另外,每個團隊還可在小程序開發(fā)管理后臺將教師添加為小程序體驗成員,方便教師隨時通過“小程序教學助手”工具體驗每個團隊上傳的體驗版小程序階段性成果,并及時給出指導意見。
3 課程成效
從理論知識點掌握角度看,在前8周基于案例的知識點講解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都可以理解與掌握,對于微信小程序開發(fā)者賬號申請、微信認證、微信支付、微信開發(fā)者工具使用、微信相關配置、認證與申請方法及政策法規(guī)等都有了清晰的認識,從技術理論方面已掌握了小程序項目開發(fā)基本思路與流程。
從實踐與就業(yè)角度看,在學生組隊確定參賽題目過程中,引導大家觀察與發(fā)現(xiàn)校園中存在的痛點問題,并考慮是否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加以解決。在用戶需求研究與產品原型設計階段,團隊成員深入到目標用戶當中,通過實地訪談或調查問卷,觀察分析用戶的心理及行為特征,探索與掌握用戶真實需求,探討原型設計于用戶而言是否真的方便、易用、易理解,是否真的符合用戶認知習慣,在學生意識中真正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習慣,真正開始從用戶角度考慮產品設計與開發(fā),而不再像從前一樣直接開發(fā)自己認為應該有的功能,這是本課程的最大收獲。
4 結語
微信小程序項目實訓課程通過理論強化、項目實訓、大賽實戰(zhàn)等方式對學生專項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建立全面、合理的課程知識結構。以大賽為抓手,“以賽促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以賽促教”,切實提升教育教學成效;“以賽促用”,綜合運用課堂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通過參賽對產品設計與開發(f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效果顯著。通過本次課程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了計算機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小龍.? 張小龍首次全面闡述小程序1月9日上線[EB/OL]. http://tech.ifeng.com/a/20161228/44523289_0.shtml.
[2] 王勛. “微信小程序開發(fā)”課程構建與教學實踐[J]. 計算機時代,2018(3):46-49.
[3] 王娟. 微信小程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與推廣[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7):147-148.
[4] 常娜,梁其烺.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資源的研究與設計[J].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0):23.
[5] 郭全中. 小程序及其未來[J]. 新聞與寫作,2017(3):28-30.
[6] 李善壽.? CDIO工程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的實施方法研究[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0):164-166.
[7] 李志博,周剛,楊奎武,等. 以賽促學,實戰(zhàn)演練,全面提升學生軟件工程綜合素質[J]. 大學教育,2019(8):66-68.
[8] 劉玉佳. 微信小程序開發(fā)系統(tǒng)實現(xiàn)及前景分析[J]. 信息通信,2017(1): 260-261.
[9] 微信教育. 2019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fā)賽[EB/OL]. https://edu.weixin.qq.com/cgi-bin/newreadtemplate?t=edu _portal/zh-hans/intro/intro-match/index.
[10] 周文潔. 微信小程序開發(fā)零基礎入門[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11] 鄒志楠. 互聯(lián)網團隊的構成[EB/OL]. https://www.jianshu.com/p/d570f21694f2.
[12] 章劍林,沈千里. 互聯(lián)網產品用戶體驗[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13] [英]加文·阿蘭伍德,皮特·拜爾. 國際經典交互設計教程:用戶體驗設計[M]. 孔祥富,路融雪,譯.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5.
[14] [日]樽本徹也. 用戶體驗與可用性測試[M]. 陳嘯,譯.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15] 柯惠新,沈浩. 調查研究中的統(tǒng)計分析法[M]. 第2版.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16] 微信官方文檔. 微信小程序設計指南[EB/OL].?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sign/.
[17] 微信官方文檔. 微信小程序開發(fā)[EB/OL].?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framework/.
(責任編輯: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