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幼兒通過日常鼓勵和尊重,感受被肯定的自信心;游戲刺激和互動,建立被需要的自信心;挫折處理和解決,培養(yǎng)被認可的自信心;家庭學校共努力,鍛煉被欣賞的自信心。本文就學前教育下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途徑展開了一系列的淺談。
關鍵詞:學前教育;自信心;身心健康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啟蒙階段,也是最初人格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最核心的標志是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關系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情況,對幼兒的成長發(fā)育起著關鍵作用。因而,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
一、日常鼓勵和尊重,感受被肯定的自信心
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最重要的方法是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因為自己所作所為得到教師的尊重,感受到被肯定,建立自我認識的自信心,從而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做出正確的行為。而教師應注意看到幼兒正確的言行,傾聽幼兒內心的想法,然后尊重幼兒感受的同時,運用正確的語言進行鼓勵;如果教師不分時候和情況,過分、夸張地贊揚幼兒,會讓幼兒變得虛榮,像一株溫室里的花朵,無法經(jīng)歷外界世界和環(huán)境的“風吹雨打”。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幼兒的表情和行動,盡量根據(jù)不同幼兒的不同性格,進行恰當?shù)墓膭睢H绻粋€性格內向的孩子被教師用夸張的語氣鼓勵,可能會因一時接受不了而產(chǎn)生畏懼心理。教師對于這種幼兒應該先慢慢蹲下,微笑著輕聲對幼兒進行肯定,從一點點的進步開始,給予幼兒真誠的鼓勵,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對于性格外向喜歡邀功的幼兒,教師在鼓勵的時候要注意力度,應該從看到幼兒的行為過程開始描述,對幼兒所做的事情進行鼓勵和肯定,避免幼兒被過分表揚產(chǎn)生自大心理,長大后無法適應人生的其他逆境。通過鼓勵過程,能夠讓幼兒更加清楚地明白教師表揚自己的真正原因,轉移幼兒對家長和教師的過分依賴,開始關注自身的正確行為,從而內心得到肯定,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自信心。
二、游戲刺激和互動,建立被需要的自信心
與自信心相關的是幼兒的能力,自信心比較強的幼兒一般具有更強的能力,在互動游戲中更愿意展現(xiàn)自己,完成與同學和教師之間的各種互動。而自信心比較薄弱的幼兒,在游戲互動的時候略顯被動,生怕自己做不好而被人責怪。這時候教師應該注意各種區(qū)域活動的難易程度,針對性地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并讓幼兒在互動中體會自己被需要的感覺,幫助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自信心的建立。
例如,在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能力來設計活動內容,為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幼兒設計相對簡單的任務,然后逐漸增加難度,耐心指導幼兒完成并給予積極鼓勵,從而讓幼兒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與人合作的勇氣。再例如,在課堂游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與幼兒溝通,認真傾聽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然后在課堂上根據(jù)自己對幼兒的了解,為不同愛好的幼兒提供游戲互動的玩具,喜歡唱歌就給幼兒提供麥克風,喜歡畫畫就為幼兒提供畫筆,喜歡跳舞就為幼兒提供講臺,等等。讓幼兒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特長與愛好,發(fā)揮出自己獨立的個性和優(yōu)點,從而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和能力感,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的被需要感。
三、挫折處理和解決,培養(yǎng)被認可的自信心
六歲前的幼兒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因而沒有辦法正確地明辨是非對錯。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更是不知如何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常常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退縮或者抗拒的心理。幼兒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挫折處理的情境,正確引導幼兒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用消極的情緒對待。幼兒在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出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對自己的行為被認可而更加具有信心。
例如,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教師應給幼兒提供自我動手的機會,讓幼兒自己擺放碗筷,沒有做過的幼兒可能不知所措。教師應引導幼兒自己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給予答案。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先保持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人擺放整齊的時候,鼓勵幼兒看看周圍的小朋友,找到正確的擺放方法,自己嘗試去做。這時候幼兒會觀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進而進行自我改正,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幼兒提高動手能力,產(chǎn)生對自我的肯定和認可。另外,在戶外游戲玩秋千、蹺蹺板等幼兒喜愛的活動時,經(jīng)常會有小朋友因為著急而不排隊、導致其他幼兒哭鬧的情況。教師應該在活動之前與幼兒一起探討,“如果小朋友不排隊該怎么辦?怎樣才能一起開心地玩?!钡葐栴},讓幼兒提前預測事情的處理方法。如果活動中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幼兒會運用之前的辦法來應對,問題很快就會被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參與和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冷靜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幼兒也會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漸學會正確面對問題和挫折,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四、家庭學校共努力,鍛煉被欣賞的自信心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遠大于學校教師的影響。因而,在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過程中,家長應該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避免幼兒在家庭環(huán)境中被過分溺愛包辦而失去自我發(fā)展的自信心。家長與學校共同配合,在家庭中為幼兒提供自信心培養(yǎng)的機會和環(huán)境,并對幼兒的言行舉止進行正向引導和鼓勵,可以有效幫助幼兒提高自我認可度,在被欣賞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身的成長優(yōu)勢。
例如,幼兒在家里摔碎了杯子,家長絕對不要大聲指責孩子為何不小心。而是蹲下來,先關心孩子的安全、是否受到驚嚇,真誠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來彌補安全感。先擁抱孩子,然后引導孩子下次如何做到不讓杯子掉下去。幼兒在家長關心和尊重的環(huán)境中更愿意配合和合作,從而積極主動思考解決辦法,在下次端水杯的時候如何注意安全。另外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對幼兒的積極行為進行正確的鼓勵。如果看到孩子畫畫時就簡單贊揚“你太棒了”,幼兒不會了解家長為何贊揚他,只覺得自己很棒,從而活在虛榮的空間里。家長應肯定幼兒做事的過程,“媽媽看到你剛才特別認真地畫畫,為你認真的態(tài)度點贊?!边@樣的表達就會讓幼兒更加注重自己做事的過程,增強自信心。
總之,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幼兒教師一人的責任,需要幼兒生長環(huán)境中主要照顧者的共同努力,為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提供機會。
參考文獻:
[1]付冬梅.淺談學前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9).
[2]吳妍.略談學前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J].教育現(xiàn)代化,2()16(31).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