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晉霞
摘 要 本文闡述了新課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主要強調(diào)了古詩詞中的意象教學,以及意象的內(nèi)涵、意象性表征,意象存在的基本形態(tài),小學古詩詞意象的教學實施策略,從而為學習古詩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意象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1-0002-01
古典詩詞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意象作為文學對象和手法,在言意轉換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古詩詞的意象性表征分為托物言志、文化傳承和隱喻明理,其存在的形態(tài)為單一意象、疊加意象和特指意象。教師在教學實施中要做到對形象的還原、對背景的求證和對誦讀的落實。
一、意象的基本內(nèi)涵分析
意象是意和象的結合體,是借助于象達意的一種特殊的言語現(xiàn)象和智慧。意象的產(chǎn)生與“言不盡意”有著密切的關系,當語言無法言說“物之精”時,便會選擇“立象以盡意”。當然這里的象也是通過語言進行表達的,不過當象進入到言意轉換過程中后,便具有了鮮明的藝術性和審美性。
二、小學語文教材中古典詩詞的意象性表征
所謂兒童化,就是詩詞內(nèi)容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是以塑造兒童形象為主,比如《池上》《小兒垂釣》《村居》等。所謂說理化,就是在小學高年級開始出現(xiàn)內(nèi)容傾向于辯證、說理的詩詞,比如《觀書有感》《冬夜讀書示子聿》等。這些古詩詞之中,意象性表征突出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托物言志。在古詩詞之中,托物言志是意象性最為明顯的表現(xiàn)。托物言志,就是詩人把志向投射到一個真實或虛擬的事物上,得以委婉而深刻地表達。這個事物由于附著了志,于是具有了典型性,既而得以一定的文化傳承。
(二)文化傳承。文化傳承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在選編的古詩詞之中有很多寫到月亮的詩,比如《古朗月行》《靜夜思》《楓橋夜泊》《峨眉山月歌》《水調(diào)歌頭·中秋》等,可謂“明月千里寄相思”,每一輪月亮背后都凝結著一段思念之情。
(三)隱喻明理。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之中還選編了一些隱喻明理的詩。所謂隱喻明理,也就是通過隱喻、象征的方式來說明一個道理,而被隱喻、象征的對象便成了意象。
三、小學古詩詞中意象存在的基本形態(tài)
小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力突出,對于反映童年生活的古詩詞尤其感興趣,比如“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這首詩具有鮮明的畫面感,“小娃”“小艇”,“小”中見可愛;“白蓮”“浮萍”,顏色中見生活。這些都是直觀可見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小。但是“意象”不僅作為一種“物”,還作為藝術化、文學化的一種方式,在理解的過程中要做到形神兼得,這無疑會給生活經(jīng)驗、文學素養(yǎng)相對缺乏的小學生帶來思維挑戰(zhàn)。為此,教師要弄清楚選編的古詩詞中意象存在的基本形態(tài),在厘清這些基本形態(tài)之后,將會產(chǎn)生積極的教學意義。
(一)單一意象。在選編的古詩詞之中,通篇圍繞著一個事物來寫的占有相當?shù)谋壤?,比如《梅花》《墨梅》《石灰吟》《馬詩》等,所表現(xiàn)的意象分別為梅、石灰和馬,是單一的存在。這單一的意象具有明確的所指,詩人的筆墨就集中在對其的描寫之上,寫其形,抒其神,方向集中,語言精練,這是相對簡單的意象存在。
(二)疊加意象。與單一意象相對的則是疊加意象,也就是說詩中所呈現(xiàn)的意象是多樣化的,每一個意象相對獨立,又彼此聯(lián)系,共同指向詩人所欲表達的情思。
(三)特指意象。所謂特指意象,就是從詩歌的敘述情景中蕩出一筆,以突兀的、險拔的、出乎意料的方式建立起來的意象。
四、小學古詩詞意象的教學實施策略
意象在詩歌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意象的教學認知和教學策略應該引起教師的關注。通常教師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切入。
(一)對形象的還原。詩歌具有鮮明的形象美、音樂美、意韻美,對意象的領會離不開對形象的還原。一般的古詩詞教學往往把著力點放在理解、積累上,理解的基本途徑是借助于注釋,這在語文課程標準里也有較為明確的要求。這樣的理解方式是理性的、專業(yè)的,其消極的一面是忽視了詩歌的形象性特點以及小學生的思維傾向,導致了為理解而理解的現(xiàn)象。美好的詩歌經(jīng)由這一機械過程,生趣頓失。
(二)對背景的求證。言為心聲,發(fā)自于性情,立言就是立人的過程。一個人的言語樣貌和人格樣貌正相關,雖說也會有“言不由衷”的現(xiàn)象,但只是個例。包括詩歌在內(nèi)的所有言語作品都在反映著作者的生活現(xiàn)實及價值追求,所以要理解詩歌意象,對背景的求證是不可缺少的。
(三)對誦讀的落實。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對詩歌的積累,誦讀是一種重要的途徑,但如何讓誦讀變得有趣味,這是必須面對的。
(四)對比照的關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之中,古詩一般是以兩首為單位出現(xiàn)的,叫“古詩兩首”。這樣的編排方式絕不是兩首詩的簡單疊加,而是體現(xiàn)著編者的編排意圖及教學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尚永亮.試論言意?意象及其在中國詩歌中的表現(xiàn)[J].云南大學學報,2019(5):72-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