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耀蘭
摘 ?要:隨著教育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政府相關部門對教育行業(yè)的相關要求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進行全面的發(fā)展。初中數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預習,確保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觀念,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預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251-02
初中生的自制能力較弱,并且學生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督促學生在上課前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預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逐漸地認識到課堂預習的重要性,但是還存在著較多的因素阻礙著學生提高課堂預習的效果,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提高學生綜合成績。
1 ?制約課前預習成效性的因素
1.1 課前預習不重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為提高對課前預習的重視,并不會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降低對課前預習的重視,未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會粗略地翻閱相關的知識,不會對相關知識深入地了解,并且到出現(xiàn)知識困難時,不能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解決相關問題,并且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 在完成練習題中學生會降低對自身的要求,只做難度較低的問題,對于難度較高的問題會等教師講解,因此,學生學習缺乏一定的主動性,限制著教師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1]。
1.2 預習任務太籠統(tǒng)
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末尾會對學生設置下節(jié)內容的課前預習任務,但是教師設置任務的方式過于籠統(tǒng)也是造成學生無法提高課前預習的原因之一,導致學生無法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積極地提高課前預習質量。并且教師在設置相關問題中會使用“預習第幾章節(jié)”的方式,并未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本知識的內容合理的要求學生,使學生預習的方向及目標不明確。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響,不能提高學生對課前預習的重視,降低學生課前預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1.3 課前預習缺乏指導
數學課前預習對教師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數學課前預習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提高教師教學的課堂效率及課堂教學的質量,以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但是部分數學教師對課前預習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初中學生又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根據自身的知識加強對相關知識的預習,教師不給予學生一定的預習指導,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得知數學學習的重點及難點,使學生課前預習工作不具備正確的方向及目標,進而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2]。
1.4 預習檢查不到位
初中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學習進程較快,因此,教師為加快教學速度,往往會忽略對課前預習工作的檢查,對于自我約束力較差的初中生而言,認為教師對課前預習相關工作不重視,往往出現(xiàn)學生不僅進行課前預習或敷衍課前預習工作,因此,學生在學習中會逐漸地降低對數學知識的預習,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提高自身對知識的接收能力,不能快速地接收教師課堂教育中所講的相關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中會逐漸地與教師教學的軌道相背離,無法緊跟教師教學的腳步,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教師無法以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 ?提高學生預習成效的策略
2.1 任務落實預習法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漸地提高對學生課前預習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具備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并通過反復強調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同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提高學生其他學科的成績,促進學生進行全面的發(fā)展。數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明確地設置學生的預習的內容及任務,保證學生在預習中可以根據教師設置的任務進行預習工作,幫助學生制定明確的預習目標。并且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提問,也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提問、交流,以此提高學生對課前預習工作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相關的預習工作。另外,教師在設置相關的任務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減少學生對數學預習的抵觸心理[3]。
2.2 筆記預習法
教師可以使用筆記預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預習下節(jié)內容的預習,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預習質量。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本知識時,將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及對知識產生的相關問題在空白處或者記錄本中進行記錄,在課堂中向教師提問,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思考,增加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與教師的互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有效性。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預習中記錄自身的預習思路,并且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以此促進學生可以進行共同進步,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逐漸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2.3 溫故知新預習法
初中教師應全面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能力,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確保學生在預習工作中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預習中應將上節(jié)中的內容與新知識進行結合,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在學生預習中全面的復習所學的舊知識,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溫故而知新。這種預習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連接在一起,確保學生可以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4 嘗試練習預習法
數學學科中需要運算及思考的問題較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以題目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掌握數學教學的特點,在學生預習中為學生設置一部預習題目,確保學生在預習中可以掌握相關的知識。并且使用聯(lián)系預習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師對學生預習成果的檢查,提高學生對課前預習的重視,以此提高學生課前預習工作的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教師在預習訓練任務設置中應注意學生對于新知識屬于探索階段,要合理地控制相關題目的難度,提高學生對題目的接收能力[4]。
2.5 動手操作預習法
數學學科中不僅含有一定的計算題目,還包含著一定的幾何題目,這部分題目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中應使用動手操作預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預習,使學生在課下通過立體圖形的擺放、形狀的折疊等方式加強對幾何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 ?結語
教師在教學中應明確制約學生提高預習成效的因素有對課前預習不重視、教學任務過于籠統(tǒng)、預習檢查不到位等,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在學習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采取任務落實、筆記預習、溫故知新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教學,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幫助學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甄榮堂.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初中生數學預習能力的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2] 張志新.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16):79-80.
[3] 張文玲.高中數學學困生課前預習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4] 鮑月平,李韶萍.SOLO分類評價理論在初中數學預習案設計中的應用——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滲透策略[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