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魁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作為歷史教師要把握好高中歷史課堂,從高中的歷史教材中挖掘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將愛國主義教育和家國情懷進行一定的結(jié)合,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得到一定的拓展延伸。同時教師要能夠運用生活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通過歷史和生活體驗結(jié)合,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本文就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滲透進行探究。
關鍵詞:愛國主義;高中歷史;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17-2
在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中包含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因此歷史教師要重視通過歷史課堂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另外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蘊含著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往往更加吸引學生。因此,如何在歷史課堂中更好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目前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也將結(jié)合個人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和感悟,就愛國主義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滲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鶈⑹尽?/p>
一、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1.個人角度分析
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對于提升學生的民族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愛國主義和我們的每一個公民都有著一定的利益關系。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而他們素質(zhì)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民族和國家未來的發(fā)展。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國家之間還有民族之間聯(lián)系不斷地密切。很多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問題。他們會受到很多外來的思想的干擾,因此,這更需要教師發(fā)揮課堂的功能,利用好歷史學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還有世界觀,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發(fā)展和建設中需要擔負的職責,也才能夠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些力量。
2.社會角度分析
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離不開愛國主義作為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愛國教育也是文化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伴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國家在發(fā)展中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會影響到我國的經(jīng)濟安全,還有我國的文化建設。為了能夠讓全國人民團結(jié)起來,能夠為構(gòu)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享自己的力量,一定要加強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能夠為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3.民族角度分析
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多年來中華民族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憑借著愛國主義的精神,表現(xiàn)出了無比強大的凝聚力,而同樣愛國主義能夠讓中華民族的兒女團結(jié)一心的思想,能夠?qū)崿F(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總之,愛國主義教育是所有的社會成員都應該履行的職責,它關系到了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和未來的前途。所以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中要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時代的發(fā)展出發(fā),提高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愛國主義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利用歷史教科書素材,擴大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涵
在高中歷史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情感和價值觀中明確指出了愛國主義教育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目標。這一目標的明確其實給高中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原則??v觀我們的歷史教材也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中蘊含了大量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元素。那么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就應該善于利用這些素材,挖掘愛國主義的內(nèi)容來進行教學,將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結(jié)合,不斷地擴大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歷史教師一般都習慣于對歷史事件進行講解,完成相關的歷史解釋和介紹。但是這樣的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這也提醒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對歷史進行梳理和敘述,在教學中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又能夠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民版高一關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教學時,中國歷史上面的中央王朝的建立其實都可以作為以此愛國主義教育來展開教學。無論是秦漢的統(tǒng)一,還是唐宋時期的盛世,包括后面會學習到的關于明清的一些專治政策,其實都對于中國后面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影響。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些素材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中央王朝還有專治制度,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此愛國主義的素材深深地蘊含在了教材中,需要教師用心發(fā)現(xiàn)進行拓展。
2.運用生活化教材,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滲透愛國主義
高中歷史教學僅僅依靠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新課標對于教學的實踐性做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歷史課堂也要重視實踐教學。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能夠讓學生通過實踐和體驗來完成學習,這樣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從教學的角度來看,體驗式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能夠讓教師更好的對歷史進行解釋。同時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生活化的教育也是必然的要求,同時生活化的教育也需要教師能夠通過實踐活動展開。因此從新課標和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來看,高中歷史教學都需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且歷史教師要善于從生活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
例如,在學習人民版高一關于中國的屈辱史這部分內(nèi)容時,它留下了很多歷史的堅貞,從中也踴躍出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那么在教學時教師除了從課本的知識出發(fā)介紹這些歷史人物,讓學生觀看紀錄片了解這些人物之外,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好當?shù)氐膱D書館、紀念館、博物館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學生能夠進行參觀,可以讓學生講解或者是扮演小的解說員進行介紹,讓學生真正的走入到其中參與和體驗,那么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往往會是更加有效地,也最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3.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
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效率和質(zhì)量,教師要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zhì)的課堂,能夠采用多樣的并且靈活的方式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在教學中學會將歷史事件進行聯(lián)系和結(jié)合,能夠使用圖表、圖片還有影視等方式來進行授課,教學中善于使用故事教學、小組合作等方式,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出發(fā)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古代的歷史時,教師可以和國外的一些內(nèi)容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中國一些文化的成就,從而樹立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又比如,講到甲午戰(zhàn)爭時,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海戰(zhàn)的一些史實,教師就可以通過講解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些圖片和相關的影片,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興趣,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講到清朝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樹立起為了國家的復興崛起而好好學習的決心。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歷史性的活動,比如,歷史知識的小競賽,或者是教室的布置還有專題的報告會、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三、結(jié)束語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普及,愛國主義教育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歷史課堂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愛國主義教育也成為了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作為高中歷史老師一定要積極從歷史教材中挖掘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不斷的拓展,鼓勵參加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的體驗愛國主義。本文從愛國主義滲透的意義和在歷史課堂中具體滲透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鶈⑹尽?/p>
[參考文獻]
[1]何強,洪麗.試論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的運用[J].理論觀察,2017,0(10).
[2]李懷周.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科教文匯,2009,(18).
[3]連子榮.新時期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祖國(教育建設),2013,(2):186-187.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龍泉中學,四川 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