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明祥
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nèi)ャ懣?、去記憶,語文的學習正是對這種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也是一門較為枯燥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變枯燥為有趣,還要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自主學習。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生需能看書,需能作文,故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p>
關鍵詞: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氛圍;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21-02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其次,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策略,化無趣為有趣,化枯燥為生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習事半功倍。再者,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面對學習。
一、習慣——讓學習少走彎路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清晰
課前預習,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了解程度與掌握程度。針對不懂的問題,老師在課上稍作講解就可以很輕松的解決,正因為有了預習,學生上課才會顯得游刃有余,能夠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抓住重難點,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學習。另外,學生在課上認真聽講能夠讓其對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不至于錯過重難點。課后及時復習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鞏固和理解,對問題的原理和解題思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二)培養(yǎng)正確的書寫習慣,讓學生寫一手好字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給人以“美”的感受,但是電子媒介的介入,使人們的書寫能力普遍下降,筆者之前就不太注重自己的書寫水平,在參加工作后,由于書寫能力不足還受到過不小的挫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書寫能力與書寫習慣。
要想培養(yǎng)孩子們正確的書寫習慣,就要從小學階段抓起。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可塑性較強,書寫習慣尚可改正,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讓他們有“提筆既是練字”的意識,寫字力求簡潔、清晰、美觀,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可能抱怨較大,不太愿意遵守一些寫字規(guī)則,交上來的作業(yè)歪歪扭扭,遠遠達不到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我一般會讓學生重寫,直到達到要求為止,同時拿出寫得較好的同學的作業(yè)進行展示,并給予獎勵,激發(fā)孩子的好勝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書寫水平有明顯的提升。
(三)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習慣,讓寫作思如泉涌
語文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知識的積累過程。有人說,語文老師實際上就是燴大鍋菜的廚師,而各類知識就是大鍋菜里的食材,越多越雜越美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與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在寫作時能夠迅速調(diào)動大腦所積累的相關知識,思如泉涌。
(四)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讓他們對待學習有充足的耐心和細心
在日常生活中,做成一件事,細心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細心觀察了,才會發(fā)現(xiàn)隱藏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對于學生來說,只有細心觀察了,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質(zhì)以及隱藏在問題深處的“美”,學生的情感才會豐富,才會有更加深刻獨到的見解,在遇到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輕松面對學習。
二、策略——讓學習趣味無限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較為枯燥的過程,有太多的東西需要識記,因此,相較于理科來說,語文學習較為枯燥乏味。但作為老師,我們要想方設法變無趣為有趣,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愛上故事、愛上寫作。通過閱讀感受意境,通過寫作描繪生活,讓他們在學中樂、在樂中學,讓語文學習充滿樂趣。那么,具體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具趣味性呢?
(一)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一次成功的激勵遠比老師的表揚要好得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感受。我們可以多舉辦一些與成語接龍相似的益智趣味游戲,讓學生樂于參與、樂于探索、樂于體驗,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因“能”設題,讓學困生解決簡單基本的問題,讓學優(yōu)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同時,教師要時常給予他們應有的鼓勵和幫助,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進行講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二)巧設懸念,調(diào)動學習趣味
最好的課堂狀態(tài)莫過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帶著高漲的、激動的心情響應老師的授課活動,對面前所呈現(xiàn)的知識及事物感到驚奇,有所期待。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期待,讓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有所期待,對課堂教學模式有所期待,對課堂上老師安排的小游戲有所期待,這樣他們才會帶著高漲的情緒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而形成期待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設置懸念,讓學生根據(jù)懸念尋根問底。
(三)利用學生“向師性”,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向師性”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大特性,高質(zhì)量的教學、高質(zhì)量的學習離不開高質(zhì)量的引導,高質(zhì)量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積極探索,找到學習的小竅門,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能夠更加高效的獲取新知識。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加高效地探索真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向師性”引導,這不僅僅單指知識傳授引導,還包括行為習慣引導、為人處世引導等,要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掌握更多學習、做人、處事的相關技巧。
三、氛圍——讓學習動力十足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轉(zhuǎn)變以教師為尊的角色觀念,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采取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身處和諧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說,通過師說生評、生說師評、生說生評的教學活動,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在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的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
(一)互相討論,互相評價
可以通過生生討論、師生討論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活動,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大腦會快速地運轉(zhuǎn),學生的發(fā)言有優(yōu)有劣,這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互議,相互啟發(fā),共同進步。這里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老師要把握討論的節(jié)奏,減少不必要的無效討論,因為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聚在一起他們就喜歡說話或做一些與教學活動無關的事,教師要注意觀察避免。
(二)主動匯報,交流學習
在學生自學或其他學習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交流學習的機會。這樣,才能達到相互啟發(fā),共同進步的目的。我的課堂一般是這樣的,在我提出一個問題,學生討論結(jié)束后,自己主動站起來回答,一般不會采用舉手或點名回答的煩瑣過程,因為,這樣學生回答問題時才可以不受拘束,不僅會使課堂氣氛活躍,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大膽質(zhì)疑,大膽創(chuàng)新
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勇氣,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提出質(zhì)疑,給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找岔子、挑毛病”,誘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他們發(fā)表不同見解,讓他們敢提問、愛提問、樂探究。
總的來說,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對學生“德、行”的培養(yǎng),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將來成為德才兼?zhèn)?、對社會有益的可用型人才,而不是有才無德的無用之人。同時,要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曹忠華,讓“培養(yǎng)閱讀習慣”成為教師的課堂自覺[J].教學與管理,2009,(12).
[2]錢理群.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
[3]樊琳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N].軟件.教學,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