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悅 張寧
摘 要:隨著時代的高速發(fā)展,當代社會家長的主體已轉變?yōu)?0后主導,新的主體構成了多方面的家庭模式,受經濟壓力的增加,新舊文化觀念的沖擊,時代變革等多種因素影響,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已迫在眉睫,父母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也面臨巨大挑戰(zhàn)。文章將從回顧國內有關家庭教育政策、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的意義、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能力的多方位提升策略等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能力影響因素;家庭教育提升策略
從教育發(fā)展歷史來看,最早出現(xiàn)的教育類型就是家庭教育。家長家庭教育對孩子能否健康茁壯的成長起到直接的、連續(xù)的、持久的、深刻的影響。縱觀近幾年,發(fā)生多起校園事件、青少年因家長管教過嚴自殺事件等比比皆是。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已迫在眉睫,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
一、回顧國內有關家庭教育政策
《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年)》希望能加強宣傳和研究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重視和發(fā)展家庭教育,要求婦聯(lián)組織和教育行政部門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年)》在三個方面涉及家庭教育。首先,該《綱要》提出要依法治教;其次,充分強調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綱要》提出家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多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的指導原則中提出堅持“家長主體”原則:家庭教育是家庭中圍繞子女的成長而展開的雙向互動的過程。
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要從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高度,不斷加強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也指出“關心保護青少年的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以期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局面的合作形式”。
近幾年出臺的《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計劃》也指出培養(yǎng)家長育人的能力有利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以推動家庭教育的規(guī)范化和合理化。
縱觀這幾年的變化,家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家庭是個體成長的第一站,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境,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的健康成長極其價值觀的確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關于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意義的研究
(一)基于促進個體的良性發(fā)展
繆建東在中國教育報發(fā)表的文章中提出人生的價值觀念、態(tài)度體系形成于家庭,一個人的思想觀念的構架主要搭建于家庭。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能夠做出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合理期望,理性客觀的參與孩子的成長,為孩子創(chuàng)造出有益于身心將康且舒適的成長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同時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平衡家庭成員地位使父母雙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加游刃有余,情緒的穩(wěn)定對問題的解決給予莫大的幫助,家庭親子關系的緩和促進了家庭的穩(wěn)固與和睦,提升家人的幸福感。
(二)基于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陳鶴琴曾指出:“德、智、體三育都從小好好兒學起,那么老大的中國,未嘗不可以變而為少年的國家?!闭_的家庭教育與國家的發(fā)展命運緊密相連。
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是對國家政府工作的有效落實,培養(yǎng)出適應于社會發(fā)展的新型精英人才,為帶動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起到直接推動作用。21世紀發(fā)展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三、關于家庭教育影響因素的研究
(一)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李道松等在《發(fā)揮家庭教育功能 助推立德樹人》中指出新家庭教育實驗的“新”體現(xiàn)在對家庭教育的再認識。
父母對子女使用的教育方法也影響著家庭教育能力。父母要做好子女的榜樣,用自身去影響孩子,激勵孩子的成長。避免過度溺愛、重智育忽視德育、訓斥式教育。
家庭的教育觀念影響著家庭教育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能夠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成員之間和睦,成員平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也會有不同的教育觀念,在家庭中實施民主教育,對子女進行民主管理,培養(yǎng)子女良好的品質。
(二)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
溝通是情感的充分表達也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理解的一種重要方式,而家庭氛圍通常會通過家庭中的人員之間的溝通表現(xiàn)出來。
但目前大多數(shù)家庭中都缺乏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這也是導致父母誤會孩子的重要原因。學會溝通也有利于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但溝通并不等同于嘮叨,溝通也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及雙方均能接受的內容。
(三)家庭教育的指導
李婧娟在《加強教師家庭教育能力培養(yǎng)》中指出家庭教育的指導模式是多樣的,教師基于需要及效果讓家長根據自己的時間、空間進行有選擇的學習。
家庭教育需要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家長對家庭的教育觀念影響著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能夠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成員之間和睦,成員平等。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僅要依靠良好的經驗,而且要依靠科學,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之間的氛圍也會更加融洽。
四、關于家庭教育能力的多方位提升策略的研究
(一)以家庭內部為切入點
(1)明確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
社會學家艾麗斯·羅西指出,一個人轉型到家長身份的過程通常受以下三個因素影響:一是對于照顧著的這個社會角色并無人教授,也不曾被提及怎樣成功維持家庭生活;二是對于準父母的角色所學有限;三是適應家長的身份需要一段時間。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尚未明確其主體責任。過度依賴于外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處于缺位的狀態(tài)。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需要明確自身在家庭教育中主體地位,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對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教育指導。
(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在當代大部分父母家庭教育中已不再明顯突出,新的觀念轉而產生。我國長期執(zhí)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家庭結構模式的特殊化,這種特殊模式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家庭模式。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欲不斷加強,按照父母所規(guī)劃的路線發(fā)展。在這種由父母主導的環(huán)境成長的教育主體不易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缺少對生活主動探索精神。家長需要適當?shù)南路艡嗔?,將自身與教育主體放在同一位置。
(3)對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溝通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間,思想與情感傳遞反饋的過程,以求能夠達到思想一致情感共鳴。溝通能力在家庭教育能力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能力,家長與孩子的矛盾多數(shù)在于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能理解彼此的需求從而造成矛盾產生。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調整自己語氣、語言、溝通方式、態(tài)度等,將孩子置身于與自己平等的位置進行有效溝通。
(二)以外界干預為途徑
(1)提供多種指導渠道
信息網絡化時代,對知識的汲取不僅限于單一的講授交流模式,提供多樣化的指導渠道,為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助力,讓家長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靈活利用空閑時間,可供選擇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傳統(tǒng)經典意義上的宣講會,面對面交流活動的開展,科學正確的指導方案等,幫助家長尋找到最貼合自身家庭實際情況的辦法,有了交流與學習讓社會聽到合理的呼聲,有利于讓社會各界針對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做出改善與提高。
(2)家校一體共同合作
美國的喬伊斯·愛潑斯坦提出了 “分開責任”和 “共同責任”兩個概念。
共同責任是責任意識也是家校雙方彼此利益的承諾。教師有義務根據不同的家庭需求制定出個性化、多元化的方案。同樣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教師工作。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角色分有三類,一是支持學習者,二是自愿參與者,三是決策參與者。
針對不同家庭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可行性方案,將家庭教育能力的指導落實到每個家庭為現(xiàn)今我們仍需作出努力,有待提升部分。
五、結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家庭教育的節(jié)點,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成長,成才的催化物。要重視家庭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家庭教育的提升帶動孩子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繆建東.教師當具備家庭教育指導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報,2019(03):009.
[2] 陳鶴琴.教育——怎樣教小孩[J].
[3] 李道松,徐彪.發(fā)揮家庭教育功能助推立德樹人[J].2019(03).
[4] 李婧娟.加強教師家庭教育能力培養(yǎng)[J].2019(04).
[5] [美]喬納森·H.特納著,邱澤奇,張茂元等譯.社會學理論的結構[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167.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項目“吉林市80后‘獨生父母家庭教育能力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10201027。
作者簡介:馬鳴悅(1999- ),女,北華大學小學教育專業(yè)17級學生;張寧(1999- ),女,北華大學小學教育專業(yè)17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