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階段,伴隨著體育教學的全面改革,籃球的教學改革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居于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始終堅持的教育理念。為了進一步提升籃球教學的水平、改進教學的手段,本文從高校籃球教學出發(fā),探究競賽教學這一方法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其相關策略,旨在通過探究,不斷改善和提升當前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為我國未來年輕一代的發(fā)展打下良好身體基礎。
【關鍵詞】 競賽教學法? 高?;@球教學? 應用策略
引言:
許多學生對于籃球這項運動都有較大興趣,如果能在打球時學會更多技巧,則能夠避免他們在進行籃球運動時受傷,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籃球運動能夠促進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良好發(fā)展,同時也是增強全民運動意識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在教學中,籃球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會直接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動機造成一定影響,也會對學生打球的技巧掌握、身體素質發(fā)展形成干預。一旦在教學過程中總是重復某一種技巧訓練,很有可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和厭倦感,如果能夠在教學中加入競爭性項目,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fā)學生興趣,從而增加其學習動機。
一、競賽教學法的相關界定
在高?;@球教學中,這一方法主要是指運用學生分組競賽的手段,讓各組進行競賽,通過籃球比賽的進行,讓學生們能夠充分學會籃球的打法和技巧,這一教學方法秉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教師充當了指引和輔助的角色,在分組進行比賽前,先由教師講解一些關于打球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學生在市級比賽中對這些方法加以運用,針對比賽過程中暴露的一些問題,教師再進行深入講解,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和指導。這一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自身也直觀地感受到打球時出現(xiàn)的不足和問題,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們互相指出對方的問題、互相幫助,從而營造出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也能夠更有效的讓教學內容內化,從而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競賽教學法在高?;@球教學中的特質
(一)促進性
在以往的高校學生籃球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產(chǎn)生的評價多集中于某個單項,總是以學期末的打球水平來判定學生的整體情況,對于所有上課學生的評價標準沒有變化,這事實上是存在問題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高校的籃球課上,許多學生是有一定籃球基礎的,但同時也有部分同學毫無基礎,甚至連最基本的運球也沒有接觸過,這也就意味著評價標準的單一化對一些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而在競賽教學法中,能夠促進教師全方面地看待每一個同學在籃球技巧上的進步,也就促使最終評價標準因人而異,這同時又反過來提升了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
(二)多樣性
這里的多樣性是針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方式方法而言的。以往,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將重點放在得分上,忽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的情感交互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會對學生學習籃球的熱情造成干擾。如果一昧只知道將知識進行灌輸式教學,則會大大降低籃球運動的趣味性,更嚴重的可能會打擊學生們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而競賽式教學則克服了這一問題,通過多種多樣的籃球相關活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也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收獲價值體驗。
(三)能動性
在籃球課堂上,高校教師往往以學習任務為導向,以完成指標為目的,學生需要嚴格遵守教師提出的各項要求,并盡可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相對來說較為死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抑制,學習能力受限,學習思路變窄,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競賽教學的方法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fā)揮其指導職責,從而讓學生學習籃球在主觀上更加積極,大大提高其能動性,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競賽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組織策略
由于競賽教學法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而教師在使用該方法進行教學時,應當始終牢記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理念,做到完全尊重每個學生的體能差異和個性差異,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不斷調整競賽教學法的實際實施方式。舉例來說,當學習技巧的學生具有較好的籃球基礎時,可以適當調高難度,講授更多籃球學習的深入知識和技巧;相反,當面對基礎較薄弱或者從未接觸過籃球的學生時,則需要適當降低要求,對于此類學生,教學目標可以調整為掌握入門籃球技巧即可。
(二)目標分解
在競賽教學這一教學方法中,需要將教學目標進行適當分解,促使各個學生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教師在課堂上發(fā)布的學習任務,從而更好地激勵高校學生自發(fā)地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因此,教師在任務發(fā)布中不能將任務之間的難度梯度設置過寬,而應該循序漸進,將最終的學習任務根據(jù)課時分解成多個小任務,讓學生們能夠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收獲信心。
結論:
本文中闡述的競賽教學法,主要針對高校學生的籃球教學中應用及策略展開,這一教學手段既可以促使高校學生們對于籃球學習更有興趣,又能夠在一次次競賽中學會打球技巧、建立信心,對于年輕一代的身體素質提升也大有裨益。在教學方法設計中一定要充分考慮當代學生的特質,將其納入教學設計考慮范圍,從而使教學方法得以不斷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太來提·熱合木吐拉.競賽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農(nóng)家參謀, 2018, No.585(11):182.
[2] 丁一夫.分層教學法在高?;@球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 2016, 6(11):50-51.
[3] 孫羽楓.高?;@球教學中競賽教學法的運用[J].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4):82-84.
張健堅(1986年7月),男,廣東東莞人,學士,體育講師,主要從事中專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