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清榮
【摘要】課堂是學生構建化學知識的主要場所,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提升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運用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獲得較大的發(fā)展和提升,進而全面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4-0156-02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構建,可以增進師生間的交流,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塑造學生鮮明的個性。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教學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塑造。那么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導學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標中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導學案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在課前設計實效性強的學習方案,將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以及練習題目清晰地呈現(xiàn)其中,然后讓學生在課前展開系統(tǒng)的預習,進而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充分的保障。
例如《分子和原子》,關于這節(jié)課的導學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要促使學生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入手,如走到花圃會聞到花香,如糖塊放到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等。學生通過思考生活化的化學現(xiàn)象,會意識到“花香”、“甜水”有可能是由看不見的更小的東西構成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實驗活動展開分子、原子的自主探索。并且,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呈現(xiàn)相關的練習題目,如怎樣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等等。
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課前預習到的知識內容分享出來,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過程,分享自己的問題解答情況,也可以分享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等等。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具體預習情況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進而真正地做到以學定教。
二、小組合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就是教師將班級學生按照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就具體的學習內容,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探究,進而讓學生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啟發(fā),共同提升。將小組合作有效地運用到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既能增強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不妨讓小組合作成為初中化學課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將小組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是對化學重難點的合作探究。例如《金屬的化學性質》,這節(jié)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掌握置換反應的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金屬鎂、鋅、鐵、銅等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索。每一個學生要自主設計出實驗方案,展開實驗前的猜想,然后學生們一起動手,經歷實驗的觀察、探索、驗證和總結,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構建出不同金屬的化學性質。
其次,是對化學題目的合作探究。例如把等質量的鋅片分別放入硫酸鈉、硫酸銅和硫酸溶液中,這三個溶液的質量分別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是不變?還是上升,還是減少?小組合作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要展開自主分析,鋅片會與硫酸鈉發(fā)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鋅片會與硫酸銅發(fā)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鋅片會與硫酸發(fā)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等等。然后學生們聚在一起,互相分享,互相交流,如此,化學能力強的學生就會帶動化學能力欠缺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和提升。
三、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化學定理和化學現(xiàn)象都可以在實驗活動中得到最直觀的體現(xiàn)。而且實驗活動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化學實驗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總結構建系統(tǒng)的化學知識。
首先,是演示實驗。例如《水的組成》,這節(jié)課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展開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將電解器下端的兩個鉑電極與直流電源相連接,接通直流電源,然后收集兩電極上產生的氣體。學生會發(fā)現(xiàn),電極兩端產生了不同量的氣體。教師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檢驗體積少的氣體和體積較多的氣體,并讓學生結合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展開猜測和總結。如此學生就會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總結出電解水能夠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實驗結論。
其次,是學生的自主實驗。如《制取氧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看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操作。學生需要先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向儀器中添加藥品,組裝儀器,緊接著再通過定、點、收、離、熄等環(huán)節(jié),經歷完整的實驗活動。學生會通過實驗活動形成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四、多媒體課件,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興趣
多媒體課件是教育信息化的直觀反應,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多媒體課件既能夠創(chuàng)設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情境,又能夠直觀的呈現(xiàn)教學內容,還能夠增強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化學情境,讓學生將化學學習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例如《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這節(jié)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生活中池塘房頂上的小水珠,讓學生思考小水珠是如何產生的,進而讓學生構建物理變化的概念。
其次,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展開演示實驗。如《制取氧氣》,這節(jié)課中就涉及到了多個實驗活動,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開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氯酸鉀的演示實驗。過氧化氫溶液在常溫下能夠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如果加入了二氧化錳,那么就能增加反應速率。課件中的演示實驗既能夠節(jié)省課堂中的寶貴時間,又能夠增強學生對實驗活動的直觀理解。
五、分層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學生之間是有個體差異性的,教育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對不同個體的學生展開因材施教,進而讓課堂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
首先,教師要展開層次性的教學活動。既然班級學生的認知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那么教師不妨層次性的呈現(xiàn)知識內容,進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如《質量守恒定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基本的質量守恒定理入手,讓學生展開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進而再讓學生展開質量守恒定律的靈活運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簡單問題留給學困生,將稍有難度的問題留給優(yōu)秀生,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構建知識的樂趣。
其次,教師可以呈現(xiàn)層次性的練習題目。如《水的組成》,教師可以呈現(xiàn)如下層次性的化學題目:1.一個水分子的構成是什么?2.電解水時,理論上若得到n個氧分子,同時可以得到多少個氫分子?3.請運用水的物理性質解釋為什么要用保溫材料裹住外露的自來水管。教師可以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做出第一個和第二個題目,選擇性地做第三道題目。如此,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解決化學問題的成就感,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激發(fā)出來。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堅持不懈地加以努力。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導學案教學、小組合作、實驗活動、多媒體課件以及分層教學等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帥佳宏.從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分析初中化學的教育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