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驗是促進學生參與課堂主動鑒賞的一種有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融入到音樂課堂學習氛圍中,主動體驗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活動會給學生帶來真實的感受,讓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陶醉在音樂的情境中,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概念、作用,提出了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操作方法,促進學生主動體驗,形成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和鑒賞。
【關鍵詞】高中音樂;體驗式;學習模式;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194-02
【本文著錄格式】常鳳棟.紙上得來終覺淺——“體驗式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J].北方音樂,2020,02(03):194-195.
音樂是一門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學科,需要學生通過參與的方式來主動體驗和感悟,只有學生參與到了鑒賞過程中,才能夠形成直觀的理解和客觀的理解,進而活躍思維,提高鑒賞能力。為此,教師要積極地把體驗式學習模式應用到音樂教學中,促進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
一、“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概念和內(nèi)涵
“體驗式學習模式”就是指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情境中,通過主動體驗的方式來感受音樂知識,理解音樂節(jié)奏和情感,積累個人的經(jīng)驗,從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與會形成客觀的感悟和理解,進而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創(chuàng)造、在體驗中自主發(fā)展?!绑w驗式學習模式”強調了讓學生在做中學,重視學生的感覺體驗和領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在參與中通過互動的方式來理解音樂,感受音樂情感。學生通過體驗會形成自己的認知,豐富學生的情感,進而促進學生主動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的理性認識。
二、“體驗式學習模式”的作用
(一)煥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活力
“體驗式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參與到音樂鑒賞和音樂探究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學生在體驗活動中鑒賞音樂,感悟音樂節(jié)奏和音樂旋律,了解音樂類型和種類,有利于學生在合作中進行觀點的表達和意見的表達,進而使學生可以主動體驗音樂知識,在表達中形成自己的理性認識,產(chǎn)生學習興趣,更好地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知識,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體驗式學習模式”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課堂不再是死氣沉沉的。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感悟和體驗,融入到音樂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觀點和見解,進而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傳統(tǒng)模式。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鑒音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活躍思維,理解音樂知識。
(三)促進體驗與實踐相整合
“體驗式學習模式”讓學生可以親自經(jīng)歷學習過程,形成經(jīng)驗,通過實踐的方式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學生在參與課堂中可以成為課堂的主角,通過觀察、傾聽和感悟的方式來理解音樂知識,在交流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有利于學生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形成直觀感受。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可以重構知識、經(jīng)驗和情感,形成清楚的認識,進而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有效操作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美國著名學者杜威曾指出:“學習是基于真實情景中的體驗”。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主動鑒賞音樂,教師要采用以情境體驗為特征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喚起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悟。學生融入情境中會想起自己的經(jīng)驗和體會,進而更好地感知音樂,形成直觀的理解,主動質疑問難。例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時,為了使學生可以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西北的生活環(huán)境、生產(chǎn)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語言和性格特點,播放《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音頻,鼓勵學生在視頻和音樂的情境中感受到西北音樂的旋律,形成直觀的感受。學生了解了西北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會更容易理解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進而更好地體會歌曲的情感和節(jié)奏。
(二)活動體驗,感悟旋律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對音樂的理解,之后表達出來,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為了使學生可以主動地鑒賞音樂,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和合作探究,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設置一些探究活動,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互動交流,主動溝通,實現(xiàn)學生自主體驗音樂,感悟音樂旋律。例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體驗活動,讓學生主動地感悟《第六悲愴交響曲》,指導學生從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等方面進行理解和探究,形成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比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鼓勵學生在對比比較中感受兩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的不同。在對比中,學生可以將《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的第一主題,畫出旋律,與《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題進行比較,感受兩段音樂不同的旋律特點。通過學生的對比欣賞,會使學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認識音樂的形式要素在音樂情感表達時發(fā)揮的作用,促進學生理解音樂旋律,感受音樂節(jié)奏,進而讓學生可以主動鑒賞音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
(三)情感內(nèi)化,應用踐行
體驗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真正地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并且主動地踐行音樂的思想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借助體驗的方式來組織學生他那就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作品的情緒特點會幫助學生內(nèi)化情感,使學生能夠融入其中。學習新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導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要借助音樂中的情感來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fā)情懷。例如在學習《醇厚的中原韻》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傾聽的方式來表達《刨芋頭》這首歌曲中的情感,讓學生感感悟民歌的不同地域風格和不同民族的風格,感受傳統(tǒng)文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鑒賞和感悟,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么特點? 音樂表現(xiàn)特點是什么?歌曲的表現(xiàn)力度和速度是怎樣的?問題是學生主動進行鑒賞的“催化劑”會促進學生鑒賞音樂節(jié)奏和音樂旋律,在理解了音樂的表面知識后,深入探究,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感受音樂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學生對歌曲旋律和節(jié)奏的感知,學生會體驗到歌曲表現(xiàn)出了農(nóng)民收獲后的喜悅心情,雖然短小,但是精悍,在欣賞中會感受到雋永的藝術魅力。學生在對音樂探究中會感受到歌曲輕快活潑,風趣幽默,表達出農(nóng)民的喜悅和樂觀,給欣賞者帶來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表達中會更好地理解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更清楚歌曲的思想和情感,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用音樂去表達自己,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
總之,體驗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生參與和感知的舞臺,讓學生可以自主感受音樂,主動探究音樂,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學生通過對音樂的主動感知,會促進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技能,發(fā)展音樂智能,進而實現(xiàn)學生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增加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如松.體驗式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學錯”資源利用及反思[J].教學探討,2019(5).
[2]楊香濤.淺談音樂課程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J].課程教學研究,2019(3).
[3]劉繼玲.音樂教學中體驗式學習評價標準開發(fā)與應用[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