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玉 晉長毅
摘 要:書籍設計所包含了眾多內容,書籍設計是一門藝術。無論古今,人們都會對書籍進行設計,從內容到外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也越來越關注書籍,書籍的形態(tài)也變得多種多樣,從遠古人們結繩記事到甲骨文,到書簡到絹布紙張,至今書籍制作的材料不斷更新變化,到當下時代人們不再局限于使用單一的紙品,人們根據(jù)書籍的內容進行設計去變化制作書籍的材料。因此本文通過研究書籍材質應用的多樣性,著重研究材質在書籍的的作用與應用,最后提出自己通過本文形成的有關書籍材料應用的啟迪。
關鍵詞:書籍設計;書籍材料;應用;作用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fā)展,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書籍也不僅僅像以往一樣單一的形式,至今書籍制作的材料不斷更新變化,到當下人們不再局限于使用單一的紙品,人們會根據(jù)書籍的內容進行設計去變化制作書籍的材料,書籍表現(xiàn)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
(二)研究意義
在書籍設計中材料是人們必須要考慮的一部分,雖然各種材料不斷涌現(xiàn)出來,但是對于書籍來說,紙張還對于是人們表現(xiàn)書籍極其重要的,紙張的一點點不一樣都會給設計帶來新的感受。
在當今書籍材料的應用中,紙張仍然是書籍材料表現(xiàn)最重要的載體,當然配合書籍的設計如今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材料,從而更好地配合書籍的設計。紙張經過纖維的變化,產生不同質感的紙張材料,使其不僅具有美感更配合書籍設計來應用不同硬度的紙張,使設計變得多種多樣,形式也變得千變萬化,如今從中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立體書籍,如兒童早教書、布藝書等。
書籍的材料在讀者閱讀時帶給讀者產生不一樣的觸感。比如,牛皮紙較為手感粗糙,啞粉紙質地比較啞光。對于紙張來說紙張本身就會充分表達設計給人們帶來的感覺。運用不同的紙張材質進行合理多樣的配置組合,運用不同的手法,設計手段,配合其他材質會更好、更完美的實現(xiàn)視覺、觸覺的傳達,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獨特的視覺效果,可以更好地配合書籍設計給讀者更明確的設計感受。
(三)研究內容
通過不同的材料體現(xiàn)并強化書籍所傳達的內容,如將音頻材料加入書籍設計之中。作品《>340M/S》利用磁帶與硫酸紙的結合進行了設計,硫酸紙形似磁帶磁條,以此達到形式上的統(tǒng)一。磁帶承載著錄制下來的方言的聲音,作為書籍封面。硫酸紙承印方言視覺化的圖形文字,作為書籍內頁。書籍以商品的形式置于保鮮袋之中,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一種諷刺效果:我們很多人的母語,如今卻要再購買回來。同時,將磁帶和方言這兩個在時代的沖擊下茍延殘喘的事物結合在一起,頗有同病相憐的意味,讓人更清晰地體會到方言的境地。該設計打破形式上的束縛,以此來體現(xiàn)方言流失這一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
設計停留在現(xiàn)實會變得平庸,遠不及虛構的表現(xiàn)力。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借由設計手段去進行推測和想象的設計。但它又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性預測,而更偏向于用結合技術的預測來表達設計者的批判性思考。相對于實用,設計更在意的是想象;相對于解決方法,設計更致力于提出問題。因此,設計能夠草擬出更多的可能性。通過這些充滿前瞻性的思考與想象,設計師可以在將創(chuàng)意變成產品甚至成為技術之前便預測到這項技術應用后可能產生的后果,以此來探索和討論科技對人類而言潛在的道德、文化、社會和政治意涵。一個新的世界正在我們身邊逐步成型,互聯(lián)網、生物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都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生產甚至生存。同時也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啟發(fā)著我們對于設計新的可能性的理解與想象。
二、材質的應用與設計
(一)書籍設計感受
書籍設計包含了眾多內容,書籍設計是一門藝術。無論古今,人們都會對書籍進行設計,從內容到外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也越來越關注書籍,書籍的形態(tài)也變得多種多樣。從遠古人們結繩記事到甲骨文,到書簡到絹布紙張,書籍制作的材料在不斷更新變化,其中封面是裝幀設計重要組成部分,使讀者第一眼所見,是把讀者帶入內容的向導。在作者可以通過設計感受讓讀者再翻讀之余,感受設計帶來的魅力,感受書籍設計帶來的質感,感受本書設計的感受。封面設計中能遵循平衡、韻律與調和的造型規(guī)律,突出主題,可以運用大膽設想,運用構圖、色彩、圖案以及不同的材料,設計出比較完美、典型,富有情感的封面,提高設計應用的能力。封面設計的感受取決于設計定位。要時常感受自己書籍的內容配合相對的材料,比如春天給人感覺就是一個溫柔溫暖的季節(jié),夏天就是一個熱情奔放積極充滿活力的季節(jié),秋天就是盡管燦爛但秋風瑟瑟的感受,冬天是一個白雪皚皚,純潔干凈清涼透明的感受,做書的同時便要給別人四種不同的感覺。所以作者便要通過不同的材料去制作配合內容。
(二)材料與書籍設計結合
德國建筑巨匠路德維?!っ芩狗驳铝_曾說過:“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或自然的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們在處理這些材料之前,必須知道其性格。”筆者認為材料是富有生命的,每一種材料都有他們自己的個性特點,材料的特性導致材料具有不同心理感受,人們通過書籍所用的材料的質地、顏色、肌理等因素體驗不同的綜合感受,同時也可以借助材質不同的特性與眾不同的設計效果。比如,科技添加皮革,木質材料表達出書籍更深層的精神內涵,為讀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設計感受。
中國書籍的制作的起源和演進過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所以,研究書籍設計歷史的演變,我們要總結前人經驗。中國的書籍出版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遠古人們結繩記事到甲骨文,到書簡到絹布紙張,至今書籍制作的材料不斷更新變化,到當下人們不再局限于使用單一的紙品,人們會根據(jù)書籍的內容進行設計去變化制作書籍的材料,材料的運用隨著書籍的生產工藝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演變。
文化的載體從古至今是多樣性的,甲骨、青銅器、石器、玉器、秦磚漢瓦、棉帛紙張等都傳達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后來又出現(xiàn)了簡冊、卷軸,直至印刷術,到今天又出現(xiàn)了電子圖書等。當時的科技有限,人們只能用單一的材料去承載文字制作贖金,如今可以將不同的材料運用到不同內容的書籍上去進行制作設計,人們開始想到材料與內容結合,開始注重材料的運用,開始注重書籍帶給人們的整體感受而不僅僅是內容。材料的不同,書籍的制作形式和藝術風格隨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材料也出現(xiàn)了多樣化,新聞紙、印書紙、銅版紙、特種紙,包括一些布制產品、塑料質感的材料、木質材料、皮革等,人們還用書籍加上石膏對書籍進行整體雕刻,把書籍當作一種形式,將多本書籍進行組合加以拼接。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們運用書當作磚瓦去運用也是其中的一種設計手段,整體給人們不同的視覺感受。
對于書籍結構中諸如封面、書脊等要素的理解,不僅僅局限于“豎長形”的紙質形態(tài),而是解放形態(tài)的限制,抽象思維在這里就可以大放異彩。如今紙張也有了與多不同的變化,材質也有了不同的分類。例如凸版紙,產品包裝形式有卷筒與平版之分。凸版紙有許多不同的品號,品號分為特號、一號、二號三種。特號、一號凸版紙供印刷高級書籍的使用,二號凸版紙主要用于印刷一般書籍、教科書、期刊不同的書籍紙張的運用。新聞紙,又稱白報紙,包裝形式亦有卷筒與平版之分。新聞紙定量為51克左右,主要給像一般的印刷報紙、期刊這些產品使用。膠版紙,定量為60~180克,有雙面膠版紙和單面膠版紙之分。其中雙面膠版紙70~120克使用的最為廣泛。雙、單面膠版紙品號都有特號、一號、二號三種。特號、一號雙面膠版紙會提供給印刷高級彩色膠印產品使用;二號雙面膠版紙克一般會提供給印制一般彩色印制產品;單面膠版紙主要運用在印刷一些張貼的宣傳畫、年畫。還有人們用比較廣泛的銅版紙,銅版紙系列一班是在在原紙上涂布一層涂料液,經超級壓光制成,定量為90~250克,有雙面銅版與單面銅版紙之分。書皮紙,定量為80~120克,主要會運用在書刊作封面使用。書皮紙有多種顏色,以便適應印刷各種不同封面的需要。板紙種類很多,書刊印刷所使用的板紙,主要是用于制作精裝書殼面的封面壓榨紙板,還有一些制作精裝書、多數(shù)會運用在畫冊封套用的封套壓榨紙板。人們會根據(jù)不同的紙張彩色紙?zhí)攸c軟用程度來配合自己的設計進行運用,還有一些特種紙,環(huán)保紙張加以特殊的材料配合制作書籍。
三、結語
書籍除了承載文化,也可以擁有自身的美學意義。打破傳統(tǒng)的設計思路,通過獨特的視覺風格、材質的多樣性、更親和的觸感體驗,為書籍設計注入新的活力??偟膩碚f,就是要打破以往對書籍的常規(guī)理解、刻板印象,將平面思維轉變成立體思維。結合書籍傳達的內容,將其以設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以體現(xiàn)紙質書籍的獨特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喬納森·福利特.設計未來.基于物聯(lián)網、機器人與基因技術的UX[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6.
[2]埃里克·托普.未來醫(yī)療.智能時代的個體醫(yī)療革命[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設計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克里斯·安德森.創(chuàng)客.新工業(yè)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5]烏爾里?!ど吕?工業(yè)4.0.即將襲來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M].鄧敏,李現(xiàn)民,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
[6]哈特穆特·艾斯林格.前瞻設計.創(chuàng)新型戰(zhàn)略推動可持續(xù)變革[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