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推動了新聞媒體行業(yè)的變革。當前,網絡自媒體數(shù)量不斷增加,規(guī)模迅速擴大,自媒體時代悄然來臨。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與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其思維活躍、思想多元,但由于其思想觀念尚未完全成熟,較為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過去固有的理念與模式,改善教育效果。本文對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zhàn)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自媒體;應對途徑;挑戰(zhàn)
在自媒體時代下,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發(fā)聲,都可以成為主角,具有互動性強、信息量大的特點。據調查[1],我國目前互聯(lián)網用戶已經超過一億人,大學生群體在互聯(lián)網用戶中占據較大的比例,以微博、微信為首的自媒體深受大學生們的喜愛。然而,因為我國對自媒體的監(jiān)管力度不足,自媒體平臺上的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充斥著一些偏激甚至錯誤的觀點與言論,對大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在自媒體時代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政治素養(yǎng)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點,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對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途徑進行研究,對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zhàn)
第一,自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負面影響。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以及輔導員工作進行,教育方法機械化、教條化,顯然不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理念,多數(shù)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熱情較低,甚至產生厭惡的心理。而自媒體平臺上一些拜金主義等負面信息沖擊了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長此以往,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會被逐漸淡化,大學生對自己未來感到迷茫。與此同時,我國自媒體平臺的準入門檻不高,只需要完成實名驗證等簡單操作即可,加之我國對自媒體監(jiān)管力度不夠,因此部分網友為了利益利用自媒體平臺宣傳一些不良或負面的信息,甚至惡意攻擊他人引發(fā)網絡暴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學生道德感逐漸喪失。
第二,自媒體對教師教學與素質的新要求。自媒體時代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多元,一些學生甚至有時會比教師、輔導員更早的接受信息,學生的獨立性與判斷力不斷提高,因而部分學生對教師的崇拜感減退。在素質教育倡導師生平等的理念下,教師的地位受到挑戰(zhàn),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亟待創(chuàng)新[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了多學科知識,在自媒體時代下,多數(shù)思政教育工作者對當下流行文化了解過少,甚至部分教師片面地給深受大學生喜愛的流行文化打上“低俗”、“低端”的標簽,因此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難以找到共同語言,知識結構不合理,難以得到大學生群體的認可。
2 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途徑
2.1 重視大學生自我教育
在自媒體時代,學生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部分學生自我辨別能力較差,所以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一是倡導當代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媒體實踐活動等,提高大學生對自媒體的認知水平與應用能力。目前,不少高校都開通了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公眾號,為高校師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大學生應該對這些自媒體持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主動去學習一些網絡自媒體運營知識、手機軟件設計知識等,甚至可以加入院級或校級自媒體運營團隊,在實踐中了解自媒體,提高認識,做到趨利避害,為我所用。二是當代大學生應該不斷提高媒體素養(yǎng),加強專業(yè)學習,對網絡自媒體事件深入思考,總結經驗,在使用自媒體過程中加強自律,能夠盡早識別部分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行為,自覺遠離不良文化。三是鼓勵大學生多參與社交活動,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2.2 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思政教師、輔導員等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利器”,在自媒體時代下需要及時轉變工作思路,不斷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以更好的姿態(tài)應對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zhàn)。首先,高校應該積極引導思政教師、輔導員等轉變教育理念。在自媒體時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們應該認識到當代大學生崇尚自由、追求個性,刻板、枯燥的教育工作自然不受學生歡迎,在思政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興趣,理解學生,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終堅持平等、博愛的理念,主動肩負教書育人的職責[3]。其次,高校應該加強思政教育工作者們的理論學習。“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思政教師、輔導員等要認清思政教育新形勢,在工作中應加強學習,主動去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與政治信仰;高校也要定期組織思政教育工作者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精神,組織教育工作者們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提高教師與輔導員的理論素養(yǎng)。
2.3 搭建網絡思政宣傳教育體系
網絡自媒體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在當代大學生普遍使用手機的移動電子設備的情況下,高校應該把握這一重點,通過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宣傳,同時還可以自媒體平臺為大學生提供線上心理咨詢等服務,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保障大學生身心健康。此外,高校還可以在校園網站上增設時政熱點討論模塊,供學生交流與討論,使思政教育與學生生活更為貼近。
3 結語
自媒體時代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zhàn)、新機遇,高校應該主動去適應這一變化,重視大學生自我教育,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加大思政網絡宣傳與教育力度,更好地應對思政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易文實.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途徑分析[J].明日風尚,2018(5):224.
[2]康捷慶.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析[J].新西部,2018,441(14):142-143.
[3]段亞利.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解構與回歸[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8,18(06):106-110.
作者簡介:張霽云(1991-),男,漢族,河南平頂山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