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芳
摘要:農村土地改革實行“三權分置”制度。對于農村來說是一項重大的變革,需要農民盡快貫徹落實。對于這種制度的落實國家也大力支持,相應的舉措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提供理論支持?!叭龣喾种谩备母飳儆谕恋刂贫雀母铮鼒猿滞恋毓兄?,解決農村宅基地閑置浪費的現(xiàn)象。這樣做有利于促進農村整體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農村建設,還有利于使宅基地發(fā)揮收益功能。
關鍵詞: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權利結構
一、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權利結構
“三權分置”改革打破了傳統(tǒng)的宅基地兩權分立現(xiàn)象。它將原來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割為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并通過土地制度改革使三權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原來的農村宅基地制度只有產權和管理制度,同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系。這種制度的出現(xiàn)使土地產權的歸屬問題做到進一步細化。三權分置改革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產物,對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打破了我國農村宅基地面臨的困局。
“三權分置”中的三項基本權利,所有權歸村集體,資格權歸農戶,使用權則放活。使用權,是可以對宅基地進行占有使用,也可以取得相應的收益。農民依法獲得宅基地后,可以對其進行使用,它體現(xiàn)了宅基地具有財產性。資格權,是能夠保障宅基地居住的這一項功能,可以對宅基地進行使用,它享有獨立的身份權。集體所有權,是三項權力中的根本權力,需要堅持所有制為基礎。國家對于農村宅基地問題可以相應放寬政策,放活農村宅基地的流轉方式以及土地用途。根據(jù)哲學的辯證唯物觀點可知:存在即合理。這樣,既可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fā)展,也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使農村宅基地閑置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權能實現(xiàn)
(一)集體所有權
1、“三權分置”改革進行時需要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可以行使權利的唯一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主體。但是在很多法律法規(guī)以及實踐中無法體現(xiàn)集體的含義,也沒有辦法明確集體組織成員。另外,在其他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中都規(guī)定土地是農村集體所有,也沒有說明集體的含義。與此同時,根據(jù)經驗實踐也無法判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行使所有權,從而導致集體的含義更加模糊。由此可知,我國農村集體所有權的所屬問題模糊不清,從而導致所有權主體之間產生沖突,在土地權力劃分時也沒有明顯界定。
農村集體所有權在農村貫徹落實后,需要清楚產權的主體。并將集體組織成員的名單確定下來,為保障集體成員具有穩(wěn)定性,可以使用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或者村規(guī)民約。結合當?shù)剞r民的居住情況將農村的戶籍作為評判標準,全方位綜合判定成員的具體名單,還可以將村民劃分為小組的方式展開調查,爭取做到每位農民都是集體組織中的一員,將集體所有權落到實處,這樣也有利于國家監(jiān)督工作的開展。
2、賦予集體所有權完整權能。農村集體組織成員權利要想得到明確,還需要把相應的權利返還給農民。集體組織可以自由組織宅基地的分配使用管理活動,將宅基地進行合理劃分,最后統(tǒng)一回收管理。集體所有權人可以將收回閑置宅基地進行自由處置,這向農民歸還了處置權。這樣做有利于堅持“一戶一宅”的原則,也有利于緩解農村宅基地空閑浪費的情況,還有利于構建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
在農村集體成員所有權得到確定后,不僅所有權人要做出努力,村集體也要發(fā)揮它的功能,增強自身的管理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監(jiān)督制度,將管理內容細化。履行收回宅基地的義務,并結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guī),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對于收益權這項權能農村宅基地在使用中集體組織有經營自主權,可以自行拓展土地的用途,獲得一定的收益。這些收益可用于村莊道路建設,水、電公益化建設。這些收益有利于農村宅基地建設的原始資金得到回籠。另外,有的農村宅基地所有權人死亡或者外遷要及時對宅基地進行有償回收。集體回收的宅基地在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與建設,這些宅基地可以再次解決農民住宅的問題。在規(guī)劃設計的過程中,還可以處理農民違規(guī)建筑、占地的問題。與此同時,村集體要明確“一戶一宅”的邊界,從本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明確“戶”的含義,以戶口本登記為準還是以集體經濟成員的家庭為評判準則。
(二)農戶資格權
1、落實宅基地取得資格。村集體對宅基地農戶資格權的取得問題,要結合農戶的實際情況,并以戶籍作為基礎,在下放農民集體成員的所有權時也要對他們的權利范圍進行限制,不能出現(xiàn)搶占、超占的現(xiàn)象。國家要對農村宅基地的使用范圍進行合理劃分,人均使用面積要得到明確,在規(guī)定使用范圍內可以無償使用,但是超出的范圍要上交一定的費用。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價值是要維護農民的所有權益,要考慮戶籍、自然人身份和基本生存保障這三個影響因素,其中戶籍是最客觀的評判標準。但是,將戶籍作為唯一標準明顯脫離實際情況,也與三方面的影響因素脫離。比如,短期出去務工的農民可以保留宅基地的使用權。
2、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確權頒證。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確權頒證,當農民宅基地的所有權得到落實后,就要去產權登記房屋的基本信息以及歸屬人。產權登記一方面可以明確權力關系,另一方面也具有公正性和權威性,使交易更加透明。另外,權力登記證書上對于房屋的使用范圍和使用明細有基本登記,這樣有利于農民確定自己的使用權利,防止發(fā)生糾紛,還可以提高宅基地的使用效率。
產權登記制度的實施不僅有利于農民的權益得到確定,還有利于國家的監(jiān)督與管理。通過產權登記制度,村集體掌握了宅基地的基本信息,有利于宅基地交易更加系統(tǒng)化。與此同時,產權登記制度有利于宅基地的退出制度得到有效運行,當宅基地的信息登記無誤后,集體經濟組織對管理農民擁有或退出宅基地上更為完善,如果想對宅基地及其二次分配或者規(guī)劃時也更加便捷。
(三)房地使用權
1、堅持居住保障基礎功能。政府相關人員需要讓農民明確房屋可以起到讓農民居無定所的功能。國家在放活宅基地流轉限制的同時,保障農民的居住權,要婉轉運用流轉權。當宅基地出現(xiàn)抵押的狀況時,要及時提醒農民增強防范意識,如果居民出現(xiàn)失去住所的情況,則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和和諧。與此同時,政府需要注意,當社會資本流入宅基地中,容易出現(xiàn)“炒房”“炒地”的情況,政府相關人員要適當控制。
2、增加經營性功能。要賦予宅基地生產經營性權能,國家可以通過嚴格的審批進將宅基地進行轉化使用。例如,長期無人居住的宅基地,以及農民主動退回的宅基地,這些宅基地如符合國家規(guī)劃與設計的標準,縣政府和村集體可以進行商議,將剩余宅基地進行規(guī)劃。另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也提出明確規(guī)定,要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這項權利的下發(fā)說明,集體所有權人對土地規(guī)劃和流轉,但是要在符合法律允許范圍內。此規(guī)定與國家在政策法律范圍內提出的集體經營項目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是同地同價的相呼應。此規(guī)定也說明集體所有權人有權規(guī)劃自己的宅基地,也可以為他人從事經營而使用。宅基地還可以將自己的使用權轉化為經營性建設用地,從而在市場上流轉。
三、結語
我國農村宅基地改革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如果想要這些問題得到解決,需要全方位地進行實踐。農村宅基地實行“三權分置”改革是農村進行的土地改革,是為了保證農民的基本權益,有效激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讓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的紅利,是得民心的舉措。我們需要明確土地改革不僅僅是政策問題,更關系到社會、民生的問題,要想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需要人們的不懈,堅持與努力。
參考文獻:
[1]張瀟瀟.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權利架構和權能實現(xiàn)[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18):34-35.
[2]孫倩.有序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J].人民論壇,2019(12):96-97.
[3]高海.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法實現(xiàn)[J].法學家,2019(04):132-144+195.
[4]吳宗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法律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