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立建
摘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最值得稱道的是能把看不見的思維過程用圖解方式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而且能將邏輯復雜的超大容量信息用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在一張紙。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中歷史復習課教學中,可以提升教和學品質(zhì),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及解題能力的提高,能夠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用科學的分析、歸納出歷史的真相,并對歷史進行反思。本文試圖通過探究思維導圖在歷史復習中的應用策略,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guān)鍵詞:歷史復習;思維導圖;研究方法
歷史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以史為鑒,會讓人變得睿智。如此有趣又有用的一門學科,但真把它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歷史知識的空間和時間的跨度都特別大,要想讓學生能很清晰地記下所有的歷史知識,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要求學生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不斷的復習。歷史復習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鞏固已學知識,提高歷史成績的重要途徑。歷史復習不是對已學歷史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而是在記憶已學知識的基礎之上,綜合重點、難點和其他零散的知識,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和對概念之間關(guān)系的認識,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知識體系建立的關(guān)鍵是通過學生掌握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思維導圖就是提高歷史復習的有效性的方式之一。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與產(chǎn)生
思維導圖又叫做心智圖、腦圖等。20世紀70年代由英國東尼·博贊提出,是一種利用發(fā)散思維的可視化工具。它吸收了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神經(jīng)生理學等各個學科領域的成果,利用直觀的圖形來表達人們大腦中隱性的知識、概念等,用發(fā)散形的分支建立起知識體系,從而有利于人們的學習、記憶、思考和表達。它既是一種有效記憶的工具,又是一種思維拓展的工具。思維導圖協(xié)調(diào)左右腦的功能,將左腦的抽象邏輯思維(包括詞匯、閱讀、數(shù)字、推理、分析等)以及右腦的形象思維(包括節(jié)奏、空間意識、形象、情緒情感等)調(diào)動起來,利用圖片、線條、色彩等將思維的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思維導圖的形成過程就是運用發(fā)散思維思考的過程,形成結(jié)果就是調(diào)動大腦思考的結(jié)果。它又是一種簡單而又非常有效的思考和筆記的工具,使用畫的方式來幫助人們思考、記憶甚至是創(chuàng)作,圖文并茂的技巧能開啟人類大腦無限的潛能。它把一段段枯燥無味的文字變成一幅幅多彩的圖畫,更能吸引學生的眼光,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清晰明了的找出重難點,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可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開動大腦,積極思考。近年來,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廣泛關(guān)注,且?guī)砹撕芏喾e極的影響。
二、在歷史復習中使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一)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制訂復習計劃。
思維導圖可幫助我們將所有的課程內(nèi)容以及相關(guān)的注意事項編寫成具有明確目標的教學計劃。計劃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計劃具體內(nèi)容,同時也便于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而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以前很多同學都做過復習計劃,但一般都是流水賬的形式,沒有清楚的流程,如果我們用思維導圖做計劃,它可以幫助學生將所有的知識點畫出來,得到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圖,通過這個圖就能環(huán)繞主題思考,不會迷失方向。如果在研究性學習前制作研究計劃,可以使計劃一目了然,便于實行和互相交流,也利于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良好的載體。在課題研究完成后也很容易通過這個計劃導圖書寫出報告,各小組把各自的導圖做為最后成果展示出來,能促進相互交流和對此課題的進一步研究。
(二)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整理復習提綱
學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沒有使用思維導圖的習慣,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這樣一種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積極指導、引導學生畫思維導圖。下面我根據(jù)教學的實踐就課前預習、上課聽課、課后復習幾個環(huán)節(jié)作一闡述。
對學生來講復習課前的預習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聽課的效果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學生沒有用思維導圖之前的預習實際上是瀏覽,這對于理科的學習作用很小,反而浪費了時間。而采用思維導圖,學生把前面所學的知識想辦法聯(lián)系起來,找前后知識的因果關(guān)系,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在前面學習中的知識薄弱點和思維能力上的不足,這樣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就能極大地提高聽課的效率,對自己預習中的問題能夠得到更好的解決,對問題的理解能更透徹,而不是停留在知識的表層。
(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討論
復習課是學生復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上課的效率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如果每節(jié)課花三十分鐘來做邊討論、邊共同完成一張思維導圖,剩下的十五分鐘來復習畫思維導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看起來好象浪費了時間,其實這就是高效勞動,因為做思維導圖的三十分鐘里學生知道了自己到底哪些地方有問題,在接下來的復習過程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只需復習自己還存在問題的地方,對于掌握的知識可以跳過,如果不采用這種方式,只是一味地把知識點從頭到尾梳理一遍,那么就不能弄清楚到底哪些知識點有問題,有什么樣的問題,結(jié)果很多時間花上去了,大部分時間都沒有起到用處,反而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當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時,運用思維導圖方式可以輕而易舉地組織小組同學進行思考創(chuàng)作,而且極大調(diào)動每個同學的興趣和動手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和科學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的確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思維導圖展開歷史復習的過程,使學生有效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深層次地理解歷史的核心知識,在頭腦中保存清晰的網(wǎng)狀知識結(jié)構(gòu),在復習中不斷培養(yǎng)我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品質(zhì),提高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思考”的過程和方法,逐步構(gòu)建知識體系。當學生在完成一副思維導圖的時候,他們不但對本課的內(nèi)容熟悉了,同時還能欣賞到自己的佳作,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思維導圖不僅僅只能在歷史復習中使用,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領域中使用,而且方法都是相同的。運用思維導圖這一有效的學習工具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戚寶華.試論“思維導圖”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07(7) [2]陳洪義.雙主協(xié)調(diào)全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4(6).
[3]曹瑩.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11)
[4]東尼·博贊 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