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發(fā)好
摘要:在新時期背景下,國家提倡和重視素質(zhì)教育,希望將我們的學生都培養(yǎng)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優(yōu)質(zhì)人才,在此背景下,小學生德育教育成為了小學教育的重點問題。因此,筆者圍繞“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這個問題進行展開說明。主要通過課文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抓住關鍵語句、詞語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利用故事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關鍵詞:道德教育;思想感情;字、詞、句;故事情節(jié)
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教育的問題,一直困惑著我們,因為語文教學是一門國學,是國語教學,是體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文化、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過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主要科目,在小學教育階段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融入更多的德育內(nèi)容,讓我們的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德育素養(yǎng)。在新時期背景下,國家提倡和重視素質(zhì)教育,希望將我們的學生都培養(yǎng)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優(yōu)質(zhì)人才,在此背景下,小學生德育教育成為了小學教育的重點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惫ぞ咝耘c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還提出,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fā)展[2]。所以說,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刻的體驗到語文課程標準的內(nèi)涵,并將其融入實踐,在語文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重視德育教育的滲透。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都是精挑細選出來,其中蘊含的育人理念非常豐富,所以語文科任教師利用教學之便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占據(jù)有利的優(yōu)勢。
那我們?nèi)绾卧谡Z文教學中滲透這個德育教育?有了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問,為什么要加強德育教師,現(xiàn)在我們國家高文化素質(zhì)的人,感覺生活壓力大,加上2018年前國家實行計劃生育,造成了我國獨生子女多的情況,很多獨生子女都嬌生慣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什么主見;另外就是農(nóng)村的人們思想落后,生活貧困,認為多子多福,孩子生多了教育不過來,嚴重的生了出來之后,自己外出打工賺錢,不顧子女的教育,到年底找到一些錢之后回到了家鄉(xiāng),把一些比較壞的思想傳授給孩子,自以為有錢了不起。這兩種情況造成了我們社會的一部分孩子道德出現(xiàn)了問題,搞得學校教育、社會秩序都有點不正常。就拿廣東廉江一位老師老說吧,既然被孩子的家長打到住院;廣西來賓市一個縣的孩子打群架,場面猶如大片情景;手機上流傳一個視頻,六名女孩子打一名同學,給她潑水、扯頭發(fā)等等,這些事例都說明了道德出現(xiàn)了問題。道德出現(xiàn)了問題,就是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那教育包括哪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會涉及到我們的孩子道德出現(xiàn)問題,我們作為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應該做到我們應有的教育責任。那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實施我們道德教育,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在此我就“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這個問題,發(fā)表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從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行滲透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所有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意識。因為每篇文章的作者背景不同,創(chuàng)作的時期也不同,所以如果想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的人物,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這樣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此過程中,還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欣賞作者的高尚品格,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引發(fā)全體學生思鄉(xiāng)情懷,有助于進行道德教育。
利用插圖結(jié)合課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課文中的插圖結(jié)及課文的內(nèi)容都有反映出一篇課文的思想感情內(nèi)容,抓住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插圖進行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感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的語文教材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的以文字為主,為了符合兒童的特點,加強對兒童的吸引力,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顏色艷麗,內(nèi)容豐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插圖直觀的體會作者的感受,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比如人人熟知的《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我們在教學利用漓江的水這視頻或插圖進行讓學生認識桂林的水清的特點,引出一個問題:為什么這里的水那么清呢?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說出各種各樣的答案。重點抓住桂林人民保護環(huán)境、保護家鄉(xiāng)這一方面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在蘇教版《變色龍》這篇課文中,我利用課件出示變色龍,讓學生認識變色龍,變色龍是一種稀奇動物,數(shù)量已經(jīng)不多,從而讓學生保護動物,這也是法律上要求的,達到了遵紀守法的教育。
二、抓住關鍵字、詞、句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在我們語文教學中,有關鍵詞、句子、段落是涉及到我們道德這方面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加以利用,提煉出這些句子、段落和詞語,作為德育教育的“悟點”,然后將這種“悟點”進行放大,滲透德育教育思想,深入挖掘課文的內(nèi)在思想,讓學生有所感悟[3]。如:在教學《變色龍》中“于是我們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這一句時,我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把它放掉?學生說道要保護動物。我也毫不猶豫地說:“是啊,確實要保護動物、植物,在法律上有很多動物是要保護的,比如說貓頭鷹、老虎等等都是法律上保護的動物,請我們不要傷害他們?!边@樣既做到了保護動物的教育,也有所體現(xiàn)了道德教育。不只是抓住句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也要找準詞語讓學生從讀中理解,達到德育教育。比如說在《林沖棒打洪教頭》這課文中,我抓住了“全不理睬、讓座、躬身施禮等詞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全不理睬中可以看出洪教頭沒有禮貌,從躬身施禮、讓座說明林教頭很有禮貌,通過一正一反兩個面進行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我們要像林教頭一樣,而不是向洪教頭那樣不懂一點禮節(jié),驕傲自大。在關鍵時候我們更要抓住字的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一次課外閱讀教學中——《一次成功的實驗》,其中小女孩說了一句話“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弊寣W生深入討論這句話背后蘊含的深層含義,體會“先”字的意義,讓小學分小組討論,通過這句話,你從中學習到什么?在一番討論后,有的學生說“我學會了要多為他人著想”,有的學生說“我學會了做人不能自私”等等。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習到了在生活中不能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要多為他人著想。
三、從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滲透德育教育
我們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數(shù)是明確了一件事,讓人知道一個道理。抓住這個素材教學,是滲透德育教育最好材料。我們找準語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了解,在課文的理解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蘇教版三年級中有一篇課文《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當我上這一課時,我知道這是給我們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當時爸爸要求孩子放點這天大鱸魚,可是孩子不想放,因為沒有人看看,可是爸爸動怒起來,要求孩子一定要放掉這條大鱸魚。根據(jù)這情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時,心里非常得意,可是父親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父親為什么要看時間呢?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會想些什么?我巧妙地引導學生一連串的發(fā)問,并一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隨著學生們的想象的啟發(fā),一句句情感變化的話語,從學生們的小嘴里滔滔不絕地流露出來,那時的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成了當時沮喪的孩子,唉聲嘆氣,伴隨著這種情感體驗和形象的思維、想象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道德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可是真正實踐起來卻非常的難。《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通過談遷兩次寫《國榷》這部著作時,讓學生養(yǎng)成鑄就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個人要有鍥而不舍、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才能辦事情做好??墒蔷褪沁@樣的教育,學生們學完課文后,個個都說:“老師,我們以后一定要遵守班上規(guī)定,遵守校規(guī),做一個優(yōu)秀的好孩子?!甭牭剿麄冞@樣覺悟,我也很高興。
總之,語文科目中蘊含了非常多的德育教育素材,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德育素材,然后提取出來加以利用,引導學生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氛圍,讓學生體會到人性的光輝,體會到更多的高尚品格,然后潛移默化的改變自身,不斷提升德育素養(yǎng)。語文教師在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為學生做出榜樣,這樣才能更好的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初探[J].科技展望,2017,27 (15):241.
[2]江瑞峰.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 (4):51-51.
[3]陳國玉.教書育人潤物細無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華少年,2018 (28):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