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信息素養(yǎng)是人們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在高中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有效的途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本文以《程序的選擇結構——if條件語句》教學為例,論述了如何將任務驅動貫穿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學習情境
一、 引言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它在幫助學生掌握技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本學科教師卻有這樣的感受: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剛開始是感興趣的,但一段時間以后,興趣會變得越來越低。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師在課堂上所實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傳統(tǒng),不適應當今的信息技術課堂。
傳統(tǒng)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教師講解、演示——學生上機操作”,也就是教師先通過教學廣播軟件給學生講解并演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具體操作知識,然后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操作任務,接著讓學生上機完成并提交,教師對提交的作業(yè)進行相應的點評。這種教學方式雖然也能基本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但學生處于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長時間地被動接受知識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而任務驅動法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任務驅動法對學生進行授課,容易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二、 “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指學生在蘊涵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任務”的驅動下,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索、協(xié)作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完成“任務”的實踐活動?!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當學生完成了這些任務,同時也建構了這節(jié)課所要掌握的新知識。
“任務驅動”教學法以探索問題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著重讓學生去探索、實踐,而不只是聽教師的講解,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開展探究性的學習,通過實踐參與任務的解決,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很好地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改變了教學的模式,由教師“教學”轉變成了學生“求學”。
三、 將任務驅動貫穿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以《程序的選擇結構——if條件語句》教學為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新課程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信息情境,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又能結合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并能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這一點很重要,它可以提高學生在本堂課學習的品質。
好的學習情境可使學生很快融入進去,從而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程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時,筆者運行“競猜游戲”程序,讓學生猜一猜教師電腦桌上“移動音響”的價格。學生如果猜對了,程序就會彈出“猜對了,你真厲害!”;如果猜錯了,程序就會彈出“猜錯了,再試一試!”。對這樣一個簡單而有趣的程序,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在競猜的過程中,同時也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計算機對這一類問題是如何判斷和選擇呢?這樣就將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融入了“競猜游戲”情境中,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計學習任務
“任務”在“驅動”教學中要盡力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為主導”的教學策略。教師應把握好教學內(nèi)容,認真設計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如果設計得好,它能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并引發(fā)每位學生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任務”的設計非常重要,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
1. 任務要進行合理分層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初中階段開設不一,學生接受的水平也就不盡相同,學生信息技術基礎水平也各不相同。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狀況,在對學生個體的差異程度較全面地掌握基礎上做好教學設計,盡可能地使每位學生的潛在能力得以激發(fā)。
例如,在《程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中,筆者在設計“任務”時,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第一級,編寫程序實現(xiàn)“隨機給出一個學生的成績,讓計算機判斷這個學生的成績是否合格”。此任務與前面“競猜游戲”程序類似,這一級任務主要是針對比較基礎的學生,通過鞏固練習,使他們能熟練掌握if語句的基本格式及應用。第二級,編寫程序實現(xiàn)“從鍵盤上輸入三角形三條邊的邊長a、b、c,讓計算機判斷是否構成三角形?”。此程序的“條件”相對“競猜游戲”程序要來得復雜,這一級的任務是針對基礎較好的同學,讓他們的潛在能力得以激發(fā)。
2. 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任務的設計應當是學生感興趣的,任務的內(nèi)容要源于生活,用生活情景來激發(fā)教學,讓學生在密切聯(lián)系學習、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際的情境中去完成。
例如,在《程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中,對于初次接觸計算機程序的學生來講,這一節(jié)是比較難學的。對于這一節(jié)的“任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演示時,一定要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才能夠突破難點,掌握基本程序設計的方法。在設計本章的“任務”時,筆者首先選取一個簡單、有趣并且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競猜游戲”程序作為“任務”。這個程序演示出來,學生馬上可以互動進來,對于學生所猜的價格,程序會做出不同的反饋,這樣就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積極性。在進一步鞏固練習時,筆者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任務”:“成績的判斷”和“三角形的判斷”,這兩個“任務”也都是采用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從而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了如何使用VB語言的條件語句來實現(xiàn)選擇控制結構,解決實際問題。
(三)轉變學習模式
設計好學習任務后,能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就要看這些任務能不能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驅動”了。新課程強調教學中應凸顯“學主教從、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在課堂中主體性,淡化知識的單一講解。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應重點注意如下:
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yǎng)為宗旨,即以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為目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給出任務之后,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這個任務該如何解決,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先經(jīng)過自主學習,對所學內(nèi)容有深度的理解。對于隱含在任務中的新知識點,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分析,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老師,要積極走進學生當中,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比較集中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提醒和適當?shù)闹笇?。必要時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做學生的幫助者、指導者。
例如:在學生完成“競猜游戲”的程序時,筆者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解這節(jié)課的新知識點:if條件語句的格式、功能、執(zhí)行過程,接著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分析任務,嘗試用隱含在任務中的新知識點來解決當前的任務。這樣就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使學生積極思考,全力參與到任務的解決上來。筆者在這一過程針對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shù)狞c撥和指導,使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實踐任務。
(四)加強評價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做好一名指導者外,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很有必要的。適時的提醒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適時的鼓勵可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程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中,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時,筆者便開始收集學生編寫的程序,并組織程序寫完整的學生通過電子網(wǎng)絡教室演示其程序,讓其他同學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有沒有運行出正確的結果。對于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一起指出來,同時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糾正了錯誤,增強了信心,同時也體驗了成功。
四、 結束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協(xié)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合作、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蘇莉.中職信息技術專業(yè)課程教學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探究:以《網(wǎng)站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為例[J].遼寧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2):45-47.
[2]高亞平.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04(10):92.
作者簡介:
王燕東,中學一級教師,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