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
摘要:全英文的普通物理課是理工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一年級新生常常會遇到的必修課,對將來的學習有重要影響。作者通過數(shù)年的教學實際,總結出了因為中外教學環(huán)境差異所產生的、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效果、造成學習困難學生比例偏大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了反思,并且做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全英文教學;普通物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2-0338-03
一、引言
近年來國內高校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全國范圍內有近千個本科教育階段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其中與英語國家高校的合作辦學占了大約70%的招生規(guī)模[2]。因此很多高校理工科專業(y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往往要求學生在一年級修習全英文的高等數(shù)學和普通物理基礎課程。這些課程就成了學生進入大學后接觸到的第一門用英文授課的非語言類課程,所以他們對一年級全英文基礎課的適應程度和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學習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然而這種辦學模式實踐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對大一學生進行全英文的理科基礎課教學,從全國范圍來看也還處于探索階段。比如針對中國學生的全英文物理基礎課教學的探討性論文就寥寥無幾[3-5],雖然都很有借鑒意義,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難言有成熟可靠的經驗可用。而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的思路往往是盡量復制國外大學針對國際學生的授課模式,但國內的教學條件和環(huán)境與國外大學并不完全相同[6],從而會導致若干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筆者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學與英國利茲大學合作的項目每年招收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子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四個方向共計近300名學生[7]。這些學生在校的第一年必須要通過全英文的普通物理與高等數(shù)學兩門課程的考試才能繼續(xù)第二年的學習。然而有相當比例的大一學生對這兩門課程的學習非常吃力。以筆者任教的全英文普通物理課為例,盡管試題的難度顯著低于為一般工科專業(yè)開設的大學物理課難度,但是仍然有四分之一左右學生的最終分數(shù)低于60分,遠高于大學物理的不及格率(一般低于10%)。所幸外方規(guī)定的及格線是40分,但是低分比例過大仍然反映出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差。
筆者通過數(shù)年的教學實踐及與學生的交流,對上述問題的表象和原因有所體會,并且進行了反思。這里分別列舉幾個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問題,以及思考得出的對策。
二、課堂教學
最明顯的問題是部分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低下,學習效果特別差。尤其是跟中文授課的教學班對比,占比明顯更大。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其直接原因是學生的英語能力參差不齊,課堂授課的難易程度和語速難以兼顧英語能力相差懸殊的學生。而在國內大學的環(huán)境中,一開始聽課效果差的學生往往容易喪失興趣和信心,甚至養(yǎng)成曠課等不良學習習慣。
筆者通過對利茲大學國際學生一年級(foundation year)物理課的觀察以及和外方教師的交流發(fā)現(xiàn),在利茲大學類似的情況并不那么嚴重。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去英國留學的學生英文水平總體上要高一些,另外國外留學的壓力也使得曠課等不良習慣不容易形成。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應該簡單照搬外國大學對國際留學生的教學經驗,而應該針對國內大學的環(huán)境,以學生為中心來對課程教學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
筆者也同時擔任一部分學生的個人導師(personal tutor),與數(shù)十名學生定期進行一對一的對話。通過學生的反饋,也包括從課堂提問、作業(yè)、實驗報告等途徑獲得的信息,可以發(fā)現(xiàn)幾條規(guī)律:(1)學習困難的學生物理基礎并不差,在調查中81%的學習困難學生自認為中學物理學習狀況屬于“中等”或“較好”。(2)他們的英語基礎較差,調查中38%的學習困難學生自認為英語基礎“較差”,并且無人認為自己英語基礎“較好”。(3)放棄聽課開始于第一學期后半段開始講授超出高中物理范圍的知識時。一旦開始聽不懂,就很容易失去信心,放棄聽課。(4)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解答例題時,學習困難學生大部分根本就沒有動筆做。(5)他們在考試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閱讀和理解用英文表達的題目。假如能讀懂題目則解題得分的概率會大大增加。(6)他們中大部分購買了英文版教材,比例與全部學生中購買教材的比例大體一致。但是很少讀教材。
基于以上的了解,筆者開始嘗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針對性改進,其目的是設法阻斷學生聽不懂—不想聽—不想上課的惡性循環(huán)。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在課堂上增加強制性的互動。強制性非常重要,必須強制學習困難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小幅調整課堂教學難度,以一到兩個星期為周期,使聽課難度進行簡單—有趣—較難的循環(huán):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定期給聽課困難的學生補充信心。
3.適當增加平時練習題。從學生的直接反饋來看,這些舉措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因為每年考試題目的難度差別,在成績上的體現(xiàn)尚不明顯。
三、電子郵件和網站
另外一個問題是中西方學生的習慣差異。很多中國學生并不習慣登錄電子郵箱,有時甚至連瀏覽網站查找信息也嫌麻煩。但是在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依照外方大學的標準,使用對方的網絡系統(tǒng)和在線學習平臺。這就要求學生主動學習這些網站的操作,主動尋找有用信息。但是很多學生在這方面非常不適應,特別是英文網站增加了操作難度,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課程的教學。
比如,很多重要的通知,包括發(fā)放作業(yè)題目、復習資料等,都是通過電子郵件傳達,然而有極少數(shù)學生在第一個學期結束時仍然表示從未登錄過其利茲大學的電子郵箱。在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第二個學期他們中仍然只有不到一半能夠每周查閱郵件。又比如物理課的實驗報告提交必須通過利茲大學的網絡系統(tǒng)上傳,然而有少量學生不能正確地按網頁的提示完成多個步驟的上傳任務。
這個問題是中外文化差異造成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般會按照外方的管理要求,強制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甚至日常管理上使用外方大學的各種系統(tǒng),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習慣國外大學的工作方式。這當然也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但是讓學生一進校就進入一種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并且操作并不友善的界面,是否一定合適,的確有待商榷。筆者的看法是,國外大學的網絡環(huán)境對于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大學生來說并不難適應,所以或許并不需要在大學一年級就急于讓他們進入[8]。反而這種文化和習慣差異的沖擊對大一新生而言可能會影響到課程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當然,這涉及中方和外方之間的協(xié)議和規(guī)則,并不方便輕易改變。所幸的是學生一般在一兩個學期內能夠適應過來。同時,作為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這點,重要的事項盡量在課堂上交代清楚,有時需要反復強調,也不要太依賴和相信通過電子郵件的通知。
四、教材
課程內容的設置也需要探討。其一是難易程度的把握:考慮到使用英語對學生造成的學習障礙,課程難度需要低于歐美大學的普通物理課難度。而適合這樣難度的教材非常稀缺,同時選擇實驗題目也有一定挑戰(zhàn)。我們采取的低難度教材有各種不足之處,比如缺乏練習題等,也給教學帶來了一些困難[9]。倘若增加知識點和提高難度,會受到一部分學生歡迎,但同時會使得另一部分學生更難融入學習之中。其二是專業(yè)的需求:學生和項目負責人都希望物理課能夠更加側重于將來可能用到的知識,尤其是不同工科專業(yè)側重于一些特定的物理學分支。但是目前的教學內容還來自不分專業(yè)的普通物理課程,所以在內容方面需要進行調整。以上關于課程內容的問題也存在于數(shù)學甚至英語這樣的基礎課程中。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課程內容的設置一般是由外方負責,中方教學人員也參與制定。所以關于課程內容的改進,需要與外方負責人、項目負責人、高年級專業(yè)課教師密切溝通,同時任課教師也需要更加廣泛地調研各種英文教材。筆者估計對于課程內容的重大改進需要以持續(xù)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在此之前,可以嘗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一些微調,也可以加入少量教材以外的內容。
五、結束語
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全英文教學,特別是針對一年級新生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關鍵的作用。為了讓學生能成功進入和適應一個全新的、仿造外國大學的學習環(huán)境,任課教師必須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優(yōu)化改進的探索。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都來自中外大學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的差別。大一新生接觸到全英文的教學環(huán)境和西方式的教學方式,自然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影響到學習效果也是預計之中的。而任課老師則需要主動幫助學生進行緩沖,在中國式的高中學習和西方式的大學學習之間建立一個過渡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本科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含內地與港臺地區(qū)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名單(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jiān)管工作信息平臺)[EB/OL].
http://www.crs.jsj.edu.cn/aproval/orglists/2
[2]洪煜,鐘秉林,劉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基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jiān)督工作信息平臺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11):29-38.
[3]高麗,孟召霞,何為凱.大學物理全英文教學的教學模式實踐和探討[J].物理與工程,2017,27(S1):117-119.
[4]王豆豆,張濤,炎正馨,楊靜.結合專業(yè)特色實施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探索——以中外合作辦學班為試點[J].物理通報,2018,(08):13-15+20.
[5]張倫,郭三棟,沈玲.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物理實驗全英文教學模式初探[J].大學物理實驗,2018,31(02):138-142.
[6]向寧靜,鄭修林,聶政良,謝淑梅.中外大學物理教育比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08):147-151.
[7]西南交通大學利茲學院.學院簡介.https://leeds.swjtu.edu.cn/xygk1/xyjj.htm,2018-12-09.
[8]劉玉穎,呂洪鳳,桑紅毅,焦群英,許廷武.“互聯(lián)網+教育”下的大學物理全英文課程創(chuàng)新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8,28(S1):27-32.
[9]Physics,3rd edition,by K.Dobson,D.Grace and D.Lovett,published by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Limited (UK) 2008,ISBN-13 978-0-00-726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