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燕
摘要:弱智學生在我國教育領(lǐng)域內(nèi)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同時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在家校融合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提高培智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智力水平。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直接反映了學生的思維水平,所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是培智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
關(guān)鍵詞:家校融合;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培智教學;弱智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161
在家校融合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地提高家長的參與程度,有效地引導家長幫助學生進行小學語文學習。本文旨在對家校融合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培智教學策略進行思考。
一、運用游戲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信心是基本內(nèi)容
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表達,樹立表達的自信心,以小學語文活動“我說你做”為例,游戲為:一人發(fā)指令,其他人需要依照指令做出相應動作。教師可以將本班的學生按列分為若干組,一列一組,每列的第一個人發(fā)指令,指令動作可以有所不同,這一列中有哪一名學生做錯,則需要進行出題接力,班級內(nèi)的若干組同時進行。小組內(nèi)參與游戲的人數(shù)有一定的限制,可以保證學生的游戲參與感,提高學生游戲的熱情,并且能夠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游戲教學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建立友誼。
教師還可以將本單元的“我說你做”游戲進行升級,變成我說上一句你說下一句的接力游戲,引導學生家長在課下時間和學生進行我說你做的游戲。例如,可以將《一去二三里》這篇課文進行游戲接力,學生說:一去二三里,媽媽則需要說:煙村四五家,進行接龍。這個接龍游戲可以使學生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的勇氣,同時還能夠鞏固學過的課文,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有效地促進家校融合,提高小學語文培智教學的效率。
二、小學語文教師注重弱智學生人文精神是重要保障
弱智學生能夠?qū)τ谑虑檩^為認真,雖然在理解程度以及智力水平上有所欠缺,但是語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語文課本的內(nèi)容不是全部的文藝天地,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闊眼界,進行其他類文藝作品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藝作品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感情的感受能力,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地位,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需要注意在學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引導家長的參與,為弱智學生進行作品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需要給學生引入適合閱讀的文藝作品,避免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影響學生的閱讀信心。豐富的文藝作品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通過積累閱讀經(jīng)驗的方式,增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更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經(jīng)驗,使學生不僅對課本課文,更是對生活有更深的感悟力,能夠有效增強弱智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共情能力,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通過上述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情懷,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促進家校融合,提升培智教學的效率。
例如,對于一、二年級的弱智學生,教師可以推薦特殊版《小布頭奇遇記》《舒克和貝塔歷險記》等文藝作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提高家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三、四年級是積累階段,可以引入名著的閱讀,例如特殊版《格列佛游記》《湯姆叔叔的小屋》《夏洛的網(wǎng)》等文藝作品,對于五、六年級的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引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十萬個為什么》等作品。
三、運用小組教學法是關(guān)鍵步驟
小組教學法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小組內(nèi)部進行良性的競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學習氛圍。特別是針對弱智學生在班級內(nèi)形成學習小組,并且要求這些學習小組的家長建立學習討論小組,能夠有效地運用小組教學法約束學生的學習行為,要求學生對于某一知識點進行課前預習,并且要求家長在線上學習小組群內(nèi)分享學生預習成果,提高培智教學的水平。
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教材中有涉及到甲骨文與現(xiàn)代漢字對照的思考題,運用小組教學法,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內(nèi)部討論,將甲骨文中的羊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羊相對應,將甲骨文中的鳥、王、木等,與現(xiàn)代漢字相對應。通過線上小組內(nèi)部討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小組內(nèi)部的討論形式,避免了小學生因為傳統(tǒng)的教師參與談論而出現(xiàn)的羞澀現(xiàn)象,學生與年齡相仿的同學進行知識討論,有利于提高其語言表達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的思維,提高培智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運用小組教學法是關(guān)鍵步驟。
四、引導學生深層次閱讀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的上網(wǎng)功能,搜索課文相關(guān)知識,豐富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深度閱讀習慣,提高家校融合背景下小學語文培智教學的水平。教學問題設置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狀況,不宜將問題難度設置過大,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需要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在家長微信群內(nèi)分享今天所講授的知識點,引導家長在課下的時間幫助學生做好復習工作,提高培智教學效率,不斷地重復教學內(nèi)容,從而使弱智學生能夠加深對于所學內(nèi)容的印象以及理解,促進家校合作,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家校融合。
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教材《大禹治水》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找尋傳說資料,帶領(lǐng)學生在網(wǎng)絡上觀看大禹治水的動畫視頻,在漫天大水中,大批的人家被沖走,人們苦不堪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動眾人。讓學生學習大禹的民族情懷。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愛國情懷,讓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語文課堂中的課文教學上升一個層次,從而讓學生明白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此外,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比如大禹因為什么至今被人稱贊?培養(yǎng)弱智學生的思考習慣。
綜上所述,需要引導學生深層次閱讀。
家校融合能夠提升家長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參與程度,能夠提高弱智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水平,幫助這些學生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學習,增強培智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代琴.淺談家校融合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培智教學[J].讀天下,2019(8).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特殊教育學校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