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倩
摘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一道分水嶺,高考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對學生來說是很大的考驗。習題和試卷檢驗著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高考試卷更成為判斷學生水平的重要工具。高考試卷作為檢驗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考查。教師在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不應該忽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針對高考題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創(chuàng)建高效的習題課模式,使學生能夠發(fā)揮主動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習題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119
根據語文高考試卷來看,閱讀在高考試卷中占了很大的分值,包括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古文閱讀。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寫作的分值也在整個試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閱讀和寫作是需要著重培養(yǎng)的能力。除了閱讀與寫作的習題訓練以外,還需要針對創(chuàng)新型題型進行訓練。針對最后三個小題,考查方式有對信息的歸納、對聯的寫作、語言表達得體的判斷和修改等。這一部分的題目變化十分大,我們需要有充足的訓練和準備。同時我們也需要教會學生應對創(chuàng)新題型的方法,讓他們保持心態(tài)的平穩(wěn),不要慌張。
一、在課堂中貫穿習題訓練
閱讀在高考試卷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課文我們需要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來討論并解答,要盡量貼合高考試卷的出題模式。課文中包含有小說、新聞、詩歌、古文等,這些都是可以供我們進行習題訓練的素材。對于小說類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小說中部分句子的表達含義,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小說的主旨,這些都是高考閱讀常見的題型。對于詩歌類文章,我們要著重關注古文詩歌,因為在高考中古文詩歌是主要的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對詩文以及對作者情感的理解等。而針對科普性的短文或新聞,則需要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快速查找信息。
例如,在學習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文章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裝在套子里的人指的究竟是什么樣的人?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什么樣子?結合歷史背景他想表達什么思想?”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結合契訶夫其他的文章讓學生對契訶夫的作品有完善的了解,這樣在考試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契訶夫的文章,學生就可以結合這篇文章的主旨進行引申。而對于科普性較強的文章,筆者會收集文中的部分語句和觀點,然后進行修改,讓學生判斷筆者出的題目的觀點是否正確,這是對學生現代文閱讀題型的考查。
二、小組合作探究
對于作文這一版塊,筆者認為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相互的批改作文,指出對方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學到對方的優(yōu)點,還可以避免學生之間犯同樣的錯誤。因此,作文這一版塊需要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一個小組共同進行寫作分析。
例如,現在很多作文其題材都具有很豐富的政治色彩,需要我們針對社會中的一個現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不僅需要學生盡量了解政治事件,積累政治素材,還需要學生積累相關的政治術語,能夠將政治術語用文學性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針對素材這一塊,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每周都必須積累相關的政治素材,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三、加強創(chuàng)新性題型的訓練
課改后的語文試卷最后幾個大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每一年都會有新的題型加入,從最初的排序題插入語句題到最后的語言得體題、修改病句題、選詞題等。但是不論題型如何變化,考查的都是學生對文字的感應能力。
筆者通常每周都會讓學生進行一種題型的訓練,如第一周對學生進行“修改病句”題型的訓練,筆者會通過大量的修改病句的訓練,讓學生歸納出常見的病句類型,并對相關的修改方法進行確認,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熟練應對病句修改題。另外,對于成語題來說,需要讓學生進行長期的成語積累,讓學生對相近意義的成語進行辨析。
四、習題課的創(chuàng)新準則
1.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以此提高課后練習的應用價值,促進學生積極利用課外練習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以人為本”的教學特點,加強課后練習的應用效率,重視課外練習的功能,以課外活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使用課后練習建立積極的概念,使課后練習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合理把握和應用時間和課后練習的程度,并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選擇性練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應用創(chuàng)新。教師要提高學生對課后習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根據教材和課文分析習題的能力,掌握習題的基本功能,合理設置習題的應用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應用。此外,應引導學生對類似文本進行閱讀,進行主題創(chuàng)作的拓展延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交流性和趣味性,發(fā)揮語文習題的價值。
3.鼓勵學生形成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只有將開放思維應用到習題中,才能有效消除學生對習題應用和解釋的不足,更好地開展習題練習,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達到引導學生鉆研習題的目的。教師不僅要關注練習本身,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還要跳出練習。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時,就可以跳出單一答案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跳躍性思維,鼓勵學生形成對文本的深度理解,然后再回答關于荊軻的性格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深度剖析文章。
綜上所述,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和最后的高考復習過程中,都需要采用不同的習題練習模式,在高一高二階段,需要提高學生的理解閱讀和寫作能力,在高三復習階段,則需要對所有題型的解題方法進行總括。
參考文獻:
[1]耿百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王曉碩.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5):60.
(作者單位:安徽省太和縣第八中學2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