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鵬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落實,中小學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重視,作為素質教育的第一步,體育教學是最基本,也是最初步的素質教學板塊;真正良好的教育發(fā)展早就過了“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階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口號也早已呼喚了多年,現(xiàn)代的素質教學發(fā)展追求的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人文與科學相輔的針對性教學,小學體育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將學校操場上常有的大字標語“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變成每個學生切實實行的習慣和意識,而不是僅僅是一句熟悉的口號標語而已,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鍛煉的習慣是現(xiàn)代教育者們需要重視與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培養(yǎng);鍛煉習慣
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僅造成了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忽視,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體育素質與體能鍛煉的意識,體育教學沒有形成規(guī)范教學模本,在課程規(guī)劃開展與教學拓展訓練等方面,體育教學往往是落后于其他學科的,近年素質教育改革的號召,讓體育教學培養(yǎng)方法重新受到重視,對于素質教育來說,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育的起點,也是其接觸知識、感知實踐的成長關鍵期,體育教學需要以正確的方法、適當?shù)挠^念介入學生的思想與生活,讓體能素質的教學質量水平從小學開始就得到提升鞏固。
一、興趣是所有教育的起點,找尋體育興趣教學的方法是關鍵
首先,體育教學不同于知識理論教學,其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對體育鍛煉的定義也很豐富,教師可以拋棄傳統(tǒng)高強度而乏味的體育教學活動,轉而帶領學生進行趣味運動項目,跳繩、拔河等簡單有趣、方便的趣味活動兼具娛樂性的同時,提升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其次,時代的發(fā)展深化了全民運動的文化理念,多種多樣的運動項目對平民的門檻變低,對孩子的影響也更深入,隨著電視頻道、網絡平臺的發(fā)展,小學生具有條件探索并發(fā)展一項符合自己天賦的體育活動,教師要秉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每個孩子的興趣運動入手,開設豐富的教學項目,讓每個學生在體育課都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的體育特長,既增強了學生的鍛煉熱情,也增長了其成長過程中建立的自信心。
二、樹立“健康第一”的意識,讓學生真正領會體育鍛煉的益處
學校要適當改變重智輕體的教學現(xiàn)狀,適當減少學生的整體課業(yè)壓力,為體育鍛煉和興趣發(fā)展留出充分的課余時間;另外,校方還要幫助家長摒棄不正確的教育觀點,常有家長為小學生過分報名興趣班、學習班的情況出現(xiàn),學校要深入每個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中去,幫助家長找尋真正適合孩子的興趣活動,同時加強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yǎng);現(xiàn)代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增多,身體健康不僅是發(fā)揮自身價值的前提,更是進一步完善自身能力的必備條件,小學生不能充分認知這一點,就需要教學的實踐加強,讓孩子親身體驗體育活動中的快樂,并向往體育活動的快樂。學校可以增加學生集體的體育課外活動,例如季節(jié)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等,還可以為學生搭建有效的體育活動平臺,提供完備的體育運動設施與場地,合理分配課業(yè)學習任務與課余時間的占比,還可以以體育活動為主,增設更多的親子交流活動,從家庭、學校多方面的教育環(huán)境中傳達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學生自然地樹立健康運動的意識,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三、以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體育教學,科學鍛煉,健康運動
1.指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進行鍛煉
體育活動有很多種,運動方式也很豐富,但不是每種活動都適于小學生的身體鍛煉,培養(yǎng)小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不僅僅是從意識方面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還需要科學地指導學生以最適合身體發(fā)育、對身體無損害的方式方法踐行鍛煉的習慣,這也常常容易被忽視。體育課堂不單單是一門實踐活動課,體育課也要有理論教學,體育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幫助小學生認識身體活動的機制,使其具備檢測身體健康的能力,并深化其對身體機能強化與控制的認知,除此外,體育課應是指導小學生認識自己、保護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歷程,體育課課綱還應設置生理衛(wèi)生常識、人體系統(tǒng)與器官運行原理與身體變化的感知內容,讓學生在實踐運動活動前初步了解身體機能情況,這樣才能讓體育鍛煉的安全系數(shù)與效果達到最高,才能使小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堅持進行體育鍛煉,讓小學生在活動的同時分辨什么是正確的鍛煉方式;另外,體育活動前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也是體育課必須要講授并嚴格履行的內容,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情況設置不同強度、難度和運動量的不同種類體育項目活動,促使小學生養(yǎng)成真正正確的鍛煉習慣。
2.指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鍛煉的品質和精神力量
體育鍛煉的不斷重復鞏固為身體帶來強化的同時,也會對鍛煉者的心理精神產生影響,小學體育教學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鍛煉習慣時,要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建設,一是推動小學生在身體生理上產生對體育鍛煉的正常需求,二是培養(yǎng)小學生自律的習慣和堅定鍛煉的信念意志,鍛煉不是讓學生一味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其更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鍛煉中收獲壓力的釋放、意志的磨礪、自律的性格,以達到成長過程中身心的自由良好發(fā)展,這就需要體育教學者結合實踐與語言教學進行循循善誘的指導,還有學校對體育文化精神與學習競技精神融合建設,只有先進的人文教學才能推動促進素質教育的達成。
四、總結
教育是一項持久而靈活的工程,體育教育如同教育的地基,是支撐起教學精神與知識力量的軀干,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以興趣教學為起點,培養(yǎng)體育鍛煉意識,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體育鍛煉教育,是提升素質教學水平,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張建明.淺析小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J].學周刊,2013 (35):113.
[2]唐永豐.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01):109.
[3]張東明.試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J].學周刊,2014 (07):226.
[4]陸文強.小學體育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 (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