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航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使得人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更加的關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樂學科的地位。但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不利于其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 綜合素質 課堂教學
在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之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之中。那么通過將學生置身于音樂氛圍之中,就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繼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诖?,圍繞如何在小學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在音樂學習中,教師的教學手段是否有趣、合理,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引領學生唱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唱歌的技巧?;蛘呤遣シ乓恍非鷣砼囵B(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課堂的氣氛較為沉悶,學生很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不利于其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2.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音樂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對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述,還需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例如,想象力、歌唱能力、表演能力、鑒賞能力等等。但是,當前許多教師更多的是關注于學生的歌唱能力以及音樂理論知識水平,對于學生其他的素質培養(yǎng)有所忽視[1]。事實上,想象力、表演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的高低,都會影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這些素養(yǎng)可謂是相輔相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全面滲透,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策略分析
1.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
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之中,那么音樂教師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他們很難將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課堂的學習上,所以經常會出現走神、開小差的情況。因此,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氛圍,使他們能夠對音樂課充滿期待。例如,教師可以引入游戲教學法,或者是開展一些表演性的活動,這樣可以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更為活躍,激發(fā)他們的音樂學習熱情。如,在“一個師傅三徒弟,唐僧騎馬咚得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相關的動畫視頻供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就會充滿濃厚的學習欲望。當學生對這首音樂曲目掌握之后,教師再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去扮演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然后提供相應的道具,讓他們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去表現。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就會有所增強,他們的表演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學習的魅力,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的高漲[2]。
2.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這門藝術對于學生的審美觀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審美能力,那么學生就難以分辨出音樂曲調的優(yōu)劣,這對于他們今后的音樂學習非常不利。在音樂教學匯總,無論是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是音樂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都需要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一直以來,許多音樂教師都是科學實踐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這樣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理論知識,但是卻導致音樂偏離了人類的情感世界。音樂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并不能夠脫離生活與社會實踐,而且不同的學生對音樂的感官有所不同,其主要是建立在個人的生活基礎上的,所以每個人的審美水平都會有著一定的差異。
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好自己引導者的角色。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風格類型的音樂,以便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音樂體驗。如此一來,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就會得到提升。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無論是音樂藝術,還是美術藝術,亦或是其他藝術,都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造,如果音樂家缺乏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那么其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就很難得到觀眾的喜愛。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其想象力非常的豐富,所以教師需要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大膽合理的想象,以增強他們的想象力[3]。
例如,在“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本堂課的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你們是否可以利用自身身邊的東西來創(chuàng)造聲音呢?通過這個問題導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聲音,并用手機錄音錄制下來。
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有些學生用筷子在盤子、碗以及杯子上敲擊出不同的聲音;而有的學生則用腳跺地板為學生呈現不同節(jié)奏的聲音。這樣一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為他們今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語
綜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打擊了不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響應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改變以往只重視培養(yǎng)學生音樂理論知識的做法,要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以激發(fā)他們的音樂學習興趣;要重視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如此一來,就能夠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升,使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1]蔡中玉.小學音樂課堂關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8,38(07):155+235.
[2]馬驍琪.論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對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藝術評鑒,2017(23):119-120+125.
[3]禹璐.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J].文理導航(下旬),2017(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