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奇
【摘 要】《春舞》中引入了大量的維吾爾族手鼓舞節(jié)奏型作為低音伴奏,既暗示了維吾爾族民眾的生活風貌,同時也使該作品蘊含著濃厚的民族音樂內涵。我們在演奏的時候既要將重音放在第二個,但彈奏第一個音時也不能放松指尖,保持指尖的控制和手指的彈性,尤其是要注重小樂句的觸鍵與連線之間的配合以及樂句的連貫性等,從而呈現出舞蹈性與歌唱性的音樂旋律特征。
【關鍵詞】春舞;跳音;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5-0049-01
在巴洛克時期就有跳音的彈奏形式,但是跳音彈奏出的聲音與《春舞》中的跳音完全不一樣,巴洛克時期的跳音是緩緩的,如同斷音一般,并且?guī)в羞B線的跳音還會有連音的感覺,但是實際上要彈奏出斷開的效果,《春舞》中跳音的演奏方式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跳音演奏方式,觸鍵深而演奏出跳音的歡快感,這是跳音在不同時期的彈奏方式。
此處跳音是全曲的主題開始,(見譜例1)也是此曲的主題旋律,開始以弱音進入主題,并恰到好處地開始跳音,在不突兀的同時,又很歡快地詮釋著一幅生動的畫面。左手的跳音穩(wěn)定而堅固,為歡快的場景做出鋪墊,然后進行右手的主旋律,在左手彈奏的時候,手腕要放松,不能生硬地追求與右手相同的表現境界,旋律與伴奏,要配合默契,接應順暢,避免牽強,指尖觸鍵穩(wěn)定而又不強硬,展現出一幅溫暖的畫面。
左手作為伴奏背景依然持續(xù)保持部分跳音的演奏,(見譜例2)右手部分選擇了雙音的跳音連續(xù)演奏,如同詮釋更多的訴說,豐富了和聲的色彩,也為這段音樂結束到一個飽滿的狀態(tài)。演奏時需要注意右手雙音切分音的前兩個字符中間的小連線,一定要彈奏出連線的感覺,這樣可以更好地突出后面跳音的戲劇性色彩,所以要注意這個地方的連線和跳音的運用。
這部分的右手涉及八音連線與跳音的運用(見譜例3),同時跳音還是不可忽視的,這個部分展現的是極強的新疆舞曲的舞蹈性特點,右手八度并且跳音,接著高八度的單音跑動,充分地展現無舞曲的搖擺特點,八度跳音進行要演奏的扎實觸鍵要深,可以運用少量踏板來幫助手指完成連線部分,同時大臂和小臂要幫助手指快速地移動到高八度的位置演奏單音跑動。八度級進的部分手腕放松不要僵硬,可以輕松演奏出跳音與連線的感覺。
曲子中段,跳音出現在右手部分(見譜例4),左手則以雙音的模式為右手部分伴奏,并且右手的跳音更像是春天里的鳥兒在高歌,除了跳音外還有連線的加入,都能夠使這部分的旋律更有對比的特點,歡快中又不失曲子的歌唱性。所以,變更能夠展現出此處的歡快。手指與手腕則是放松的狀態(tài)落鍵,是規(guī)范的弧形,這樣演奏起來更加流暢。小連線的出現提醒演奏者在演奏的時候要注意連貫,手腕放松隨著旋律的走動,可以做“落、提”的動作,且要富于活力。同時,樂曲中十六分音符的出現是伴隨著小連音一起的,因此在跑動的時候要均勻、有顆粒感,還必須要有呼吸、連貫的感覺。
這個部分的跳音與連線融合在一起運用的(見譜例5),連而斷,斷而連的感覺,手指不容易控制好,可以用一些踏板來輔助,因為這個部分是全曲的結尾處,演奏時這個地方的和聲和自己所理解的是戀戀不舍,不想結束的情感,但是還不能夠非常悲傷,所以跳音的地方加上連線,會讓人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心意,運用到結尾處也是非常巧妙的。
《春舞》中的跳音處雖然不少,但是每個地方跳音都有獨特演奏的地方,幾乎每一個地方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演奏出來的聲音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練習過程中,不僅僅是練習熟練程度,更要按照譜子上面的每一個標記演奏出來,再揣摩一下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然后變成自己的內容,跳音部分要注重每個不同的地方去針對性練習,這樣才可以掌握不同的跳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