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fā)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高中數學教學追求學生的合作學習不僅符合新的教育理念,還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的綜合成長.高中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核心課程,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教師應當倡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本文首先介紹了探究式合作學習的概況,隨后對探究式合作學習的現狀進行分析,最后針對目前環(huán)節(jié)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應用策略,從而達成學生合作學習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式合作法;應用分析
高中數學是非常嚴謹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不斷地探索新的知識,從而構建起數學知識網絡.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是進行知識的“教”,而是更多的讓學生參與知識共同構建.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教師要清楚自身的定位,承擔學習領路人的角色.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說,學生結合小組學習的經驗進行探究式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也可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在交流的過程中都能獲得一定的提升,這樣的學習探究模式更加符合當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時,學生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交流時能夠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探究式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不會感受到教師授課時的壓力,能夠更自如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學習潛力.從整體上來說,探究式學習是有利有弊的,它既能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也與正常課堂存在著沖突,造成部分學生渾水摸魚的現象.因此,對探究式合作學習的應用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能在傳統的課堂中運用合適的策略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已成為高中數學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探究式合作法的相關概述
高中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關鍵課程,也是高中階段學習的重點,而部分學生感覺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較大,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別.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教師不能對每位學生進行單獨的教學,只能按照教學計劃照顧班級內的多數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給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帶來有效的提升,而且對于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會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
但是,在探究式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夠轉變自身的學習地位,變被動為主動,在合作中逐步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計劃進行學習,這對于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如果個別學生沒有當場理解知識點,而后續(xù)的知識點又是以此知識點為基礎進行深入的,那么學生的本節(jié)課程就成了無效學習.有了探究式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習程度稍微落后的學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渠道,學生之間的溝通相比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加地便利,這樣學生能夠各取所需,實現共同進步.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探究式合作學習的現狀
1.小組分配不夠合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沒有充分認識到探究式合作學習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巨大優(yōu)勢.因此教師在進行分組時不夠合理.在具體的分組時,沒有清楚認識到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而不能很好地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搭配,而個別教師為了學生之間溝通便利,通常會按照學生的座位直接進行小組的劃分,這樣的小組劃分雖然很方便,但是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學習特色.如果小組內沒有積極上進、努力學習的學生,那么不僅這個小組的合作學習得不到落實,還會影響其他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的小組劃分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保證他們在小組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來進一步投入到合作學習之中.
2.指導學生不能落到實處.大力提倡學生之間的探究合作式學習并不是丟棄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但從實際教學的情況調查來看,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問題遇到難點時,并沒有及時對問題進行分析指導.如果沒有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方向進行把握,那么學生很有可能朝著錯誤的方向分析.因此,作為教師,要時刻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在難點、易錯點等關鍵問題上給予指導,同時對于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目標,教師應當規(guī)劃清楚,落到實處.
三、探究式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合理定位探究合作教學本質.探究式合作學習有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但這不能完全否決傳統課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傳統課堂模式下學生能夠遵守課堂秩序,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這一切都依賴于傳統課堂具有嚴明的紀律.因此,合理定位探究合作教學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給予學生探討問題的自由,但是要保證在良好的課堂秩序下有序進行.小組內的學習活動不能是漫無目的,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習小組進度落后,而教師應當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監(jiān)督,不斷地優(yōu)化小組學習的效果.
例如,空間三維坐標是空間幾何的一項基礎知識,但是對于空間想象能力稍差的學生來說,不能在腦海中還原坐標的位置.教師已經在課堂中把構建的方法清楚的傳授給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需要學生在小組內進一步探究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把不同三維坐標的連線圍成一個圖形,讓學生判斷立體圖形的形狀,或者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出題,在學生完成之后再進行互相評閱,這樣的出題方式不受課本上的提供的案例所束縛,學生可以觀察生活中的三維圖形進行出題,這樣題目的來源更加貼近生活,學生的興趣會更加的濃厚.在空間坐標的基礎上,探究式合作學習還可以進行知識的拓展——研究空間向量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定位探究合作教學本質是傳統課堂的升級與補充,以一種更完整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提升.
2.注重對學生認知結構的把握.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架構知識體系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集合、函數方程還是幾何,探究式學習能夠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外延拓展.
例如,在學習冪函數曲線與指數函數曲線時,學生先回顧常見的低冪次的拋物線函數與反比例函數,指數函數通常選擇以自然數為底的函數曲線.學生利用探究式合作的方式首先在草紙上繪制圖像的走勢.對于已知函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歸納整理,進而總結出函數的單調性等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問題探討時,學生應當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然有的學生就會跟不上大家的節(jié)奏.只有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出清晰的知識網絡,在解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基礎知識的牢固是應用的基礎,探究式合作學習可以設置基礎知識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對知識網絡進行查漏補缺,對相似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學生沿著知識的脈絡進行拓展,進而對整個知識結構有清晰的了解.又如,在學習概率與統計時,首先要從實際的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再利用統計學的知識點求出問題的解,在這其中方差、誤差和標準差等名詞相似,在使用時要清楚的分辨三者的區(qū)別,因此要不斷地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3.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問題的整體把握與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有很大關系,所以教師在課前針對本堂課所學問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十分重要.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應該具有趣味性、邏輯性以及與教材的緊密關聯性,引導學生在探究合作中進入學習氛圍.課堂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形式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給予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以及與同學之間充分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
例如,在進行數學公式教學的過程時,教師可以通過描述數學公式的發(fā)明者在計算公式的環(huán)境和心境,讓學生在充分理解公式并能運用公式的前提下,模仿公式發(fā)明者在計算時的形態(tài),通過小組的形式展現,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數學公式、充分了解發(fā)明者心境,還能使課堂的氛圍不乏味枯燥.又如,在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可以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內適當延伸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學習對數函數的時候,教師可采用類比的方式,向學生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比如,把對數函數的函數曲線分別沿X、Y軸對稱翻轉是什么函數的曲線;這兩個函數之間是如何通過函數曲線關系來轉換的;實數有對數函數,那么虛數符合對數函數嗎?以此來推出指數函數的公式以及函數曲線,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充分理解對數函數的實、虛數的運用范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調節(jié)課堂氛圍.
4.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不論在課堂教學還是平常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遠比學生與教師之間多得多,所以引導、加強并改善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學習上的有效合作交流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以及學習成績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而要增強學生之間的有效學習交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是必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前,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性格特點,在這個前提下遵循每個小組內都有不同性格和對數學知識的運用不同層次的同學,但每個小組總體的學習情況差異并不明顯的分組原則,即組內不同,但組間相同.這樣的分組原則,一方面能夠使組內對知識掌握并不透徹的同學得到充分的學習機會,知識掌握相對扎實的同學能進一步夯實基礎.另一方面,每個小組之間的情況相差不大,更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情況的進一步了解并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同時也便于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合理劃分小組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交流思考,還能充分增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互相取長補短,讓學生充分體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提高團隊協作的能力.
5.科學分配探究學習任務.教師運用探究式合作法的前提是以學生掌握的現有知識為主,并充分考慮學生小組之內的情況,合理分配學習探究任務到每一位學生身上.教師在分配學習任務時應考慮到每個小組內都存在對現階段所學知識掌握程度較差的學生,這就意味著相同的學習任務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難度是有很大差異的,這就有可能導致每個小組學習任務都由學習情況較好的學生來完成,而知識掌握較為薄弱的學生參與度不夠,也就得不到充分的鍛煉機會,長此以往,組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所以,為了避免上述的情況發(fā)生,教師在分配學習任務時應該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具有針對性,同一個類型的數學問題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由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分別解決這些問題,并在學習小組內討論自己的解決方法和結果,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并能實現學習方法共享,這樣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習積極性,還能在長時間的探究合作學習模式下縮小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實現整個集體學習效果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探究式合作法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目前的教學狀況中,存在教師沒有合理地將學生劃分學習小組,并且在小組學習中缺乏有效的指導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探究式合作學習的學習質量,教師要合理地定位探究式合作教學本質,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認知結構的把握,做好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工作,通過合理劃分小組和科學分配任務的方式進一步加強探究式學習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當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這就需要一線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改進實施措施,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應發(fā). 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C].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424-426.
[2]趙先.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4):80.
[3]許洪斌.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142-143.
[4]程林生.淺談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6(03):41-42.
[5]王海偉.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