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yōu)化在校大學生兼職行為對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對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和問題進行了分析。主要發(fā)現:兼職為大多數在校大學生認同,且兼職動機主要為增長學識,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在校大學生兼職崗位絕大多數與專業(yè)無關,偏離了兼職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兼職;羊群效應;專業(yè)匹配度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經濟結構轉型時期,市場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與日俱增,經濟快速發(fā)展為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同時也帶來了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對兼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希望通過兼職提升個人就業(yè)競爭力。
2.研究意義
目前,在校大學生兼職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群體性行為。兼職對大學生加強對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事實表明,大學生在兼職中存在各種問題,致使兼職崗位與專業(yè)理論知識無法有效結合。研究當代大學生兼職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對合理引導大學生兼職行為,提高兼職崗位與專業(yè)技能的匹配度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研究了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及問題,為學校、家庭、大學生在兼職方面做出優(yōu)化提供參考。
3.研究現狀
針對在校大學生兼職這一話題,國內部分學者做出了許多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兼職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與兼職動機。
對兼職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梁懷月、王寧寧等(2017)發(fā)現,大學生兼職存在能力不足、信息不通暢、維權環(huán)境差等問題,并建議構建大學生兼職服務平臺。陳怡婷、吳揚揚(2019)針對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兼職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發(fā)現市場、政府、學校及學生個人四個方面均有不足之處,如工種有限、法律意識淡薄、中介市場混亂、企業(yè)和學生雙方地位不對等、停留在口頭承諾而未落實到書面協(xié)議或者書面合同、政府的執(zhí)法不力等,建議三方合力搭建互聯網兼職平臺與誠信評價體系。王睿淇、杜佳穎等(2019)研究發(fā)現,兼職信息發(fā)布方式傳統(tǒng),學生兼職崗位技術含量低且薪酬低,同時存在大學生受到侵害的風險。關于兼職動機,馮雪、黃眾等(2016)研究表明,兼職學生動機普遍積極向上,但缺乏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針對性指導以及法律保障。范俊雄、董詩亮等(2017)對大學生兼職動機和就業(yè)意向相關性展開研究,發(fā)現社會資本差異對大學生兼職選擇有一定影響,作者建議,家校、政府要對兼職行為提供積極指導。在兼職對大學生的影響上,孔曉靜(2019)針對大學生兼職狀況對大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展開研究,研究發(fā)現,大學生兼職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積極適應社會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自身就業(yè)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二、研究過程與結論
1.調查對象
筆者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院218位學生展開調查,其中男生86人,女生為132人。本次調查對象多為大四學生,占102人,大一、大二分別為44人和43人,大三為29人。
2.調查方法與內容
采用問卷調查法,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兼職情況設置問卷《關于在校大學生兼職與就業(yè)的問題》,通過線上問卷填寫的方式來收集信息。問卷一共發(fā)放218份,收回218份。調查問卷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3.調查結果
經過整理,本次問卷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表中占比數據是四舍五入取小數點后兩位的結果。根據表3,在校大學生兼職情況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A:兼職現象已經為大多數在校大學生所肯定和接受。例如,根據218位調查參與者的回復,占比78.9%的大學生認為校園兼職是有必要的;B:在校大學生兼職的目的不再是以賺取收入為主要目標,而是以能力培養(yǎng)、增長見識和積累經驗為主。如表3所示,調查者中,以能力培養(yǎng)、增長見識和積累經驗為目標的調查者占比為72.48%。
三、問題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問卷,我們發(fā)現在校大學生在兼職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1.羊群效應顯著。調查結果表明,校園兼職存在顯著的“羊群效應”現象和“路徑依賴”。
2.兼職崗位技能水平較低。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兼職崗位包括家教輔導、餐飲服務及散發(fā)傳單,不利于實踐自己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技能,與兼職動機 “南轅北轍”。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如下:
1.加強在校大學生兼職方面的培訓和引導。教育部門可開設有關課程或講座,對兼職給予專業(yè)指導,引導大學生更合理地安排學習與實踐活動。
2.構建在校大學生校園兼職公眾平臺。調查結果表明,在校大學生兼職的目的主要是增長見識和加強專業(yè)技能。建議由學校、企業(yè)和政府共同構建一個在校大學生兼職平臺,為企業(yè)和在校大學生搭建有效的崗位供需信息平臺,提高在校大學生兼職崗位和與專業(yè)的匹配程度。
參考文獻:
[1]梁懷月,王寧寧等.大學生兼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9(06):167-168.
[2]陳怡婷,吳揚揚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兼職市場調查[J].中國市場,2019(09):185-186.
[3]王睿淇,杜佳穎等.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9,40(18):63-64.
[4]馮雪,黃眾等.在校大學生兼職動機及現狀調查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17):104-106.
[5]范俊雄,董詩亮,王東壁. 社會資本視角下大學生兼職動機與就業(yè)意向相關性研究[J].絲路視野,2017(20):21-24.
[6]孔曉靜.大學生兼職行為研究報告[J].法制博覽,2019(03):285-287.
作者簡介:
謝汶彤(2000.10-? ),女,漢族,廣東珠海人,廣州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系2018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勞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