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 ?要:小學是學生系統(tǒng)接觸新知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方向應該聚焦于快樂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培養(yǎng)。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故事教學法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趣味,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從三個角度就如何利用“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增加些微趣味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趣味教學法;故事;應用
小學生認知水平比較低,知識儲備較為淺薄,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呢?實踐證明,從興趣出發(fā)去支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其實,大部分的小學英語教師已經認識到趣味教學法的重要性,并且也正在合理有效的將趣味教學法應用到小學英語課堂中來。其中,故事是一個備受學生喜愛的內容,合理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故事對于提升英語教學效果來說至關重要。為此,英語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應該學生基于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一些貼近學生認知心理的趣味故事去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作出努力。
一、利用故事,趣味導入新課
對于每一個奮斗在一線的小學英語教師而言,導入并不陌生,合理的導入可以幫助教師優(yōu)化課堂的結構同時也能進一步凝聚學生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英語教師喜歡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趣味的教學情境,一方面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環(huán)境中體會英語的語言特點。為此,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等教學硬件,用色彩鮮艷的圖片、趣味橫生的動畫等形式為學生展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節(jié)中,讓他們進行沉浸式地學習。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下冊的《What time is it?》英語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講一個“狼和小羊”的故事,讓學生對狼吃羊,羊怕狼的常識產生認知,接著在故事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再有意識地組織學生玩一個小小的游戲,即“老狼,老狼,幾點了?”這個游戲是日常中學生經常玩的小游戲之一,參與性較高,學生也非常喜歡。并且這個游戲中學生會數次提到“幾點了?”這個問句,與新課程中的英語知識點不謀而合。為此,教師可以用這個趣味的游戲導入課程,最后有效用英語的“What time is it?”替代小羊們的提問。實踐證明,具有故事情境的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在這個游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們在專注于提問“幾點了?”的同時將注意力合理遷移至“What time is it?”進而有效導入新課。
二、利用故事,凸顯字詞句式
故事本就是語言的編織,故事的滲透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認知。為此,利用故事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單詞、句型等基礎知識學習上的困難迎刃而解。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階段的故事教學法已經不是僅僅依靠教師去枯燥乏味地講述了,依托于多媒體技術的故事滲透教學兼具聲色,對于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有著更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上冊的《Colours》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講一講繪本故事《彩虹色的花》,并借助多媒體的閃現、放大等特效將一一為學生展示彩虹色花瓣的顏色詞匯,從而強化學生對顏色詞匯的認識。此外,《彩虹色的花》這個繪本故事中的英語詞匯都是符合學生認知的,比如“I am ant.”、“I want to go to...”等,為此學生只需要專心致志便可以從故事中把握重點句型,也能從簡單的句子中理解故事大意,這樣便在不知不覺中既掌握了顏色的詞匯又掌握基礎的英語句子表達方式。最后,這本書借助樂于助人的彩虹色的話給學生帶去了關于有愛和希望的深刻內涵,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而言也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合理的故事,其教學功效不止一個。
三、利用故事,訓練讀寫能力
英語與語文一樣,是語言類學科。普遍來說,語言類學科是需要依托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取得學習效果的。故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不僅僅可以激活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英語的活學活用的契機。因為,故事并不是只能從教師口中輸出,還能在學生腦海中編輯,再從他們口中輸出。所以,故事教學法的滲透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上冊的《Oure new home》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給大家講講自己搬新家的故事。這樣一來,學生在自己編故事、講故事中有效訓練了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另外,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英語寫作方面的訓練比較空白,他們的寫話能力相對較差。為此,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編的故事如實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訓練學生口語與書面語的轉化能力,是英語“說寫結合”的有效訓練形式之一。比如,在學習《Colours》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去編一個與顏色有關的故事,并將這個故事加以潤色創(chuàng)造于紙上。這樣一來同一個主題既訓練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訓練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雙重訓練之后學生對“Colours”語篇中的詞匯、句型以及語法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更加牢固的記憶。
總而言之,英語本就是一門“外語”,小學生現有的認知習慣和方式都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攔路石。想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應該去貼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趣味橫生的情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用自由的心態(tài)去接受英語知識的學習,基于喜愛的故事去改變認識習慣,為今后深層次的英語學生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曦.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
[2]嚴文娟.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建議[J].新農村:黑龍江.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