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澍
【摘要】? 伴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推進,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得到長遠的發(fā)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將歷史核心素養(yǎng)充分的體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便成了當代歷史教師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诖?,本文將以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切入路徑,繼而圍繞著其如何體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展開論述。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核心素養(yǎng) 體現(xiàn)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41-01
一、構建“歷史時間軸”,落實時空觀念培養(yǎng)
歷史,與其說是一門學科,倒不如稱其為過往蒼生的流連,其本身則屬于人類過去發(fā)展的腳印。因此,在于教學活動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首當其沖的便是要貫徹落實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因為其屬于歷史學科有效學習地一個基礎。這中間,時空觀念所指的是在看待歷史的時候,將歷史同時間、空間結合的方式,這有助于全方面的分析歷史事件亦或是歷史人物。
以本人的教學為例,在講解關于八年級中國近代史的內容時,本人便借助歷史時間軸的方式,形象的展現(xiàn)了發(fā)生于每個歷史節(jié)點的大事件。這中間,本人將時間軸的起點定為鴉片戰(zhàn)爭而將時間軸的終點定為新中國成立。而后以此為基礎,本人則闡述了近代史中每個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即按照歷史的時間脈絡與空間因素進行結合,在以宏觀歷史視角對這一段時期的歷史進行梗概,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時空觀念。
二、充分結合史料,注重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所指的便是,借助史料的方式,形象的認識某一歷史人物或歷史節(jié)點,從而使學生能夠更為全面的看待歷史,同時亦幫助提升其歷史認知能力。如在講解七年級關于“辛亥革命”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本人便在教學活動展開前,搜集了包括《中國近代史》《中國通史》中關于“辛亥革命”的記載,從而借助書中的語言,闡述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運動的風起云涌。并且,為了使其能夠更為形象化,本人還特意借助網(wǎng)絡搜集了許多關于“辛亥革命”的黑白照片,從而將歷史與歷史資料充分結合繼而落實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三、以小細節(jié)隱喻大歷史,強化歷史理解的培養(yǎng)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來講,其包含著的內容與知識深度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初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內容,多為關鍵的歷史人物與歷史節(jié)點。如果教師在這過程中,僅是憑借教科書原有的內容,而不對教科書內容進行延伸的話,實際上很難有效地強化對于學生歷史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中歷史理解所指的為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認識能夠提升對歷史的深度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以歷史的小細節(jié)為切入點,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識,繼而使其能更更好地了解歷史。
如在講解關于“北伐戰(zhàn)爭”相關的內容時,本人便借助了葉挺獨立團飲馬長江的故事,來闡述這一歷史時期的革命運動,進而使學生能夠以側面來洞悉這一時期的歷史內容。后面的教學反饋表明,依托于歷史的小細節(jié)展開教學,使學生透過人物的人生脈絡對歷史有了更高層面的理解,這遠勝于純粹的理論敘述。同時,將時代人物同歷史事件本身進行結合,還能使學生對歷史有更形象化地認識。
四、依托多媒體教學,傳承歷史價值觀
以客觀的角度來看,悠久的歷史不過是書頁中簡單的內容敘述。但從歷史的宏觀發(fā)展角度來看,書中的幾句話亦或是幾個字所概括的,往往是幾千年的滄海桑田。而其最后的傳遞下來的,并非是往日的宮闕萬間,則是古人的價值觀念。所以,歷史價值觀本身源自于歷史,但其卻與歷史有點滴的不同,因為其本身則多帶有一些人文的因素,同時也有價值判斷的意味在其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歷史價值觀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感知到歷史價值觀。
如在講解“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老電影“血戰(zhàn)臺兒莊”中,關于將士浴血奮戰(zhàn)的片段。而在講解“敵后抗戰(zhàn)”的時候,教師同樣也可以播放“狼牙山五壯士”英勇就義時的慨然悲壯。從而借助這種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使歷史價值觀中所包含的養(yǎng)分,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而教師在播放完相關的內容后,則應該闡述視頻中所透露著的歷史價值觀念。從而使學生對中國人一直以來所秉持著的家國情懷有深度認識,繼而在滲透歷史價值觀的同時,達到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
五、還原歷史情境,深化歷史解釋培養(yǎng)
歷史解釋顧名思義,其所指的便是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一段時期或歷史事件等進行理性的分析以及客觀的批判。所以,當代初中歷史教師,應嘗試借助如歷史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深化對歷史解釋的培養(yǎng)。
例如,本人在講解“早期殖民掠奪”的時候,便借助了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展開教學。這中間,在“早期殖民掠奪”中,“三角貿(mào)易”屬于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中最為黑暗的一幕。其中,本人選擇以黑人貿(mào)易的圖片為背景,后又播放了具有濃厚情感色彩的音樂,來烘托那個時代黑人奴隸的悲慘處境。而本人則以充滿感情的語言,向學生描述當時黑人的悲慘命運。從而最大限度的還原歷史情境,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歷史,繼而使學生能夠對殖民地掠奪的歷史進行理性的分析與客觀的批判。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在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中,有效地體現(xiàn)歷史核心素養(yǎng),往往能夠給予學生以歷史的啟迪。而這些啟迪,不僅能夠影響學生的當下,其往往也會發(fā)展成為學生一生成長寶貴財富。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依托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采取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從而貫徹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繼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王文章.歷史課堂教學如何有效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智富時代,2018(3):226-226.
[2]何泉清.淺析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歷史教學[J].新課程(中),2018(5):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