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錫飛
【摘???要】教師語言對正處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期、道德品質與世界觀的形成期的小學生成長有重要的作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yōu)閹熒涣魈峁┝艘环N新的視角。教師應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運用預設性提問、一般化技術、例外提問、刻度化詢問、奇跡詢問及振奮性鼓舞等技術,不斷向學生傳遞信任與鼓勵,喚醒學生積極正向的內在力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焦點解決;正向喚醒;應用策略
小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期、道德品質與世界觀的形成期,有著很強的可塑性。而教師語言往往能直接影響小學生,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語言普遍為命令式、機械式、直白式,存在說教過多、主觀評價過重、提問缺乏引導作用等問題。這樣的教師語言聚焦于學生的問題,很少關注學生的長處,一番交流后反而使學生心理受挫,削弱了他們的內在力量。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與鼓舞?!币虼?,教師要運用一種新的語言模式,挖掘出學生的內在資源,喚醒其正向積極情緒。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運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技術的語言模式與學生交流,不僅挖掘了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和力量,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正向的心理品質。
一、SFBT的基本理念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簡稱SFBT)是指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療技術,它關注個體的優(yōu)勢與資源,為師生交流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從傳統(tǒng)的“缺陷視角”轉變成“成長視角”[1]。SFBT是Steve?de?Shazer,Insoo?Kim?Berg及其同事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短期家庭治療中心發(fā)展而來的。其精髓在于利用來訪者的個人正向經驗,建立行為目標并加以改善,最終獲得良好效果。
SFBT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認為解決自我問題的專家就是自己,相信個體具備改變現狀、解決問題的資源,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且能夠利用這些資源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二是認為問題同樣具有正向功能,即問題能幫助個體思考并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對自我產生正向期待,從而加深對問題正向意義的認識;三是不關注問題,而是關注問題的解決,也就是從傳統(tǒng)的追因模式中擺脫出來,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
二、SFBT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主要包括預設性提問、一般化技術、例外提問、刻度化詢問、奇跡詢問及振奮性鼓舞等技術。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對這些技術加以運用,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師語言,以新的視角展開有效的師生交流。
(一)預設性提問,快速聚焦目標
預設性提問是指提問并非為了尋找原因,而是建構解決問題的導向思考,暗示、導引當事人往正向的、未來的、解決問題的方向思維,以期用積極的觀點促使改變的發(fā)生。例如學生剛上完體育課,整個課間都處于興奮狀態(tài),甚至下一節(jié)課已然開始,依舊難以安靜下來。于是,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在體育課上十分開心,可現在第二節(jié)課開始了,你們做好上課的準備了嗎?老師相信每個學生都想在課堂中高效地學習,有優(yōu)秀的表現。那么請問問自己,‘我在這節(jié)課中想要達成什么目標?該用怎樣的狀態(tài)來投入呢?”教師的問題就是一種預設性提問。它不局限于探求問題的原因,而是通過積極暗示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意識到錯誤行為,迅速做出調整,快速聚焦目標,達成預期效果。
(二)一般化技術,建立自信之源
一般化技術是指覺察問題的普遍性,從而減少學生的自卑情緒,最終以信心、勇氣、決心和行動來代替。學生A性格內向,敏感多疑。盡管他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但卻從不主動舉手發(fā)言,即使下課后,也總喜歡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為了幫助學生A建立自信,教師運用一般化技術與他進行了交流:“我發(fā)現你聽課時有股專注的勁兒,這好棒??!你知道嗎?我多么希望能在課堂上看到你積極舉手發(fā)言?。∑鋵嵪衲氵@樣聽課專心但不敢發(fā)言的學生有很多,我在讀書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甭牭竭@里,學生A的神情松弛下來,主動向教師詢問當年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改變方法。案例中,教師通過一般化技術說明他存在的問題是一種普遍現象,甚至通過自我暴露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和自卑心理,從而迅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此敞開心扉,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般化技術幫助學生找回了內在力量,重新建立起自信。
(三)例外提問,相信量變到質變
良好的溝通是以互信為基礎的。作為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并非在所有的時間、場合都會出現問題。即使出現問題,尤其在不太嚴重的時刻,學生會自覺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嘗試解決,這就是“例外”事件。教師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找到例外,通過提問引導他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資源,樹立起樂觀的自信,努力從例外的“小改變”走向有意識的“大改變”。
例如,學生B平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不留神就會開小差,不是忙著轉筆玩就是忙著在抽屜里折紙,導致他學習成績不理想。有一節(jié)課,教師關注到他聽課特別認真,還能主動參與學習,真是令人驚喜。于是,教師及時抓住這一“例外”進行溝通:“你今天聽課坐姿挺拔,很是專心、投入。老師真開心,你是怎么做到的呀?”小B有些害羞地說:“今天的課很有意思,似乎有個‘聲音在提醒我別分心。每當我忍不住的時候就用大腿壓住手,努力管住自己?!苯處熈⒖瘫頁P他:“你做得很出色,甚至找到了認真聽課的方法,我們?yōu)槟泓c贊!”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由“例外”帶來的“小改變”,用真誠贊賞學生,用提問促使學生發(fā)現自己也能改變,也能進步,從而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在不斷的正向強化中,學生的正向“小變化”越來越多,最終由量變走向質變,形成“大改變”。
(四)刻度化詢問,自己就是解決問題的專家
刻度化詢問是指利用數值的評量,協(xié)助來訪者把抽象的概念以比較具體的方式加以描述。這一技術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十分有用。
例如,學生C的作業(yè)潦草,字跡東倒西歪。教師請他按照0~10的區(qū)間給自己的作業(yè)評分,10分表示非常滿意,0分表示很不滿意。學生C?自評為5分。教師問:“假如可以提升,你覺得可以提高到幾分?”學生C認為可以提升到8分。教師立刻表現出激動的情緒:“哇!一下子可以提升3分,不容易?。∥乙呀浉惺艿侥銓懞米殖錆M了信心。那8分與5分的作業(yè)有什么不一樣?你會用什么方法來達到8分?”“寫字時要更認真,看清字的筆畫和結構后再寫;速度不要太快,字的間距要均勻,兩個字之間的筆畫不能相連?!睂W生C回答得頭頭是道。
通過刻度化詢問技術,學生不僅能清晰而準確地找到自己書寫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向,而且明白了自身努力是解決問題的主要原因,對自己的進步充滿了期待。這遠比教師盯住學生問題、聚焦缺陷的做法有效。
(五)奇跡詢問,遇見更好的自己
奇跡詢問是一種具有未來導向的提問方式,即依照來訪者的參照架構加以想象問題解決了、問題不存在時的景象,使來訪者的焦點由現在和過去的問題轉移到未來導向、比較滿意的景象中。
如學生D經常拖欠各類作業(yè),家長也不管了,常常需要教師第二天叫進辦公室,督促其補做,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采用奇跡詢問技術與D進行溝通:“其實你也很想按時完成作業(yè),對嗎?”“嗯?!苯處熾S即又問:“假如有一個魔力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未來,那請你想象一下,一旦你從明天開始都能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結果和現在會有什么不一樣?”D回答道:“我看到老師在課堂上表揚了我,課間能與同學一起開心地玩,不用去辦公室補作業(yè)了?!薄澳憧吹降木跋笳媸翘袅?!那你打算什么時候去實施呢?”“我今晚一定好好做作業(yè)。”
案例中,教師運用奇跡詢問幫助學生看到一旦認真完成作業(yè)后的美好未來,并對所期望的問題解決方案產生清晰、具體、可操作的描述。學生明確了努力方向,激發(fā)出內在的積極力量,充滿動力地去追求自己心中想要實現的目標,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奇跡詢問的重點不在于探究問題成因,而在于幫助學生建立自己想要的、與過去和現在不同的生活,促使其思考一個改變當下現狀的目標,找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六)振奮性鼓舞,提升自我效能感
振奮性鼓舞是一種強大的賦能技術,是通過對來訪者表示支持與肯定的方式,激發(fā)當事人的自信心,從而積極營造正向氛圍的技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細微的進步,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成功的機會,一旦捕捉到其閃光點,就要發(fā)自內心地給予大力贊賞,在集體中營造正向激勵的氛圍。如教師一邊說“你成功解決了問題,太厲害了”,一邊用豎大拇指、全班鼓掌、頒發(fā)獎勵卡等形式及時給予肯定。因為每個學生都充滿著被認可、被肯定、被贊賞的內心渴望,所以教師發(fā)自內心的欣賞會滋養(yǎng)學生的心田,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由此營造的氛圍會使他們充滿了前進的動力和自我效能感。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yōu)閹熒涣鲙砹诵碌囊暯恰=處熢趯嵺`運用中,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立足現在,放眼未來,不斷向學生傳遞信任與鼓勵,真正喚醒學生積極正向的內在力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梅特卡夫.高效教師:焦點解決取向在學校教育的應用[M].鐘愛芳,李曉莉,張春紅,譯.寧波:寧波出版社,2015.
[2]許維素.尊重的賦能——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人性觀與專業(yè)價值[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5):48-51.
(浙江省諸暨市新世紀小學???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