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潔
(廈門海滄實驗幼兒園,福建廈門,361026)
因雨天、暑天、霧霾天及傳染病隔離等原因,幼兒不宜在戶外開展體育運動,為保證幼兒每天不少于兩小時的運動量,幼兒園紛紛開展了室內運動,以滿足幼兒的運動量。[1]但是,在室內運動的組織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經常更換不同種類的室內運動材料有一定的難度;室內運動場地不能滿足多樣化運動技能培養(yǎng)的需要;部分幼兒對單一的室內運動材料缺乏操作興趣等。為了讓室內運動能真正發(fā)揮作用,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與發(fā)展水平,以尊重幼兒自主探索為前提,幼兒園可將一物多玩作為開展室內運動的指導重點,完成對不同層次幼兒的指導,并通過一物多玩激發(fā)幼兒參與室內運動的積極性。室內運動場地有限,投放的材料一般比較輕巧、易于收納,因此投放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一物多玩恰恰能讓幼兒在有效的空間里進行有效運動。在室內運動中,幼兒或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出單一器械的多種玩法,可以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得到發(fā)展,讓幼兒自由、輕松地去玩、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研究,從而發(fā)揮一物多玩的有效性,真正達到快樂運動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幼兒的身體控制與平衡能力、身體移動能力、器械操控能力,教師有效運用現(xiàn)有的室內環(huán)境,可運用“拿來主義”原則,將就地取材與室內運動游戲有效整合,使其功能發(fā)揮最大化。[2]如果功能室沒有配置運動器械,教師可因地制宜將就近材料變成可運動材料,也可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新運動玩法,從而避免各場地間器械的反復搬動。
例如,幼兒可以自由拼擺建構室里的泡沫磚,進行單腳跳、雙腳跳、助跑跨跳、雙腳向側跳等。建構室中的大型積塑可以迅速拼搭成拱門,幼兒可鉆、爬。教室內的桌椅、柜子等可以作為室內運動的材料,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運動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小班可傾向于開展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活動,中、大班可傾向于開展挑戰(zhàn)性運動,教師要注重滿足不同幼兒的運動需求。例如,小班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將椅子圍合成圓圈,擺成“鱷魚池塘”,兩名幼兒當鱷魚,其余幼兒當小青蛙。當“鱷魚”睡覺時,“小青蛙”到池塘游泳;當“鱷魚”醒來時,“小青蛙”要趕緊回岸上(椅子上)繼續(xù)走或爬。中班幼兒教師可將桌子或椅子連起來,變成桌子橋或椅子橋,讓幼兒自主選擇不同的方式通過桌子橋、椅子橋,可以爬、滾、腳不離開桌面或椅子通過。教師可引導大班幼兒改變桌椅的位置,將桌腿朝上,讓幼兒身體保持平衡地通過桌子邊沿,他們也可將椅子擺放成山洞形狀,匍匐前進。在利用這些材料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幼兒的能力水平,同樣是通過椅子橋,教師可設置不同的任務讓幼兒選擇,如讓幼兒頭頂不同重物、手持不同形狀物品、肩挑擔子等,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運動需求。運動前將桌腿、椅腿套上相應的保護套,保證幼兒在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性。
低結構材料沒有固定的玩法,可變可組合,更能激發(fā)幼兒的運動興趣,讓幼兒充分地運動,達到每日的運動量。[3]對于低結構的運動材料,教師要有計劃性和規(guī)劃性,根據(jù)平時捕捉到的幼兒的玩法以及運動技能的要求,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將玩法展示在室內運動區(qū)域,豐富幼兒對這些材料的使用經驗,發(fā)展幼兒的多種運動技能。例如,紙盒、紙杯、紙筒等的玩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設置場地,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單腳跳、雙腳跳、助跑跨跳、雙腳向側跳、持物走、S型跑等。教師也可以提供不同顏色的箱子,把幼兒分成兩隊,每隊選一種顏色,哨聲響起幼兒開始翻箱子,單位時間內哪隊翻得多哪隊勝利。利用箱子開展不同的活動,可以發(fā)展幼兒障礙跑、定點定向投擲等運動技能。
球、繩、圈是幼兒常見的運動器械,這些材料易于搬動、收納,它們在戶外活動中深受幼兒的喜愛,在室內運動同樣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小班活動注重情境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師可在地上貼大小不同的怪獸圖案,讓幼兒原地站立拍打或坐在椅子上拍打“怪獸”,練習原地拍球。教師可將桌子并攏,讓幼兒兩人或四人合作,面對面擺上易拉罐,通過一個球或兩個球互滾擊球,誰的罐子最先被擊倒誰獲勝,這一活動可發(fā)展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及操控球的能力。在中、大班,教師可開展花樣拍球、花樣滾球、三人傳球、多人拋接球、多人合作踢球、夾球跳、利用輔助材料進行趕小球、丟保齡球、運球投籃、頂球、運小球等多種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記錄,組織分享活動,并對不同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不同水平的幼兒能相互學習,了解更多有意思的球類玩法。
對于中、大班幼兒而言,一物多玩可以避免幼兒頻繁更換材料。教師可根據(jù)材料的特點設置不同的區(qū)域,如球區(qū)、圈區(qū)、繩區(qū)、箱子區(qū)、氣球區(qū)、瓶子區(qū)、紙杯區(qū)、地墊區(qū)、浴巾區(qū)等,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區(qū)域,進行室內運動。中班活動要加強游戲性和規(guī)則性,教師可設置套圈、鉆圈、跳圈、投擲等系列闖關游戲。改變材料的空間位置,能玩出不同的花樣,發(fā)展幼兒的不同技能。
例如,教師可把圈掛在半空中,圈的大小、高低不同,這樣,幼兒投擲的目標性更強。將圈中放一個小鈴鐺,可增加投擲的趣味性。教師也可以在圈上標上數(shù)字,讓幼兒有目的地按數(shù)字的順序進行投擲。投擲的材料不可過于單一,教師可投放紙飛機、飛鏢、沙包、紙球等不同大小、不同材質的投擲材料,以便讓幼兒自由選擇,感受不同投擲物的投擲角度、力度等。圈除了掛在半空中,教師也可引導幼兒將圈立起來,練習鉆爬。還可以將圈擺在地上,讓幼兒練習跳躍。幼兒利用圈可以玩出各種花樣,如將圈立起來在地上滾來滾去,將圈變成方向盤四散跑,將圈套在腰間變成小火車等??傊瑯拥娜Ω淖兎轿痪陀胁煌耐娣?。繩也可以開發(fā)出多種玩法,如雙腳跳、單腳跳、向后跳、兩人合作跳等,有的幼兒能邊夾著蹦跳球邊跳繩。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運動區(qū)域,使幼兒不斷地深入了解、探索同一種材料,可以促進幼兒主動練習與體驗。
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空間、時間與材料互動,讓幼兒在室內運動中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選擇玩伴,鼓勵幼兒通過材料組合、方位變換、合作游戲等方式,開發(fā)出更多玩法。只有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和自己熟悉的同伴在一起,他們才能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幼兒之間可以商量游戲的玩法,在交流與合作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例如,教師可引導大班幼兒利用椅子制作迷宮,在游戲前幼兒一起制作迷宮圖,商量迷宮的走法,運用圈等設置陷阱,商量游戲的規(guī)則。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運用鉆、爬、跨、跳等多種技能通過迷宮,體驗游戲的快樂。
在室內運動時,教師要及時捕捉幼兒一物多玩的瞬間,用視頻、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讓幼兒分享交流,讓幼兒說說還有什么有趣的玩法。例如,教師在室內運動時提供了氣球、紙皮等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選擇玩法。對于新材料的投放,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幼兒玩法,而是應該留給幼兒探索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可觀察幼兒與氣球互動的情況,會發(fā)現(xiàn)幼兒想出了許多的玩法,如用頭、肩膀、手臂、手指、腿、腳等頂拍氣球。除了個人玩,還出現(xiàn)了兩人玩和小組玩,有的幼兒把氣球綁在腰間,另一名幼兒去追趕對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記錄幼兒的玩法。通過觀察可知,玩了一段時間后,幼兒的興趣會有所減弱。這時,教師可以和幼兒商量游戲的進程,而后增添不同層次、可移動、可組合的低結構材料,如拉網(wǎng)、蒲扇等。這樣,教師會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雙手或單手自行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墊板、地墊、紙皮)等墊氣球;有的幼兒雙手或單手自行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墊板、地墊、紙皮)等托氣球走;有的幼兒雙手或單手自行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墊板、地墊、紙皮)等,兩兩拋接氣球;還有的幼兒將網(wǎng)設置在教室中間,兩人或多人合作拍氣球過網(wǎng)。在運動結束后,教師可請這些幼兒分享氣球的玩法,說說還可以怎么玩。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把玩法畫下來,形成運動故事,在下次室內運動時可再次嘗試。
在上述活動過程中,教師把握了其角色定位,賦予氣球巨大的魅力,從而使得氣球的玩法層出不窮,幼兒百玩不厭。在分享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采用幼兒自我評價、生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等方法,讓幼兒分享一物多玩的體驗。多元的評價可激勵幼兒更進一步地探索活動。在分享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進一步啟發(fā)、追問,如還可以怎么玩,激勵幼兒探索出更多不一樣的玩法,如材料的組合、位置的改變、規(guī)則的制定等。這樣的分享活動是建立在尊重幼兒、幼兒自主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開展的,采用幼兒與幼兒之間互動,教師觀察為主的組織方式,活動內容有趣、輕松愉快,因此隨著活動的展開,幼兒的興趣與成就感不斷得到滿足,同時堅持性、主動性也得到了鞏固,可為以后探索其他體育活動材料奠定良好的經驗基礎。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引導,因此,教師要將室內運動的理念傳達給家長,爭取家長的理解與參與。在開展室內運動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家長參與,拓展室內運動游戲內容,將室內運動延伸到家庭,開展有趣、簡單的親子運動游戲,從而提升家長的育兒指導能力。在疫情、高溫等特殊時期,幼兒戶外活動減少,室內運動在此時對于幼兒的生長發(fā)育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家中運動場地較小,因此一物多玩對于家庭親子運動十分適合。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QQ群等,將一些有趣的室內運動游戲發(fā)布出來,讓家長明確每個室內運動游戲的運動目標、核心經驗、游戲玩法及注意要點。家中的各種物品,只要是安全、可變的,都可以作為室內運動游戲的材料。
例如,家長可以利用紙杯和小椅子開展多種游戲。游戲玩法一:起點處擺放兩把椅子,終點兩邊各放10個一次性杯子,媽媽和幼兒一起從起點出發(fā),到終點將杯子拿起來往起點跑,誰先把杯子拿完誰勝利;游戲玩法二:將杯子擺成“S”形,家長和幼兒將兩腳張開跨著杯子往前走,游戲可增加情境來回進行,如鴨媽媽帶寶寶散步等;游戲玩法三:用眼罩遮住眼睛,幼兒站立于“杯子雷區(qū)”前面,爸爸或媽媽發(fā)出向左、向右、向前等的指令,幼兒按照指令穿越雷區(qū),穿越過程中不能碰到紙杯。
教師在指導家長和幼兒進行室內運動時,可以引導家長和幼兒一起做計劃,想想繩子除了跳還可以怎么玩。對于幼兒的創(chuàng)意,教師和家長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并付諸實施,和幼兒一起體驗室內運動游戲一物多玩的趣味性。同時,教師要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游戲中,如互拋互接球、雙腿夾玩偶向前跳等,為幼兒的室內游戲提供支持和幫助。在幼兒與材料互動一段時間后,教師可組織“線上室內運動嘉年華”活動,讓幼兒和家長暢玩室內運動游戲。各班精心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靈活設計多種游戲,家長和幼兒可以在家里充分利用材料進行運動。在活動前,幼兒可制訂詳細的運動計劃,并練習。幼兒可運用報紙、桌子、氣球、臉盆、紙杯、枕頭、浴巾、臉盆、紙箱、鞋、紙巾、小椅子等材料進行有趣的一物多玩活動。通過視頻,幼兒和家長可以看到其他幼兒的創(chuàng)意行為,豐富一物多玩的經驗。在一物多玩中,增進親子的情感,激發(fā)幼兒運動的興趣。
總之,一物多玩的活動彌補了室內運動空間小、材料單一、互動少等不足,讓幼兒在室內運動中也能自主探索、交往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發(fā)揮室內運動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