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深入發(fā)展,學生從課外獲得的知識和信息越來越多,學生學習的特點也更加多樣。時代的發(fā)展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順應時代變化,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增加課堂互動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建設更加靈動的課堂,才能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主體? 教學情境? 課堂互動? 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124-01
信息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深入,學生接觸新知識和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學生的學習特點也更加多樣[1]。只有順應信息社會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情境教學、增加課堂互動等方式才能建設更加靈動的課堂,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
1? ?以學生為主體改進課堂教學的意義
1.1 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
現(xiàn)代小學生所身處的學習環(huán)境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現(xiàn)代的學生越來越具有了個性化的學習特點。隨著信息社會的深入發(fā)展,學生接觸新知識和新信息的途徑以及方法也越來越多。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能夠促使教師更多地關注信息社會帶來的改變,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尤其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改變以往單一和刻板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鼓勵學生用自主學習配合課堂教學,更能讓學生培養(yǎng)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1.2 有助于提升課堂效率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將學生當成了沒有個性的整體,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局限,學習效率不高。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改革,將學習拓展到課堂之外。不僅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查找資料,也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學習總結和思考,更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特殊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對于高年級同學來說,以他們?yōu)橹黧w,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們自發(fā)自主地進行主動學習,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1.3 增強了課堂趣味性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要求教師能夠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以往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則應被摒棄或改革。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朗讀、演講、動漫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課堂辯論等方式,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熱烈活躍。
2? ?以學生為主體改革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學習動力優(yōu)勢,從被動化教學轉變?yōu)橹鲃有詫W習[2]。筆者認為以下有以下幾點策略可供參考:
2.1 投入感情和激情,創(chuàng)設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
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積極的、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要求教師摒棄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投入更多的感情和激情,才能感染學生并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3]。
以課堂競賽或實驗的教學情境為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學會合作》),教師首先應不怕麻煩,提前布置任務并準備好道具,積極而認真地開展課堂實驗或競賽,讓學生自己對其他同學進行打分評價,并巧妙設計簡單的小獎牌或手繪獎狀獎給各個積極參與的小組。當然,讓各小組在實驗后進行經驗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設計課堂情境,甚至讓學生體驗教師的角色,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會更強。
投入感情和激情,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情境,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2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適當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
以學生為主體,要求老師能夠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嘗試更有效的方式[4]。比如改以往單一的講解為邊講解邊引導,乃至最終讓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
筆者教《鄭人買履》一課時,有學生提出“真有這么呆板的人嗎?”于是筆者順勢提出讓各個同學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各個同學紛紛發(fā)言:“諷刺那些死板教條的人” “諷刺那些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通的人”“我們對待不同的事情要隨機應變”……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引導式教學,逐漸將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自己掌握,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一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2.3 基于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手段開展互動式教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深入發(fā)展,不僅學校教學設施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教師也在學習信息化教學手段。這些都為開展互動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邮浇虒W有很多的具體手段,但是信息社會的到來為互動教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比如在高年級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教室里的信息化設備教會學生如何查閱資料。通過查找資料不僅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更能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總結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而得益于學生的課前提前準備,教師可以將課堂的時間更多地用于分析和互動,而不是簡單枯燥的講解。
得益于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往往在課外就獲得了豐富有趣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上結合課堂內容,給學生以展示知識和技能的機會。若能事先統(tǒng)計了解班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在進行相關內容教學時就可以針對性的設計比如朗讀、演講、動漫角色扮演、手繪課本插圖并講解、課文角色故事講解等由學生自主進行的活動方式。
3? ?結語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小學語文教育迫切需要轉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教師必須投入感情與激情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學習,同時與學生開展有效而豐富地互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林一秀.基于網絡信息時代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6(43):50-51.
[2] 王莉娜.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187
[3] 魏桂芳.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J].甘肅教育,2018,11(21):95-96.
[4] 李海崗.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6(24):129.
作者簡介:胡菊榮(1971-),女,漢族,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qū)人,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現(xiàn)任貴池區(qū)城關小學秋浦分校語文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