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梳理和總結既有研究成果,利用結構化訪談法獲取關鍵數(shù)據(jù),研究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整體行為和具體行為現(xiàn)狀。針對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教師教學管理能力缺失、學生學習習慣欠佳等影響課堂學習效率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明確學生學習動機、豐富學生學習方式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學習行為;課堂效率;行為要素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0)01-011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1020
隨著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研究也在不斷發(fā)展。為了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確保課堂活動得到有效實施,本文以長春市3所中學的學生和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從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存在的問題和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有關學習行為的理論研究
從國外研究來看,一是在主要學習行為表現(xiàn)上,布納德提出教師對兒童學習行為至關重要;麥克納馬拉和莫爾頓通過列舉實例論述教師應該如何更好的控制學生行為;澤波利將問題行為分為學生沖動行為、刻板行為、破壞行為及攻擊行為等,并分析出產(chǎn)生的具體原因[1];斯卡帕基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不當行為,提出通過識別問題、確定目標、制定措施、實施評價等四個步驟來解決。二是在學習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伯利納和蒂奇諾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產(chǎn)生重要影響[2];杜勃魯化認為認知能力和家庭對學習行為的影響只占11%-14%,焦慮、注意力對學習行為的影響占35%;學者卡特里和米爾本提出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學習行為有很大影響[3]。
從國內(nèi)研究來看,一是在學習行為類別研究方面,王姣姣提出個體行為主要是單個人所存在的學習行為,有記筆記、聽講、回答等行為,群體行為主要是兩個人以上以合作,討論等形式開展的行為[4];岳超楠按照個體學習行為的構成進行劃分,分為認知行為、元認知行為與資源管理行為[5];張迪將小班教學中的學習行為分為傾聽行為、言說行為和操練行為[6];周青政等將非合作學習行為劃分為課堂行為、認知行為、社會行為、心理行為[7];李陽針對線上學習行為提出了方式、結構及功能三個維度[8]。二是在學習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方面,李小平、郭江滿發(fā)現(xiàn)學習行為與情感和意向呈顯著相關性,說明情感意向對學生學習行為有較大影響[9];胡衛(wèi)星、趙苗苗研究多媒體技術對學生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存在影響[10];宋志燕、梁彥清揭示不同學生之間在學習信念、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之間的影響關系[11];王達總結出學生學習的28個相關影響因素,主要分為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壓力五個方面[12]。三是在優(yōu)化不良學習行為的研究方面,邱九鳳針對學生學習行為低迷問題,提出應該加強學生學習態(tài)度教育,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師布局合理性等有效措施[13];王晶從明確學習目標和動力,加強養(yǎng)成學習習慣和提高自覺性等方面提出相應舉措[14];孫海燕指出不良學習行為應該得到國家及學校的綜合頂層設計[15];陳文軒認為通過改善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16]。
二、研究設計
調(diào)查方式采取訪談法和問卷調(diào)查法兩種。在訪談內(nèi)容上,分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視角下了解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情況,探討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在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7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問卷調(diào)查,開展描述統(tǒng)計分析。
研究設計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在調(diào)研過程的設計上,采用一對一、一對二和集體訪談等方式進行。首先,對訪談時間、地點、內(nèi)容、目標、主題進行確定,對訪談整個過程進行設計;其次,采用結構化訪談方式與訪談對象面對面開展訪談;最后,總結梳理,對問題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形成報告書。二是在研究樣本的選擇上,以學生和教師為研究對象,選擇長春市3所學校的初一至初三年級學生,面對面訪談21人,集體訪談10人,總計30名學生,面對面訪談教師18人。三是在研究資料的收集上,發(fā)放學生問卷165份,收回有效問卷152份。同時,采用結構化訪談方法,將記錄表中的內(nèi)容和錄音內(nèi)容綜合形成報告書,并通過電話聯(lián)系訪談對象進行反饋和求證,在達成一致意見后整理出最終資料,并針對訪談結果進行內(nèi)容分析。四是在問卷的設計上,依據(jù)文獻綜述和前期訪談內(nèi)容設計問卷,圍繞學生的課堂日常學習行為,從學習動機、態(tài)度、方式以及教師行為和環(huán)境因素等五個方面來調(diào)查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情況。問卷分學生基本資料、課堂學習行為量表、影響因素量表等三個部分。測量采取5級李克特分等級量表,“1”代表不贊同,“5”代表很贊同。
三、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現(xiàn)狀
(一)整體情況分析
從均值上看,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教師行為、環(huán)境因素、學習行為均在3分以上,表明學生對影響課堂學習行為情況的態(tài)度較為積極。其中,學習方式均值最高,其次是教師行為,環(huán)境因素均值最低,表明學生對環(huán)境因素的認可度相對較低。從離散系數(shù)可知,各個維度變量分別為0805、1014、0774、0425、064、1063,可見學生對各維度的看法較為一致,不存在較大分歧。
(二)具體情況分析
1.學習狀態(tài)。學生在課堂呈現(xiàn)的學習行為多種多樣。其一,在學生能否跟上教師思路上,有138%的學生認為自己總是可以跟上教師思路,有342%的學生經(jīng)??梢愿希?62%的學生有時可以跟上,有118%的學生很少跟上,還有39%的學生表示上課從不聽講。其二,在“學生是否會在課堂上走神”的問題上,有118%的學生表示總是會在課堂上走神,有257%的學生經(jīng)常會,有447%的學生有時會,有125%的學生很少會,53%的學生表示從來不會,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不專心。其三,在“學生是否會獨立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問題上,105%的學生總是獨立完成,329%名學生經(jīng)常獨立完成,414%名學生有時獨立完成,132%的學生很少完成,2%的學生從未獨立完成,可見在獨立完成教師任務的任務中學生的行為仍然缺乏。其四,在“學生是否會上臺演示自己的作業(yè),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問題上,有316%的學生表示總是會,349%的學生表示經(jīng)常會,14%的學生表示很少會,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會上臺演示自己的作業(yè),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五,在“學生是否會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與同伴積極討論”的問題上,有112%的學生表示總是會,有493%的學生有時會,說明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行為參與性不夠。其六,在“學生是否會在課堂上干與學習無關的事(看小說、玩手機、畫畫等)”的問題上,有289%的學生表示總是會,428%的學生表示經(jīng)常會。
2.學習動機。調(diào)查顯示,有638%的學生認為學習可以獲得專業(yè)知識和快樂,有322%的學生認為學習難以獲得專業(yè)知識和快樂。有625%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習認知和未來規(guī)劃比較模糊,沒有考慮過未來,只有336%的學生對未來有規(guī)劃。還有348%的學生認為自己對本專業(yè)感興趣,有46%的學生對自己專業(yè)并不感興趣。這說明學生雖然認為學習可以獲得專業(yè)知識,但對學習前景并不明確,缺乏對未來的規(guī)劃,因此對學習的興趣逐漸減退,導致學習動機不強,從而在課堂上產(chǎn)生被動的學習行為。
3.學習態(tài)度??筛鶕?jù)學生對學習的情緒狀態(tài)和意志狀態(tài)的關注來判斷和解釋。調(diào)查顯示,342%的學生認為學習有點兒浪費時間,263%的學生認為學習十分浪費時間。
在學生對學習的意志態(tài)度上,118%的學生認為學習遇到困難的態(tài)度是會繼續(xù)學下去,178%的學生是差不多會學下去,342%的學生是分情況、不能確定是否會繼續(xù)學下去。在學生對學習的意志態(tài)度上,337%的學生有時候會去請教教師,237%的學生很少會去問教師或同學。在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狀況上,602%的學生對感興趣的課程態(tài)度總是或經(jīng)常比較認真、注意力集中、上課積極,只有151%的學生對感興趣的課程態(tài)度不認真,注意力不夠集中。在學習風格上,145%的學生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解決,322%的學生很少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對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否照抄板書、進行分類總結上,有421%的學生總是會照抄板書,27%的學生經(jīng)常會照抄但不經(jīng)??偨Y。在“學生是否會復習當天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問題上,有33%的學生表示總是會,118%的學生表示經(jīng)常會,362%的學生有時會,有382%的學生表示很少會。在“課后會和同學交流學習情況和心得”的問題上,有99%的學生表示總是會,有408%的學生有時會。在“學生是否有上課記筆記的習慣”的問題上,375%的學生表示經(jīng)常會,25%的學生有時會,說明大部分學生有課堂上記筆記的習慣。
4.教師教學行為。其好壞與否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chǎn)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包括教師備課是否充分、教學內(nèi)容是否新穎、教學方法是否陳舊等方面。在“教師是否對學生缺乏了解,教學內(nèi)容過難或過易”的問題上,有112%的學生表示教師會出現(xiàn)此類情況,342%的學生表示教師有時會,這說明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教師行為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在“教師是否備課充分”的問題上,有125%的學生表示教師講課不充分、經(jīng)常出錯,有395%的學生認為教師備課充分,這說明教師的備課情況有松散現(xiàn)象。在“教師教學方法是否陳舊”的問題上,有72名學生表示教師的教學方法難以適應學生目前學習狀況,55名學生表示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缺少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大部分的學生認為教師當前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教學方式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適應中學生的現(xiàn)狀。
5.課堂學習的內(nèi)部環(huán)境。在“課堂學習氛圍是否會影響課堂學生行為”的問題上,有802%的學生認為課堂氛圍會影響到學習行為。在“我認為上網(wǎng)會分散我的學習精力”的問題上,有651%的學生認為手機上網(wǎng)會分散學習精力,影響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在“最后幾排會降低聽課效率”的問題上,有33名學生認為坐在后面位置會十分影響課堂行為,36名學生認為比較影響,65名學生認為有時會影響。在“我會因為學習成績退步改變自己的學習行為”的問題上,有108名學生認為會改變自己的學習行為。在“我會經(jīng)常受周圍朋友的影響去隨波逐流”的問題上,有421%的學生認為總是會受身邊朋友的影響,有296%的學生認為周圍朋友會經(jīng)常影響自己的學習行為。
四、主要結論和對策
(一)主要調(diào)查結論
1.教師缺乏正確的教學方式及管理能力。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是多種多樣,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認為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教學內(nèi)容過難或過易,與學生實際情況難以匹配;在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上,有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氣氛比較死板,學生喜歡教師運用PPT演示、舉例論證等教學方法講授學習內(nèi)容,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2.課堂學習行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互動參與度低及目標達成差的情況。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課堂學習上,有些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跟不上教師思路,逐步失去學習興趣,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在課堂上經(jīng)常走神,與同伴積極討論或與教師互動較少,在課堂上喜歡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看小說、玩手機、畫畫等)。對學習失去興趣導致學生出現(xiàn)違反課堂秩序的各種行為,如竊竊私語、在課堂上睡覺等。由于學生課上學習效果不佳,導致學生也很難獨立完成課上教師布置的任務。
3.學生學習目的及學習規(guī)劃較為模糊,且缺乏動力。調(diào)查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動機大多偏向于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并不認為學習是為了豐富和提升自己。學生學習大多是為了滿足學業(yè)上升的需求,順從學校和家長的要求,獲得專業(yè)知識。很多學生對學習和未來規(guī)劃的認知比較模糊,因此,很多學生并不是喜歡學習,而是將學習當作達到某種需要的必經(jīng)途徑。正是由于學生學習動機不同,形成的目標結構也不同,影響了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
4.學生學習缺乏科學的方法和良好的習慣。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普遍存在誤區(qū),普遍存在不太重視學習方法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方法就是課上聽課,記記筆記,考前突擊硬背。這樣的學生并未真正學到知識,課堂學習行為難以控制,最終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學生,在課前會制定學習計劃,督促自己完成課上任務,有效提高學習效率,認真整理筆記,及時復習,最終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學生專業(yè)技能和學習成績同時得到提高,所以,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非常重要。
(二)主要建議及對策
1.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手段。一是提高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和課堂教學能力。要提升教師綜合素質(zhì)能力,就要站在經(jīng)濟社會和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最前沿,把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融貫在教學改革中。同時,教師還要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具備大量生活經(jīng)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教學內(nèi)容豐富、生動和有感染力。二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和強化課堂管理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行為,需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只有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才能有效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從內(nèi)心尊重你,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另一方面,還要利用教學手段充分管理好課堂,規(guī)范課堂秩序,讓學生在有序公平的環(huán)境中有效學習,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教師更好地更有效地傳授課堂知識。三是利用新技術實現(xiàn)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采用新的技術來滿足學生和市場多元化的需求,運用現(xiàn)代集成信息化教育技術不斷改善教學手段,多采用慕課或翻轉課堂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學習,通過新技術教學方法抓住學生眼球,讓學生愛上課堂,可以有效的解決學生不良的課堂學習行為。
2.明確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動力。一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分階段設立目標。讓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是切記不要假大空,以實際成功經(jīng)驗作為學習案例,讓學生產(chǎn)生信心和理想信念。通過學校班級等主體,開辦一系列活動來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可以多元化,比如演講比賽、宣講會、主題班會,都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把自身學習與服務社會、實現(xiàn)人生價值聯(lián)系起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學校在宏觀層面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應該主動幫助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并在設計大目標的同時,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每一節(jié)課學習的小目標,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合理學習,分別制定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任務。二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著重關注學生內(nèi)心更深層的學習態(tài)度。了解學生的需求問題,對癥下藥,找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知道自己未來目標和方向,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行為。
3.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求知能力。一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解決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中學生由于其階段的特殊性,對事物認識取決于態(tài)度,學校和教師應該重點挖掘學生的求知欲,轉變其對學習的態(tài)度。學生的好奇、好問、好思等天性,需要在教學中因勢利導,將學生的求知沖動轉化為指向教學目的的強勁動力。二是鼓勵中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使學生從了解書本內(nèi)容發(fā)展到自如地運用書本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和實際應用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模仿書本知識,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課堂理論教學和社會調(diào)查、學習競賽相結合的學習實踐,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三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來解釋檢驗論證書本知識,這樣更具說服力和趣味性,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更有教育意義。在探究實踐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探索,獲取正確的科學結論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責任感,使學生養(yǎng)成追求真知的嚴謹習慣,這樣才能使探究學習成為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活動。
4.豐富學生學習方式,改進學習方法。一是改變學生陳舊的學習方法。針對學生的特殊性不斷優(yōu)化和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動手動腦,以實踐代替死記硬背,從而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一個富有想象力的空間,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二是開展學習方法的經(jīng)驗交流。樹立榜樣的力量,鼓勵學習優(yōu)異或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分享和交流,帶動學生學習氛圍。也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學習競賽等活動,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yǎng)互幫互助、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還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找準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曉端,Keith,S.當代西方有效教學研究的系統(tǒng)考察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5(8).
[2]陳曉端,Stephen?Keith.當代西方有效教學研究的系統(tǒng)考察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8).
[3]尹福春.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行為研究[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8(1).
[4]王姣姣.實踐與反思:課堂教學行為研究以六所中小學校為個案[D].湖南師范大學,2010.
[5]岳超楠.初中課堂教學行為分析與優(yōu)化策略研究[D].溫州大學,2011.
[6]張迪.小班教學中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7]周青政,楊永艷,鄧先春.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非合作學習行為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6(2).
[8]李陽.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在線學習行為分析模型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7.
[9]李小平,郭江瀾.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4).
[10]胡衛(wèi)星,起苗苗.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行力的實驗研究[J].中小學電教,2005(11).
[11]宋志燕,梁彥清.學習信念及其對學習行為和學習動機的影響[J].長治學院學報,2009 (03).
[12]王達.高職學生學習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17(7).
[13]黃麗娟.“學困生”在課堂學習中究竟在干什么——關于一個“學困生”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的觀察報告[J].教育科學研究,2006(6).
[14]王晶,關于職高學生學習行為的分析與培養(yǎng)對策[J].中華少年,2016(4).
[15]孫海燕.中職生不良學習習慣的教師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16]陳文軒.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高職學生學習行為模式構建[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5).
(責任編輯:王世君)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Learning Behavior Based on Improving Classroom Learning?Efficiency
BIAN Lina
(No. 53 Middle School in Changchun, Changchun, Jilin 130031,China)
Abstract: By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uses structured interview to obtain key data, and studies the overall behavior and specific behavior statu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lassroom learning. In the view of problems found in the study, such as lack of teaching management ability with teachers and poor learning habits with students, which affect classroom learn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clarify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riching students'?learning methods.
Key words: learning behavior; classroom efficiency; behavioral factors第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簡介]卞麗娜(1975-),女,吉林洮南人,長春市第五十三中學教師;研究方向:教育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