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杰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推進和深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現(xiàn)代教育領域?qū)Τ踔姓Z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diào)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豐富的語文學科知識,同時也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引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要始終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革新教學模式,基于學生發(fā)展需求和學習需要的視角,運用更靈活、生動、富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將情感教育有機融入課堂中,為初中生逐步成長為符合現(xiàn)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zhì)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語文學科具有豐厚的人文意義,教師在課堂中展開情感教學是體現(xiàn)學科意義的重要措施。故而,初中語文教師就要充分應用語文學科的先天優(yōu)勢,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受到深遠持久的情感熏陶。這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能夠切實推動語文教學正向發(fā)展,讓學生真正與教師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從而深切感知語文學科知識魅力的同時,陶冶自身情操。
一、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的意義分析
語文學科的教學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也推動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語文學科也擔負著傳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使命,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強化民族文化認同感。而情感是語文學科的靈魂所在,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文本時充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引起共鳴。教師將情感教育作為載體,能夠引導學生感受語文世界當中的真、善、美,這既是培養(yǎng)初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動學生挖掘字里行間中情感脈搏的必要手段[1]。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興趣是帶領學生探索未知領域最好的老師,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就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推動情感教育的關鍵所在。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能夠在學習和欣賞教材的過程中,深切體味到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并通過具體的實踐,將自身的情感體驗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出來。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相關內(nèi)容時,就可應用“興趣引導法”。在課前,教師可先將與該堂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進行整理和剪輯,將其制作成PPT教案,在課堂導入部分播放給學生觀看。在學生完成觀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材料中所蘊含的情感內(nèi)容。在各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聆聽,對于小組內(nèi)闡述的具體內(nèi)容不做過分干涉,同時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提出的問題,但不以消極、負面的態(tài)度評判學生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此外,教師可播放與該篇文章相符合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帶領下走入文本中的情感空間。在學生完成討論后,教師要鼓勵各個小組將討論的最終內(nèi)容分享給其他同學,并以樹狀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在該小組某一同學進行展示時,其余同學可根據(jù)同一觀點進行補充,讓樹狀圖的細節(jié)更加豐富和飽滿。最后,教師要綜合各個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并以此為線索,對該堂課程內(nèi)容的核心部分進行二次剖析。
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切實與文本中的作者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從而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將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形象的畫面。同時,學生也能夠始終保有對文本情感內(nèi)容挖掘的濃厚興趣,從而在不斷討論和探究的過程中獲取文本內(nèi)容中的情感元素,引起共鳴。
(二)豐富教學模式,強化學生自主意識
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就可牢牢抓住這一特性,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意識。這不但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體會同一文本的情感因素。學生在自主、積極的文本探索中,能夠?qū)⒖菰锏奈淖肿兊蒙鷦诱鎸?,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2]。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我的母親》相關內(nèi)容時,就可應用“游戲教學法”。在課前,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該文本內(nèi)容進行輪廓性認知,并將與該堂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真實故事、新鮮資訊、影視作品等內(nèi)容進行收集和整理,同時將與自己收集內(nèi)容相關的聲音、影像、圖文等資料進行整合,作為輔助展示手段帶往課堂中。在課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統(tǒng)一展示自己所帶來的相關內(nèi)容,并由此開展“情感分享擂臺賽”。教師先由抽簽的方式,隨機引導一名同學將自己帶來的內(nèi)容展示給其余同學,并訴說其中蘊含的情感內(nèi)容和自我體驗。在該同學展示的過程中,其余同學可對此提出疑問,展示同學應用輔助手段進行二次剖析。在該同學展示完成后,教師再隨機邀請一名同學以同樣的分享方式進行展示。兩名同學均完成講述后,其余同學根據(jù)講述者的表達效果和情感剖析的準確度,選取一名同學繼續(xù)接受其余同學的“挑戰(zhàn)”。班級中,站到最后的一名同學則為該次“情感分享擂臺賽”的“擂主”,其余同學可在下一次活動開啟后,以同樣的方式再次發(fā)起挑戰(zhàn)。
最后,教師可將該堂課程中的精彩部分和難點部分進行整理和剪輯,發(fā)布到班級學習群中,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發(fā)展需求進行二次學習。
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良性競爭中不斷突破自身局限,并從多個角度挖掘文本當中的情感信息,從而使自身的情感認知能力逐步增強。此外,學生在挖掘文本中情感內(nèi)容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和學習的意識也得以強化,真正實現(xiàn)班級整體性提高的目的。
(三)尊重個體差異,落實個性評價體系
評價是推動學生和教師共同前進的重要動力,而有效評價不但能夠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以增強,也能夠使學生迅速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并采取不同措施進行彌補,使自身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3]。同時,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會因為個性發(fā)展、學習需求、家庭背景等多種因素形成較為明顯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又會對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和情感思考能力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就要尊重個體差異,真正落實個性化的評價。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桃花源記》相關內(nèi)容時,就可應用“差異評價法”。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學生在挖掘文本時的全面性和綜合性,在該層次學生進行反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完成文本含義剖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文本內(nèi)容,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更深層次情感因素,讓學生不斷突破自身瓶頸,往更深遠的方向發(fā)展。而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就要注重培養(yǎng)該層次學生的基礎性情感感知能力。在該層次學生進行反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獲取作者直觀體現(xiàn)的情感信息,同時教師要給予該層次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讓該層次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向上攀爬,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要運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在強化學習效果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始終保有對語文知識探索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鄒慶剛.對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幾點探討[J].考試周刊,2017(77):62.
[2]? 田擁麗.試論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116.
[3]? 冉庭香.淺析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外交流,2017(29):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