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春
【摘要】隨著教育部對小學文化教育的愈發(fā)重視,語文科目成為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小學教師想要提升小學教育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可以通過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思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教學模式,科學地為學生選用最適合的合作教學模式等措施,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以及相互幫助下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jīng)驗,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應用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不斷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能僅拘泥于形式,把它當作一種學習模式,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效管理學習時間。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從而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1.小學語文小組合作的意義
(1)對學生的意義。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較之傳統(tǒng)課堂,這樣的小組合作,新奇又重點突出,內(nèi)容精簡,更適合小學生。如果小學語文中每一堂課的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又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一舉兩得。(2)對教師的意義。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教師對知識點的總結能力,拓寬了教師的知識面。教師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將知識點生動具體化,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只依靠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大量拓展課外知識進行輔助才不會顯得空洞。因此,在準備過程中,教師需要查閱大量相關背景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在這同時也能夠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使教學觀點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2.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出現(xiàn)的問題
2.1缺乏指導,忽視教師作用
在語文課上,學生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教師則在一旁注視。教師感覺討論結果不盡人意,就讓學生重新開展討論,但是學生感到很茫然,無從下手。近年來,新課改一直倡導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讓教師“一言堂”,但如果過多重視學生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使學生不能學到知識,獲得進步,也是不可取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是充分利用發(fā)揮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進步。
2.2引導不足,忽視組織形式
某次聽語文公開課,在進行到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時,幾個學生在位置上并沒有討論老師所給的問題,有兩個學生還在那里討論昨天看的動畫片,其他學生則在座位上坐好,但都沒有講話。筆者感到疑惑,在課后詢問這一組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是否有組長引導討論問題,有個學生說,他雖然作為組長,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引領其他學生進行討論,而且他認為有些學生并不聽他講的話。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在內(nèi)部組員明確自身任務時,有序的對教師所給出問題進行探討,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這幾個學生卻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開小差,組長也未做好自身的工作,組員也不知道自己的任務,造成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下。
3.小學語文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3.1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教師積極地倡導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開展語文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認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與學生積極地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充分信任教師,并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語文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討時間,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內(nèi)進行學習和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和探索。
3.2引導學生學會表達
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自信。因此,在小組合作時,要鼓勵學生表達,通過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讓學生敢于講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可以讓學生體會當老師的感覺,鼓勵學生站在講臺上講題,通過這種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3.3合理布置合作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綜合能力
在小學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不夠堅持,目標不明確等問題,而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精神導師的角色,不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還可以為學生合理布置合作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幫助,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等必背課文時,可以將學生每5人分成一組,組成學習小組,并指定小組成員中語文成績較好的一位學生為小組長,教師在教授完一篇必背科目后,要求每個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該篇課文完整背誦,并讓小組成員相互監(jiān)督、管理、督促,再由小組長對每位小組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統(tǒng)計登記。教師僅僅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截止時驗收每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就可以輕松獲取學生的背誦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小組長登記的任務完成情況對整體任務完成較快的小組進行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并讓小組成員分享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幫助其他小組進行學習。教師通過將學生分組,再合理的對每個小組派發(fā)小組任務的方式,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過程當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增強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朱寶紅.芻議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8(05):122
[2]馬榮華.小組合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8(05):122
[3]李琦偉.淺析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8(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