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妃
內容摘要:生命是珍貴的,生命是神圣的,生命是不可重來的。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關系的變化,人際關系的復雜,生活壓力,學習壓力不斷地增大,近幾年來學生自殺、他殺、校園暴力等等漠視生命行為的一再發(fā)生,使加強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學校 生命教育 刻不容緩
不可否認,這幾十年來學校生命教育是有所缺失的,所以,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是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重要課題。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教師就是這催化劑的施播者,教師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情緒。
笑容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老師每天給孩子一個笑容,見面了主動跟學生打招呼,學生就會感受到老師的愛,長此以往,學生會少了緊迫感,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個性,從而積極自信地面對人生。
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尊重、熱愛生命。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小紅(化名)同學是我們班一個特殊的孩子,她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遭到大多數(shù)同學的歧視。我接手后,我就教育孩子們不能歧視小紅同學,并以身作則,上學時,我會主動微笑跟她打招呼,會跟她手拖手進學校;下課了她來抱抱我,跟我聊天;我教讀她喜歡的英語,并給她表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她充滿成就感;有時候上課她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我也溫和地教導她,上課要有上課的規(guī)矩。在我的引領下,同學們開始對小紅展現(xiàn)善意,他們的友好交流也漸漸多了。俗話說,有容乃大。一個笑容,一句贊賞是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想要積極引導孩子們,就要持之以恒,要有容人之量和一顆仁愛之心。學生在集體中感受到愛,他就會愛自己,愛他人。
二.生命教育要家校結合
家庭教育對人一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上進心,和睦的家庭能使孩子情緒穩(wěn)定,會關心和體貼別人、能尊老愛幼;相反,如果夫妻經常吵架、婆媳不和,都可能導致孩子性格暴躁,使其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形成抑郁、內向的性格以及產生生不如死的悲觀思想。所以,生命教育,必須取得家長的合作。因此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生命教育的話題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家長會上會給家長提要求,告訴家長們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是孩子們最直接的社會經驗。 父母對家庭成員關系的處理會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孝敬長輩。不僅如此,家長對孩子的愛也要張弛有度,要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內心所想,在他們遇到困惑時要及時給予疏導,并且要給孩子參與商量家庭事務的機會,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一個人只要他對家庭,對學習,對工作有了責任感,他參與的積極性才更高。其實每個孩子都想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他是有存在的價值的。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機會去展示。
三.在學科教學中體現(xiàn)生命教育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活動。我們要把生命教育滲透在每一門學科中。仔細鉆研教材,滲透生命教育,備課時設計生命教育;教學中有的放矢地體現(xiàn)生命教學,讓生命教育直透人心。
1.通過班會課進行生命教育
“珍惜生命”不是一句空話,人生的路途上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坎坷。要珍惜生命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所以,我會充分利用班會課并結合“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消防演練、防溺水、交通安全、性侵犯、燙傷怎么處理等等的技巧技能;通過教學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希冀;通過跟學生分享旅游的樂趣和祖國美麗的山水風光,陶冶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教育目的。
2.充分利用教材滲透生命教育
小學教材里蘊含了豐富的生命教育的教學內容,如語文學科,我們從《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體會到跨越海峽的愛心和生命的珍貴……臺灣女作家杏林子由一顆貌不驚人的種子,一條毛毛蟲的蛻變,引發(fā)了對生命的感悟。從而也認識了從小病魔纏身的杏林子在身心備受折磨的情況下如何頑強地跟病魔作斗爭,她沒有虛度年華,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匆匆》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于時間流逝的惋惜和無奈,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人生匆匆,只有把握好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做出有意義事情。《跨越百年的美麗》從居里夫人的身上,我們學會了人生真正的美麗是為人類的進步作出奉獻,也教育了孩子人生要活得精彩就要有理想,有信念……深挖教材,其實每一課都在向我們展示生命的精彩,生命的意義。
《品德與社會》的教材涵蓋了思想品德、社會、歷史、地理、人文、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如《向人民英雄致敬》這一單元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黃河在怒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強國夢之實現(xiàn)在于今日之少年,我們肩負著重任,所以,我們怎么有理由不珍愛生命呢?
又如科學學科,從觀察種子的發(fā)芽,記錄植物生長過程的變化,認識植物一生要經歷的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感悟人一生的歷程也是如此,淡化生死,滲透生命教育,領悟生命的真諦,追求生命的意義……
生命教育也可以滲透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勞動技能教學,教會學生勞動是人能夠活下去的基本技能和保障。加德納說,“真正的幸?!笔恰爸敢粋€人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力量和才能”。這告訴學生勞動不是一種負擔,換一個角度來看,它是一種快樂,它可以讓人收獲不一樣的精彩,可以不斷地實現(xiàn)自我,體現(xiàn)另一種價值。勞動,讓你我的生活更精彩!
每一個學科都蘊含著生命教育,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去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緊扣課文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慢慢地流進學生的心田,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理想,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社會與自我實現(xiàn),進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張揚生命。
四.通過參加比賽和活動讓生命更精彩
觀念引導行動;思路決定出路;學科滲透生命教育需要有較高境界和眼光,而比賽讓平凡的生活更精彩。近幾年,我區(qū)舉辦了很多項目的比賽,如征文、繪畫、機器人、航模、建模、科普知識競賽等等。我會鼓勵和推薦學生去參加比賽。通過比賽,讓不同的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樹立自信心,讓學生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所在。所以,家長們常常稱贊,老師是真心地為學生好,善于發(fā)掘每個學生的長處,并給他們機會。是啊,給每個學生機會,讓他們在比賽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懂得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還會利用各種節(jié)日舉辦美食節(jié),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文藝匯演、春游、義賣等等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的精彩,激發(fā)學生拼搏奮進的精神,發(fā)揮才能,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
五.通過挫折教育,加強生命的韌度
沒有誰的人生是沒有挫折的,它是我們人生的必經之路。它是兩面的,對于積極樂觀的人,挫折能夠激發(fā)人的斗志,發(fā)掘人的潛能;對于悲觀消極的人來說,挫折卻是將他推向深淵、使他從此一蹶不振的魔掌。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讀書不僅僅是為以后能找一份工作,學習更主要的體現(xiàn)在我們以后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處理事情和挫折的方法和技巧上。當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遇到困難的時候,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會想辦法去解決它,遇到不順心的事時會想辦法去化解,遇到不開心時會找朋友、家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相反,如果不好好學習,沒有知識文化,遇到事情就只會發(fā)脾氣,怨天尤人,這樣問題既沒有解決,朋友家人也會慢慢地離你而去,所以,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
在挫折教育方面,我會用各種新聞里出現(xiàn)的案例跟孩子們像講故事一樣,鼓勵他們嘗試代入分析,談感受,交流解決的方法。例如:十八歲的高中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且被父母責罵,最后跳樓自殺。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二年級的小女孩因為她進過教師辦公室,而當時辦公室里沒有老師,某老師開會回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機不見了,就懷疑該女生,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你已經幾次是遲交作業(yè)了,某一天,你又忘記了帶作業(yè)回來,但是老師就是不相信你已經做了,你會怎樣跟老師解釋?當你已經很努力讀書了,上課已經是很認真了,但是成績還是不夠好,你怎么辦?你的好朋友跟別人說你的壞話,你怎么辦……世間的事并不是全部都如你的意愿,當遇到挫折時,我們如何想辦法解決它,排解它?
貝多芬一生坎坷,家庭貧困,父母失和,17歲母親病逝,28歲耳朵失聰,但是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他用音樂向世人證實他對生命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八B強地戰(zhàn)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蔽覈麛?shù)學家華羅庚,上學時因交不起學費而中途退學,18歲時又因傷寒病而落下左腿殘疾,但是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成就了我國一代偉大的數(shù)學家……這樣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挫折教育不是洪水猛獸,正確的面對可以增強我們生命的韌度。
六.結語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容不得半絲兒戲。學校的生命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重視生命教育,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生命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是可以滲透到各科教學和學校的各種活動中的。在活動中,學生找到了方向、發(fā)掘了自我、磨煉了意志、增強了自信,生命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1.http://www.doc88.com/p-4975165990578.html《情感是教育教學的催化劑》作者:何紹英
2.https://wenku.baidu.com/view/92d63555ad02de80d4d840a7.html《關于小學生的生命教育論文》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陳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