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國內外創(chuàng)意寫作的發(fā)展狀況,并對這本經典的創(chuàng)意寫作教材進行逐章內容的介紹。該書細致地探討了寫作者在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解除內心的寫作障礙、選擇敘述視角、進行人物塑造、描述小說場景、安排故事情節(jié)結構,修改小說作品等。本文還探討了該教材每個章節(jié)的寫作練習對寫作新手有哪些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創(chuàng)意寫作 敘事技巧 寫作實踐
由于新時代網絡自媒體的發(fā)展,無論是在職場還是校園,寫作能力越來越重要,各行業(yè)對寫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語言和寫作能力,決定人一生的發(fā)展?jié)摿Α?,這個觀點似乎已經被廣泛接受和推崇。除了寫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對人們在各個學科和行業(yè)發(fā)展的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來源于美國的創(chuàng)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有機融合了這兩個影響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它不僅全面訓練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敘事能力,還培養(yǎng)一個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無論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是培養(yǎng)作家的寫作項目,創(chuàng)意寫作在美國已經有接近八十年的發(fā)展歷史。根據為創(chuàng)意寫作服務的非營利組織Poets & Writers網站上提供的MFA項目數據庫顯示,美國已經有17所大學設立創(chuàng)意寫作博士學位,239所高校設立創(chuàng)意寫作藝術碩士(MFA)項目,27所高校設立創(chuàng)意寫作學術碩士(MA)項目,還有很多高校設立創(chuàng)意寫作本科項目或者學科方向。在國內,從2009年上海復旦大學成立創(chuàng)意寫作MFA項目到現(xiàn)在,不到10年的時間,它已經從最初的引進階段,到如今中國大陸百余所高校開設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本科專業(yè)方向,或碩士博士學位。很多國內的教授學者都在探討如何進行本土化課程模式的構建以及創(chuàng)意寫作人才的培養(yǎng)。
珍尼特·伯羅薇撰寫的創(chuàng)意寫作指導書《小說寫作:敘事技巧指南》是美國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使用最多的教材之一。它的第1版是1991年出版,經過作者20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反復修改,該書于2014年出版了英文版的第9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11月出版了該書第9版的中文譯本,作為國內引進創(chuàng)意寫作系列圖書之一。2018年7月,珍尼特·伯羅薇以82歲高齡作為嘉賓來到北京參加“第五屆創(chuàng)意寫作國際論壇”,并做了為期兩天的小說寫作工作坊。
伯羅薇在該書的開篇就提問到,為什么大家都想寫,但寫作卻這么難?她引用了愛麗絲·門羅的話“寫作并沒有看起來那么愉快”,還借用了其他知名作家對寫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的陳述,讓讀者認識到,即使是諾貝爾文學獲獎者也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樣每天寫得行云流水。該書開頭就打破了寫作新手習慣認為的寫作就應當“文思如泉涌”的思維障礙。那么,接下來如何認真地對待寫作,如何訓練自己的寫作技能,寫作訓練需要哪些步驟,虛構寫作中哪些方面需要關注和練習?針對小說寫作的多種要素,伯羅薇通過全書的各個章節(jié)循序漸進地給出了非常具體實用的寫作指導。在每個章節(jié)的主題下,她都會列舉大量的知名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的片段例證,進行細致入微地文本分析,給出可操作性很強的寫作指導和說明。筆者在短篇小說的寫作實踐中,通過閱讀作者的文學文本分析和闡述,經常有茅塞頓開、恍然大悟的感覺,解決了當時寫作中存在的很多實際問題。
本書共十章,包括小說創(chuàng)作的寫作過程、“眼見為實”——展現(xiàn)和陳述、“刻畫性格”——人物塑造(一)、“有血有肉”——人物塑造(二)、“身在遠方”——小說地點、“很久以前”——小說時間、“塔和網”——故事形式、情節(jié)和結構、“請叫我以實瑪利”——敘述視角、“塞姆,再奏一遍”——小說修改,另附有一篇序言和書后附錄。
這本書是以每一章節(jié)的主題為對象由淺入深來展開討論的,而且各章都有類似的結構安排。首先,創(chuàng)意寫作概念闡述。這個概念在章節(jié)中會被拆分為幾個更小的問題,對它們進行更加細致的討論。其次,文本(對比)分析。作者在闡述子概念時通常從長篇或短篇小說篇章中尋找例證進行文本分析和效果探討,或將不同的語言描述放在一起進行效果對比分析,讓寫作初學者更直觀地體會并理解如何作為寫作者來閱讀文學文本,如何寫作才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接著,示范文本閱讀。每個章節(jié)末尾,作者都會選取幾篇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幫助寫作者在閱讀中更深地感受和理解該章節(jié)的核心內容。最后,寫作練習。為了將寫作知識落實到寫作實踐中,以此夯實本章的寫作訓練重點,作者在每章結尾都設計相關的創(chuàng)意寫作練習,幫助寫作新手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以第八章“敘述視角”為例。作者首先解釋視角是小說中最復雜的元素,無論怎么分析作品,敘述視角總是那個涉及到作者、人物和讀者之間關系的關鍵要素。然后本章按照以下子題目進行更為細致的闡述,每一部分都舉了大量的例證和細致入微的文本分析:誰在說?/對誰說?/以什么形式說?/以多遠的距離說?/關于視角一致性的一點提示 /寫作練習。第一部分“誰在說”,敘述者是誰。這涉及到了幾個敘述視角,即第三人稱、第二人稱或第一人稱,以及它們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第三人稱中的客觀作者部分,伯羅薇舉的例子是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中兩個主人公的對話,海明威用鏡頭式對話的形式給讀者提供了發(fā)現(xiàn)主人公的機會,讓讀者體會到他自己比故事人物都更了解他們而帶來的閱讀愉悅感。之后,本章探討了不可靠敘述者以及其呈現(xiàn)出的戲劇性反諷效果。第二部分“對誰說”,故事是對誰講,是對讀者,對另一個故事人物,還是以日記的方式與自己進行對話。第三部分“以什么形式講故事”,是內心對話、意識流、演講還是日記的形式。第四部分“以多遠的距離講故事”。這里舉的例子是艾麗斯·沃克(Alice Walker)的《玫瑰百合》(Roselily)中一個片段,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暗流涌動》(Simmering),用來說明寫作者在寫作中都在利用時間、空間、語氣等向讀者制造或疏遠或親近的距離感。本章最后,作者講到了小說寫作中需要控制視角一致的重要性,否則會讓讀者感覺別扭,也會引起讀者的困惑。本章的閱讀篇章是喬治·桑德斯(George Sanders)的《勝利環(huán)游》(Victory Lap)、伊麗莎白·塔倫特(Elizabeth Tallent)的《沒有人是個謎》(No Ones a Mystery),以及羅賓·赫姆利(Robin Hemley)的《回復全部》(Reply All)。閱讀之后有五個寫作練習,其中一個練習是“寫下對自己的一個錯誤的陳述。比如:我有一個寵物,蛇。然后繼續(xù)寫,詳細闡述這個錯誤的陳述,允許人物‘我去發(fā)展……”
筆者經過自己的實踐發(fā)現(xiàn),寫作新手如果經過像伯羅薇書中進行的細致嚴謹、科學實用的訓練來指導自己的寫作,會幫助寫作者更好地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具有個性化的寫作表達方式?!缎≌f寫作:敘事技巧指南》一書中詳盡的概念闡述、大量的寫作案例、細致的文本作品分析和有針對性的寫作練習,不僅為寫作者的寫作過程產生很強的指導價值,也為那些沒有經過專業(yè)系統(tǒng)訓練的創(chuàng)意寫作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實用有力的參考。
基金項目: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英語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9BJ0041B)
(作者介紹:高小娟,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文法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