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華
【摘? 要】提升幼兒美術教學的趣味程度,對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意義重大。廣大美術教師應認識到,趣味美術課堂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能夠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成效,可實現教學資源的充分融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運用趣味學具幫助幼兒形象認識圖形,運用生活感知幫助幼兒直觀認識顏色,運用廢棄材料幫助幼兒學會動手操作,運用鄉(xiāng)土藝術幫助幼兒了解鄉(xiāng)土文化,運用手中畫筆幫助幼兒開啟想象翅膀,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美術;趣味教學;分析研究
在學前教育工作中,美術學科承擔著培養(yǎng)幼兒審美情趣、提高幼兒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職責,廣大教師應強化教學研究,針對幼兒身心特點,選取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打造趣味性的美術教學課堂,充分激發(fā)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為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幼兒美術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打造美術趣味課堂的意義
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們對美術學習充滿興趣,必定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與教師的互動以及同學之間的合作會更加充分,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水平將會上升到新的層次。因此,廣大教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應強化趣味教學,推動趣味課堂的建設,其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趣味美術課堂建設符合幼兒認知特點
研究顯示,3-5周歲階段的幼兒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也有利于他們認識事物和開展思維活動。這一年齡段正好處于學前教育階段,開展美術教學應立足于幼兒的思維與認知習慣、能力,打造趣味美術課堂順應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與培養(yǎng)幼兒能力等方面要求相吻合,實現了教學目標任務、方式方法與幼兒身心特點、成長階段的一致性。
(二)趣味美術課堂建設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
許多家長深有體會,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必定要前往探究一番。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一定是趣味性的內容,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增加趣味元素,讓孩子們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要么以他們感興趣的動畫等形式出現,要么給予他們充分的參與空間,要么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讓孩子們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充滿興趣,這樣有助于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趣味美術課堂建設可以提升教學成效
影響幼兒美術教學成效的因素有很多,課堂氛圍、幼兒參與程度、教學內容等,打造美術趣味課堂可以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并使其積極投入到師生互動之中,趣味課堂也能會匯聚更多的教學資源,能讓幼兒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充滿探究欲望,對傳授美術基礎常識、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趣味美術課堂建設強化教學資源整合
為了打造趣味課堂,美術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及教學流程安排中,除了美術教材中的內容,還要積極搜集有關鄉(xiāng)土美術、生活中的美術等元素,補充到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給幼兒更多的直觀感知和形象體驗,實現教材內容與生活素材的完美融合,實現資源整合的最大化效果。
二、創(chuàng)新理念,有效提升美術課堂趣味程度
幼兒美術趣味課堂的打造,一定要站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針對幼兒身心特點及美術教學任務,優(yōu)化教學內容,活化教學模式,有效推動美術教學的深入開展。
(一)運用趣味學具幫助幼兒形象認識圖形
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形狀的圖形,是美術教學的一項任務。如果直接對幼兒進行講解:這是圓形,這是長方形,顯然無法達到形象理解的效果。為了提高教學的形象、趣味程度,筆者選取了孩子們比較喜歡的玩具型學具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首先在投影上向孩子們介紹了各種圖形,什么樣的形狀是圓形,什么樣的形狀是長方形等。接下來,要求孩子們以方桌為單位,每個桌子安排一組學具,大家根據老師的要求,快速找出學具中的各種圖形。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在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后,腦海中對不同的圖形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來在自己動手找相應圖形的時候,就非常容易了。他們能很快找出圓形、長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圖形,對各種圖形的形狀加深了印象,并且在和同學合作的過程中,強化了協(xié)作意識。
(二)運用生活感知幫助幼兒直觀認識顏色
學前階段幼兒對幼兒辨別顏色的能力的培養(yǎng),是美術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引導幼兒辨別各種顏色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生活元素,特別是通過幼兒生活中見到過的各種物品,幫助幼兒快速、準確地辨別顏色,能讓幼兒樂在其中,并且能提高其顏色辨別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投影上出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如紅色的大門、白色的墻壁、金色的琉璃瓦等,這些在孩子們的腦海中都有一定的印象,教師結合這樣的生活感知,幫助幼兒快速記住了各種顏色。在出示了一組生活常見物品引導幼兒記住顏色之后,筆者還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生活中還有哪些顏色的物品。這樣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子,他們根據生活中的印象,說出了很多顏色,如白色的棉花、紅色的桃花、藍色的云朵等,增強了其顏色認知和辨別能力。
(三)運用廢棄材料幫助幼兒學會動手操作
在學前階段,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提高動手能力,對他們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有積極的幫助。教師在抓好教材中各種手工訓練的同時,可以拓展開來,引導幼兒使用生活中的各種廢棄材料,進行手工制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動手試一試,將廢棄的塑料瓶制作成小掛籃、小筆筒、小花盆等。孩子們對這樣的操作非常感興趣,幾個幼兒一組開始研究,使用小刀、剪子等工具進行制作。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有的小組制作成了掛籃,有的小組制作成了花盆,并在里面種上了豆子等。在這樣的操作小游戲活動中,孩子們變廢為寶,全員參與構思設計與制作,較好地完成了作品,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運用鄉(xiāng)土藝術幫助幼兒了解鄉(xiāng)土文化
每一個地區(qū)在長期的發(fā)展積淀中,都會形成獨特的藝術財富,如剪紙、農民畫等,都是具有濃郁鄉(xiāng)土風味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的還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對于這樣的鄉(xiāng)土藝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藝術工作者,都有義務進行發(fā)掘、保護及發(fā)揚光大。幼兒園美術教師完全可以將鄉(xiāng)土藝術融入到美術教學之中,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幫助孩子們更多地了解鄉(xiāng)土藝術的內容及其表現形式、特點等。筆者在教學中投影了各種農民畫,有年畫,有慶祝節(jié)日的畫,還有卡通畫,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筆者還對每一幅農民畫進行了講解,幫助孩子了解其中的內容及主題,同步提高了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
(五)運用畫筆幫助幼兒開啟想象翅膀
引導幼兒獨立創(chuàng)作,是美術教學的較高要求。學前階段幼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教師一定要注重啟發(fā)引導,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象開展繪畫。例如,要求孩子們畫出自己喜歡的汽車,可以加上各種功能。孩子們根據自己平時看到的汽車樣子,畫出了有輪子的汽車,這是通常情況下的作品。筆者加以啟發(fā)引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給汽車加上各種各樣的設備。于是,孩子們腦洞大開,創(chuàng)作出了各種極具創(chuàng)意的汽車。經過這樣的想象,孩子們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讓孩子們從小接受思維的訓練,有利于他們的綜合發(fā)展。
綜上所述,打造趣味性的美術課堂對提升教學成效,培養(yǎng)幼兒綜合素養(yǎng)等均有積極意義,廣大教師應深刻認識這一點,并在教學中加以落實,充分整合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模式,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溫燕華.巧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效率[J].好家長,2018(91)
[2]張鳳.“一村一幼”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淺析[J].教育現代化,2018(43)
[3]周嬌.精心準備 迎接精彩的幼兒美術教學活動[J].科普童話,2018(08)
[4]張瑜.實現幼兒美術教學活動個性化教學的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12)
[5]謝子靜,林琛琛.幼兒園美術欣賞教學情況的調查與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4(Z1)
[6]俞水靜.幼兒園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探微[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3(03)
[7]魏琴容.淺析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有效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3(18)
(江蘇省啟東市慕卿幼兒園,江蘇 南通 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