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偉
【內容摘要】教育即生活是我國當前教育領域備受推崇的教育思想與方法,該思想理念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已經(jīng)在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當中得到了驗證和體現(xiàn)。該教育觀念的核心內涵是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要關注生活在教育實踐當中作用的發(fā)揮,要求教師從實際生活當中尋找素材,給學生提供具備濃郁生活氣息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教學來說,教師同樣也要把生活作為重要的教育源泉,通過引入大量生活化材料,確保教學內容生動鮮活,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確保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課? 生活化教學? 實踐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面向學生落實德育教育的途徑,為保證德育教育的落實效果,選擇科學化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教學生活化是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要求立足生活,推進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當中理解和應用知識,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品質的發(fā)展。將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與當前的教育目標相符,也契合教學改革要求,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最終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將著重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推廣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應用的意義
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與社會人才培養(yǎng)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方向,引領著各個學科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同時也促使各個學科在教育教學當中高度關注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在初中階段貫徹德育教育的一個平臺,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可以對學生的道德素質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觀念。該課程教育的根本目標并不是為學生傳授豐富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而是促進學生道德品質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雖然素質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已經(jīng)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仍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活動。過去注重道德與法治課堂在傳統(tǒng)思想引領下顯得非常死板,不少學生都會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掌握相關知識,而生活化教學模式則能夠給學生打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迅速融入課堂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消除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與不足;生活化教學與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滿足了新課改的教育思想方法變革要求,通過讓教育教學回歸生活,用周圍的人與事感染學生,可以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并通過發(fā)揮這一先進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應用的方法
1.利用生活化導入方法
對生活化教學方案進行設計需要關注生活化教學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要把握好教學開端,力求讓課程教學的開始,部分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產生興趣和動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來說,教師在導入設計方面需要特別考慮的問題,就是怎樣讓學生對講授的內容產生興趣,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生活化教學就具備這樣的特點與優(yōu)勢,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對生活當中的內容比較熟悉,而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導入課程,會讓學生的內在需要得到滿足,便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成就感。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中國人的家時,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就要進行生活化設計,用讓學生回憶經(jīng)歷過的春運進行導入。春運是特定時期社會生活的典型現(xiàn)象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不少學生都有一定的認識與體驗。教師可以在導入時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中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春運這樣的特殊現(xiàn)象?人們?yōu)槭裁磿娂娫谶^年前趕回家中?借助這樣的生活化引導與生活問題的探討,學生能夠逐步認識到家是中國人靈魂的歸宿與溫暖港灣,進而對中國人的家產生濃厚興趣與強烈情感。
2.融入生活化新聞素材
豐富的教學素材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滿足學生成長需要完善學生的綜合品質,教師同樣也要把關注點放在豐富素材的挖掘和提供上。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課堂教學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雖然不少學生紛紛利用電子產品進行新聞閱讀,但是諸多時政新聞卻不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對此教師可以迎合學生的興趣和要求,融入生活化新聞素材,保證生活化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讓課堂教學真正獲取實效,為學生的學以致用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關心國家發(fā)展時,教師就可以挖掘目前的熱點與時政新聞開展生活化教學,由于本科內容的重點在于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于是教師可以把建國70周年國慶大閱兵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這樣的生活化素材,了解國家的飛速發(fā)展,培育學生愛國情懷,提高學生道德素質,順利達成課程教學目標。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收集能夠體現(xiàn)國家發(fā)展的新聞材料或者是其他學習素材,并讓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歸納和分享,進一步充實學生的知識和擴大學生的眼界。
3.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調動初中生課程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法,主要是因為情境化教學一改以往的機械性說教,通過給學生營造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特征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引導學生在情境當中掌握應用方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享受到作為學習主人的學習成就感。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突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之后,通過營造生活化學習情境,讓學生把握課程和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找到教學內容和生活當中的契合點,為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和突破課程學習重難點打好基礎。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的善用法律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消費者維權的生活化情境,鼓勵學生迅速融入相應的場景,并提升法律意識,通過生活情境的演繹,認識到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必要性和法律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生活場景認識到運用法律工具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當中,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與他人權益,獲得預期教學效果。
4.組織生活化實踐活動
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給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帶來了不良影響,主要是因為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是理論學科,而是以實踐性為主要特征的課程,生硬單調的理論講述會讓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當中生成抵觸心理,無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充分理解與應用,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要想改變這樣的情況,就需要聯(lián)系生活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深層次感知與理解知識,提高感悟與理解能力,為學生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的服務社會時,教師就可以擺脫課堂教學的束縛,在生活化教學思想的指導之下優(yōu)化教學設計,安排一定的生活化教學活動,組織帶領學生到養(yǎng)老院當中照顧孤寡老人,給他們帶去歡樂和關懷。這樣學生會獲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實踐體驗,對本課內容進行內化,同時理解本課的深層內涵,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以此為切入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yǎng)。
在大力推動德育教育滲透落實的背景下,注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價值也逐步凸顯,抓好這一課程教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增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學生建立法律法制觀念的保障。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拉近學生和學科距離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通過將該方法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弊端,讓課程教學因為不再照本宣科而更加鮮活生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用好生活化教學策略,引領學生走全面發(fā)展的道路,促進學生德性與價值觀的綜合培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茗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