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坤
【內容摘要】隨著中專地理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地理教學方式也亟待創(chuàng)新和變革。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當前的中專地理教學方式更加關注學生能力培養(yǎng)以及學習主體地位的凸顯,教師會通過提問、情境創(chuàng)設等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回歸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本文就以中專地理教學為例,對中專地理教學方式的幾點變化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專地理教學? 幾點變化? 教學方式
引言
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已經成為中專地理教學的基本原則。基于這個基本原則之下,中專地理教學方式也從過去單一的口述講解、板書講解,向著更加多元化、生動化的方向轉變,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習效果也更加顯著。
一、學習主體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回歸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從當前中專地理教學方式的轉變情況來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最為顯著的一個方面。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這一學習模式主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由學生自己制定自身想要學習的目標,明確學習進度,并參與到設計指標評價中。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感情,進而更好的為學習提供相應的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針對自身的學習展開自我監(jiān)控,進行適度調整。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引導學生展開相關內容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愛學”“要學”“會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腦、動口、動手,學得有趣,學得主動,學得扎實,學會運用,進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這樣展開的自主學習模式能夠更好的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①。
二、教學形式的轉變,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地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也是其教學方式轉變的一個主要特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明確分工和責任,合作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點:學生需要積極承擔自身的責任,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展開學習任務,小組內部應當進行充分的溝通,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信任,進而更好的降低組內沖突發(fā)生的可能性,在小組任務完成后應當展開溝通,進而更好的保證任務各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的完善。由于地理教學需要展開一定的信息交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更好地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發(fā)揮教師自身的指導、示范作用的同時,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課堂參與程度。在課堂中展開知識的共享,進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集體合作精神,建立正確的合作意識。
比如:教師在進行“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構建模擬情境,通過這樣的方式展開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溫室效應”相關內容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角色分配,讓學生扮演熱帶雨林地區(qū)的地方行政官員、木材商、當?shù)鼐用?、環(huán)境保護工作者等角色,展開情境模擬,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到情境當中,進而更好的感受到課本中所講述的內容,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通過這樣的情景模擬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展開思考,學生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制作自身的模擬方案,并在實際的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展開實踐,感受自身制定的方案的合理性②。
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的參與其中,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具備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通過小組進行展開,進而更好的達到小組合作教學的教學目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重要性,明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小組成員至今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構建平等、信任的合作關系。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責任,只有每個學生都完成了自身的分任務,小組才能完成總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自身也能更為努力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在講解不同的內容時都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展開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構建合作學習的平臺,進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好的體驗,也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自身對于他人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與價值認同感。
三、教學理念的轉變,積極開展探究學習,強化學生地理學習體驗
探究學習在中專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真正落實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地位解脫出來,學生學習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凸顯,學習能力、學習效果都會大大提升。探究學習屬于新課改后出現(xiàn)的一個亮點教學內容,探究學習主要是指從學科領域和社會中選擇適當?shù)闹黝}展開研究,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建學術研究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展開相關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提升自身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一種學習模式。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作用和任務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需要通過活動的方式進行展示,進而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學習的特點是將問題作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是合作學習的模式展開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主要學習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探究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具備的自然科學特點十分適合展開探究學習,地理探究學習具備以下幾點特征:首先學生需要圍繞一個地理問題進行探究,在探究開始之前,學生需要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解釋和評價,之后再去收集相關的信息,用信息對地理問題展開論證,與此同時與其他的學生、教師展開溝通,進而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這樣的模式展開探究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情感融入。因此,探究學習成為新課改背景下十分常見的學習模式之一③。
比如:教師在進行“園林”旅游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進行中國不同地區(qū)或是其他國家的園林圖片,先展開小組交流,之后再選擇一部分具備特色的園林,如:北京故宮、蘇州拙政園、法國園林等進行展示,小組展示結束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之后再由小組代表回答教師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也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能力的提升,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教學內容的轉變,引入生活教學素材,培養(yǎng)學生知識應用意識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基于教學改革背景下,在中專地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內容,是豐富教學資源,拓展教學外延,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在進行中職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地理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進而更為生動地向學生進行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地理課程具備較強的表現(xiàn)性,地理教學內容不僅包含著豐富的風土人情,還針對人類生存現(xiàn)狀進行了系統(tǒng)性地闡述。將地理教學生活化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展開地理內容的教學,學生在進行相關內容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展開學習,進而提升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幫助其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進而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④。
比如:教師在進行“長江”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講述課本內容的同時結合一系列的人文資料,例如長江源頭,長江對于中華文化的影響,長江地域附近的風土人情等內容進行展開,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為全面的理解長江,提升學生對于長江的認知程度,在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繪制“長江流域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這部分內容,從長江的源頭再到長江的入海口,結合圖畫進行講解,進而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長江流域具備的“W”形的特征,并通過流域圖附近的城市了解到長江中下游的地理特點以及城市的發(fā)展狀況。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更為直接的展開對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也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深化自身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進而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強化自身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手段的轉變,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組織方式
信息技術在中專地理教學中的引入,是當前中專地理教學改革的一大特點。書本是最為常見的將知識內容串聯(lián)起來的媒介,但是僅僅通過書本進行知識的學習較為單調,書本不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因此,教師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結合科學技術手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枯燥的內容變的生動,將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變成更為直觀的視頻等內容,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運用PPT將書本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進而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進行“長江”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動漫版本的長江流域圖,在PPT中插入真實的長江的圖片或視頻,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拓展課堂教學,通過“微課”等教學模式,將備課階段準備好的內容放置于微課視頻當中,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前運用微課進行相關內容的預習,并整理自身在于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到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一系列的非共性問題,之后再由小組長將組內尚未解決的問題匯總起來,交由教師展開統(tǒng)一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更為針對性的展開相關內容的講解,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為自由的展開學習,進而獲得相應的提升。
結束語
隨著教學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專地理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轉變,更多先進、科學的教學方式被應用于地理教學之中,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凸顯,也從整體上保障了地理教學有效性。
【注釋】
① 楊惠雯. 提高職業(yè)中專學校地理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究[J]. 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5):175.
② 孫芳. 中專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問題及對策[J]. 教育教學論壇,2014(06):78-79+20.
③ 范津京. 中專地理教學中滲透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27(01):116+127.
④ 邵立新. 中專地理教育的新使命[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2):97.
(作者單位: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