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摘要:分層教學法是對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的分層,不是人格的分層,是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中職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較差,學生之間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目的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中職課堂實行分層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知識,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上實施分層教學法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課前準備工作,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和制定分層教學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的實施,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三是課后提升,通過作業(yè)的設置和適時評價手段實現(xiàn)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科學分層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010-02
1.分層教學的內涵
分層教學是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同一個教學班內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獲取相應的知識,讓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有所發(fā)展。分層教學是對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的分層,不是人格的分層,是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
2.分層教學的意義
中職學校學生自身的學習經歷存在著個體差異,導致他們的知識擁有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同時,學生來職業(yè)學校學習的動機也存在不同。一部分同學來職校是想通過學習專業(yè)知識獲得一技之長,畢業(yè)后可以獲得理想的就業(yè)崗位。另一部分學生不僅僅為了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更希望在畢業(yè)后能考上相應的大學繼續(xù)深造,使自己獲得更全面的專業(yè)技能。因此,他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有著明顯的不同。前者對文化知識的要求相對較低,能滿足其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就可以了;后者則要求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為以后自己能升上高一級學校學習做準備。在同一節(jié)課堂內,如何實現(xiàn)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呢?筆者認為,為了提高中職學校的數(shù)學教學質量,必須在中職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面向全體、尊重差異”的分層教學策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是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分層教學法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可以獲取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尊重個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知識,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3.分層教學的主要措施及策略
3.1?課前準備。
(1)認真調查研究,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因此,要根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要求,客觀地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目的、認知水平、理解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征以及平時的表現(xiàn)等,然后才能做出科學的分層。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把中職學校的學生分為三層:A層是學習目的暫時不明確的學生;B層是學習專業(yè)知識,畢業(yè)后直接就業(yè)的學生;C層是學習專業(yè)知識后,想考上高一級院校進行深造的學生。
(2)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人數(shù)進行分組。
職業(yè)學校的專業(yè)特點決定了學校每個專業(yè)班的學生人數(shù)差異較大。因此,教師要根據班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梢苑殖?—10人一組,最多不超過10組,每一組選一位比較負責而且數(shù)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組長,負責引導本小組成員開展學習活動。
(3)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準備詳細的分層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分層教學的關鍵。分層教學主要制定的是課時計劃(教案),充分考慮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問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采用不一樣的教學策略,因此,必須認真研究中職數(shù)學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充分理解教材內容及教材本質,分析教材的地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定位要有所不同,才能充分地體現(xiàn)分層教學:A層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B層的教學目標是在A層的基礎上,能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C層的教學目標是在B層的基礎上靈活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解決一些較復雜的實際問題。
3.2?課堂實施。
(1)通過問題的設計,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問題的設計要結合教材及大綱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他們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在每一個層次中又有從易到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階梯式的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2)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精心組織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時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探究來體現(xiàn)。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探究要給足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探究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小組合作要有明確的目標,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分工要明確,組織好組內成員之間、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要給予恰當?shù)囊龑В侠戆才沤虒W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情做,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3)講練結合,適當鼓勵,增強信心。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例題及跟蹤練習。習題的難易程度應是由淺到深,有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階梯式的有坡度的進行設計。對第一層次的學生要降低起點和難度,具有一定的彈性。在恰當?shù)臅r機融入基本的解題方法和基礎知識的應用策略,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第二層次的學生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做出適當?shù)淖兪胶脱由?,讓學生進一步的探索和討論。對第三層次學生的學習要加大學習的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引導他們經過努力嘗試著自己找到解決問題方法。
(4)課堂輔導,適時點撥,即時達標。
中職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差,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欠缺,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及時給予恰當?shù)妮o導,關注各層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選擇恰當?shù)墓膭?,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組與組之間也是需要相互幫助,給足時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體會到團隊之間的合作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3?課后提升。
(1)課后作業(yè)的設置。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將基礎題給A組的同學,基礎題和中檔題給B組的同學,中檔題和提升題給c組的同學,同時鼓勵他們嘗試著做其他層次的作業(yè),鼓勵C組的同學對A、B的同學進行輔導,或者是B組的同學對A組的同學進行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督促,共同進步,既增強了學生的之間的友誼,也體現(xiàn)了團隊合作的精神,讓每一位同學通過動手和動腦學習到數(shù)學知識。在進行測試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題型,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2)課后評價的標準。
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A組的學生采用表揚的評價方法,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B組的同學采用了表揚和鼓勵的評價方法,既肯定他們的進步同時又鼓勵他們要繼續(xù)努力,促使他們積極向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對于C組的同學采用鼓勵性評價和競爭性評價,鼓勵他們不斷的超越自己,通過與其他同學進行競爭,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促使他們更加努力,不斷完善自己。
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法,其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法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學生在各自領域里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使他們在獲得成功中充滿信心,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從整體上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學習效率。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操作的難度比較大,需要教師用更多的時間做課前準備工作,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會因為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存在著差異而編寫不同,因此,如何能更好地實施這種教學法,需要我們做更多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唐美玲.《淺談中職學校數(shù)學的分層數(shù)學》《科教導刊》,2013年9月(下).
[2]?孫榮.《分層教學法在職校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廣西教育》,2017年12月.
[3]?張效國.《實施分層教學,發(fā)展學生能力》《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2018年04期.
[4]?鐘雪剛.《實施“分層教學”的幾點思考》《高考》,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