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丹娜
摘要: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使小學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需要學生提升自身學習素質,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團隊提升自我的教學意識水平,強化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在小學教學中,估算能力作為一個非常常見但又十分重要的能力,其在小學課程中的重要程度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小學教學中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非常多的關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難免會碰到許多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卻難以進行的情況,本文就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的估算能力進行探究,希望有助于提升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效率和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估算;能力培養(yǎng)
因為新課改的實施,小學教育也同步受到關注,其中進一步強化了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的估算能力培養(yǎng)。但對學生的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傳統(tǒng)的一些教育理念的束縛,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不管是在理論層面還是教學實踐當中,都需要我們更新教學理念、做出變革。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估算教學現(xiàn)狀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只占據(jù)教學體系中很小的一部分,且在具體的考試中并沒有太多對估算能力方面的考查,許多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忽略了對估算這一方面知識的深入講解,導致學生在某些題目上一錯再錯,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對估算技能并未掌握,只了解了老師講授的估算的方法,并沒理解到為何要將估算運用于實際題型中,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陷入這種死循環(huán)之中。
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估算培養(yǎng)的作用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查錯能力
對學生進行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自我思考的能力。計算能力的提升不僅是依靠大量的練習帶來的,同樣對計算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有效的估算能夠對準確計算的結果進行初步查錯,避免非常明顯的錯誤發(fā)生在計算中。例如,在練習一些習題時,如運算61乘以2的時候,可以將61看作60來計算,從而得出估算結果為120,但是61又比60要大,因此準確計算的結果必然比120要大,但如果得出的結果比120更小的話,說明答案是一定有誤的,這個時候就可以使學生對這道題提高警惕,讓他再次仔細計算題目,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某些錯誤,從而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估算能力的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其應用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的時候,同樣也教會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依靠教師將教學的成果運用于生活,也更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估算能力的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如在租車問題中,150個同學需要去郊游,而1輛大巴車最多能搭乘39個同學,那么我們最少需要租幾輛車才能夠讓所有同學都搭乘呢?通過估算每輛車搭乘40個同學,從而得出需要4輛車才能將所有同學都搭乘完的結論,這樣的估算不僅比較準確,而且也能非常快速地得出正確答案,因而在估算中增強了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中,教師常常會提出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如前文提到的“租車問題”,也需要對實際問題進行實際分析,就如車的載客量一定是要等于或者大于同學的數(shù)量的,而并不是想象中的只要結果差不多就可以隨便取舍,這樣的后果就可能導致幾十個同學無法搭乘車輛。而學生在面臨這樣的問題時,同樣需要分析實際的情形,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看似一個很小的差別,但是造成的結果確實差異巨大,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不能死板地接受知識,而是要從本質上看待問題,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三、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估算培養(yǎng)方法
(一)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自我思考
興趣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經(jīng)常是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如在高考后選擇專業(yè)的過程中,不管是教師抑或是家長,大多是讓學生盡量遵循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專業(yè),在大學生活的社團選擇中也是依照學生自己的意愿,就連工作的選擇除了一些迫不得已的情況,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小學教學中的興趣教學也會讓學生對接下來的課程充滿期待,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將要學習的東西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興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對學習的內容用盡全力,認真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只有這樣,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將是事半功倍的。而且積極探索的知識與被動獲取的知識的質量也是不一樣的,估算教學中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在備課中要選取現(xiàn)階段小學生感興趣的一些事物融入教學當中,靈活多變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引起學生對于估算知識的興趣。
(二)理清本質,加強訓練
估算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上的,一定的計算能力是提升估算能力的基礎。小學生對于一個知識的理解往往是處在非常淺層次的水平中,許多學生錯誤地認為“估算”就是“猜測”,因此教師要在實際中告訴學生兩個概念的區(qū)別。估算的結果往往是處在準確計算結果的左右,且相差不大,并且一般還能夠通過其他條件得出其準確答案是在“左”還是在“右”,這是猜測所不能達到的。因此,認清估算的本質,才能讓學生在接觸到估算的時候正確地理解其所表達出的邏輯嚴謹性。
(三)細化知識傳授流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小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xiàn)的學習狀態(tài)往往是好奇心強、對新知識有強烈的渴求心理,同時小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同樣是非常強的,但是小學生往往是三分鐘熱度,過一會就把剛剛學習的知識給忘了,這與小學生的專注力差、思維不集中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小學估算教學中的某些例子是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性的,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渙散,這種連續(xù)的、具有強邏輯性的知識會使小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速度加快,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授估算知識的時候,也需要有意識地將更具有科學性的知識融入其中,加強學生的思維鍛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分層次的接受知識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四、結語
小學生的教學過程是影響學生一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過程。在小學階段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真正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在學習小學數(shù)學中培養(yǎng)出嚴密的邏輯性,促進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并靈活運用于生活的實際問題之中,進一步強化知識體系在生活中的應用。特別是本文所重點探討的小學數(shù)學估算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是進一步加強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方法。教師還應該注意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貪玩等方面的問題,探究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以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接受知識的過程中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估算在數(shù)學中的魅力和生活中的作用。